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历代医家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宝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技术,其关注的是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以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这与中医学"整体观"、"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寻找中医证候的潜在标志物和差异性代谢通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使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内涵提供了突破口。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的中医证候本质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中医证候的代谢特点和探索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湿热证候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研究可从"系统论"和"整体观"的视角下进行探析,关注机体综合性生命功能的整体性;采用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等在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湿热证候进行分析,可为湿热证的现代研究提供方法;中医传统整体观医学模式和系统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的探析是中西医融合促进科学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黎霞 《中医杂志》2014,(8):650-653
借鉴系统生物学研究模式,探索以"脂质组学"为评测尺度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新方法,通过对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生物样本的比较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脂质代谢轮廓的异同,寻找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为冠心病的证候客观化、定量化、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系统论指导下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采用生物系统论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目前中医证侯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了中医证候学研究需要重视证候的功能性和证候的整体性特征。1生物系统论与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对接证候实质研究一直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且曾一度陷入困惑的境地。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生物系统论强调的整体有着相似性,近几年来生物系统论的诞生似乎又给中医证候的研究带来了新曙光。学者们采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证候实质研究,提出了证候实质研究的假说和研究思路。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特定时刻一个基因组、一组细胞或者组织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这一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证候的内在发病机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1]。从代谢组学的观点而言,证很可能是人体代谢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后的一种特异生理病理状态,或者两者有某种对应关系。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由于代谢网络发生特异性“扰动”所产生的代谢物的相应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够反映该“证候”的特征性代谢模式,这也许有可能成为中医“证”型研究的一个突破口[2]。呈现某证患者的机体内必然有引发该证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基础,且分布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正是由于存在于机体各组织脏器中的这些物质基础的某种改变引发了中医的各种证候。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研究技术通常先进行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通过采集证候样本或模型动物血浆、尿样品或其他体液并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得到各自代谢产物图谱,找出特异标志性代谢产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功能,筛选、鉴定与各证型相关生物标志物群,以确定证候相关代谢谱群,探讨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的关系。代谢组学为研究中医证候提供新思路,并从客观本质上解释二者关系,为中医药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系统,只有采用与证候复杂性相适应的思维方法才能揭示其内涵,而代谢组学的动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研究特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相吻合.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在辨证分型、证候物质基础、证候代谢途径和证候药效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在中医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良  胡庆禧  李剑  周怡 《河南中医》2015,35(1):204-206
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系统理论相一致,其从代谢网络的终端代谢产物来反映生物机体的功能,以了解各种干预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代谢变化,可以识别"证"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以揭示"证"的本质和相关中药的作用机制,这与中医的整体理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脾部相关病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而探讨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脾部病证研究中的多篇文献,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揭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发生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改变,强调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机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一致。通过总结举例,选用文献对中医脾部相关病证的诊断或评价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表达,发现了样本的代谢物图谱呈现出不同于正常组的分布图谱、以及某些可能成为揭示脾部疾病本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揭示了中医脾病本质。结论将中医的辨病、辨证与代谢组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脾部相关疾病证候,对于揭示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采用高通量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定量分析机体受到内外环境扰动引起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水平,整体描述机体病理生理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本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有助于解决中药成分复杂、有效物质不明、中医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对代谢组学在中医体质研究、证候研究、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有诸多相同之处,恰当而充分地将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分型诊断、证本质、中医药干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加快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中医药研究也将因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入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提高自身理论现代化、科学化、诊疗水平的现状,并对将代谢组学运用到慢阻肺肺气虚证的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学方法。代谢组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本质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概述近10年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的思路,并对代谢组学自身特点、研究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的优势进行了介绍.认为代谢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极具意义.而脾肾阳虚证作为慢性肾脏病多发证候,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其特异性代谢产物标志物,进而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有诸多相同之处,恰当而充分地将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分型诊断、证本质、中医药干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加快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中医药研究也将因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入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提高自身理论现代化、科学化、诊疗水平的现状,并对将代谢组学运用到慢阻肺肺气虚证的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病证研究与代谢组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体健康到病理改变,从体质到证候,人体的代谢产物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人体代谢物组,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揭示其病理过程,并预示部分疾病的转归.代谢组学与中医体质和证候学的研究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基于代谢组学进行人体体质以及结合"辨证论治"和"以方测证"开展证候的现代研究,为"治未病"和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中医药防治理论与代谢组学的结合将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广陈皮对脾虚痰湿证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究广陈皮治疗脾虚痰湿证的相关作用机制。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痰湿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病理生化指标含量,初步评价广陈皮对脾虚痰湿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AQP2、结肠AQP3、颌下腺AQP5的表达,评估陈皮对脾虚痰湿证大鼠的水通道蛋白表达作用。进一步采用UHPLC-ESI-MS/MS技术对大鼠血浆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结合t检验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基于MetaboAna-lyst 5.0进行通路分析。实验表明广陈皮可改善脾虚痰湿证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升高大鼠血浆中HDL-C水平,并降低TG、TC、LDL-C水平,增强对脾虚痰湿证大鼠肾AQP2、结肠AQP3以及颌下腺AQP5的表达。此外,UHPLC-ESI-MS/MS共筛选出脾虚痰湿证差异代谢物87个(其中39个代谢物水平明显上调升高,48个代谢物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最大的代谢物依次为甘氨酸、L-异亮氨酸、N-乙酰-L-酪氨酸、黄嘌呤、次黄嘌呤、葫芦巴碱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嘌呤代谢等通路。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区分并揭示脾虚痰湿证的特征性代谢模式,OPLS-DA判别模型的初步构建为脾虚痰湿证的中医证候辨识提供了客观辨证依据,为从小分子层面及整体水平探究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证候"是中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中医证候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制约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其灵魂在于"整合",与中医学"整体观"异曲同工。基于系统生物学挖掘中医证候的本质,使中医证候的辨识更具有可信度。本文综述近年来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