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73-175+179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64 例行手术治疗后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肺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干预,采用Piper 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评价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 经协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均有下降,两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为(100.56±3.68)分,低于对照组的(114.53±5.81)分;经协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78.98±6.64)分,高于对照组的(73.47±5.16)分。结论 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58-161+165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4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活动、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及主观感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Q 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的SA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 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的Q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百分比为93.75%,合理安排作息与适量运动百分比为96.88%,保持稳定情绪百分比为90.63%,掌握用药知识百分比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2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伴癌因性疲乏症状(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护理对策。方法:200例淋巴瘤放化疗伴CRF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知识宣教、行为运动指导、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CRF症状程度有显著差异,且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EORTC QLQ-C30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淋巴瘤放化疗患者CRF症状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肺癌化疗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疲乏量表对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行癌因性疲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效避免经验性护理的直觉性和盲目性,有效改善了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腺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癌性疲乏护理。应用Piper疲乏量表和生活质量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0 d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疲乏程度加重(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疲乏程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癌性疲乏的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除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干预组着重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情况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测量各项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刘友晓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3):970-97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12例肝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按肝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BFI及QOL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间疲乏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疲乏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QOL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抑郁、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18.12±5.23)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依从率为97.00%,对照组传统治疗的依从率为62.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精神病患者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胡进梅 《广东医学》2016,(Z1):280-281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探讨其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 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及满意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抑郁情绪,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76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观察2组干预前后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 ODI)总分及主要项目评分、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以及抑郁症状( SDS)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和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者2组腰VAS评分及下肢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腰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效果,减少患者腰、下肢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辩证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妇产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的12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临床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辩证情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得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娩期疼痛程度、妊娠结局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5.59±1.83)d、健康知识得分(29.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43)d、(21.2±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6.1±5.7)分、抑郁评分(45.0±7.7)分、分娩期疼痛评分(3.58±1.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6.8)分、(53.6±6.9)分、(4.85±1.52)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1% (P<0.05);观察组非病理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分别21.31%、1.64%、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4%、11.48%、14.75%(P<0.05),母乳喂养率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93% (P<0.05).结论 辩证应用情志护理于孕产妇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减轻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护士排班模式对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保证护理质量的护士排班模式。方法改革旧的排班模式,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交接班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新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2次,新旧2种排班模式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新的排班模式可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韩敏  朱莉  徐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604-1607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总结更为安全有效的重症新生儿PICC护理管理相关措施。  方法  选取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入住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并进行PICC置管的59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置管的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2019年1—12月置管的3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比较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应用前后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23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426 d,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为9.30‰;观察组36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714 d,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1.40‰,且2组PICC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8.69%),渗血3例(13.04%),堵管1例(4.34%),无断管发生;观察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2.78%),无堵管、断管及渗血发生;且2组PICC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亚平  马力  李民  刘洪  董军 《中国医院》2011,15(1):10-12
结合医院实际,从管理职能、人员配置与调配、护理管理模式与功能、护理绩效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护理垂直管理的做法.并从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促进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开展护理评估,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全程化、无缝隙护理服务三方面阐述了开展护理优质服务的举措,提出院长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根本、转变观念和行为是...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肿瘤医院在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选择乳腺肿瘤内科、肝胆胰外科一病区作为试点病房,护理部指导试点病房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使护理模式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科室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工作安全,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了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6.
护理信息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护理信息学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现探讨护理信息学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旷焱平  阳爱云 《吉林医学》2007,28(6):731-734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和护生)对护理问题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法,把120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四个组的得分有显著差异(F=5.93,P<0.01)。在对护理问题概念的认识上,认为是护士工作的偏差的有5人,占4.27%;认为是病人的健康问题的有41人,占35.04%;认为是病人健康的、现存的、潜在的特殊问题的有71人,占60.68%。结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护理问题及相关知识的看法不一,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需要对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及健康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便于护理人员交流和总结经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的新模式。方法:对比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带教前后两组护生(分别为30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循证护理带教方法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利用信息能力和科研能力、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及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同时患者实际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对医院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护理服务是满足患者需要的主要手段,又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环节。因而,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我校护理学专业学生护理服务文化教化模式。通过对我校2004级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护理“理念文化”和“安全文化”及“隐私文化”教化,调查了这些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综合表现。结果显示,本届学生获得实习单位综合评价的优秀率达到84.26%,明显高于对其他几届实习生的综合评价的优秀率。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护理服务文化教化,可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情感、信念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