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羚  顾元烨  江媚 《吉林中医药》2021,41(7):854-857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是中医基于脏腑理论对女子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子宫体、宫颈、卵巢、输卵管、盆壁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韧带及受体当属胞宫、胞脉、胞络功能范畴.胞脉和胞络属于胞官的一部分.胞脉、胞络将脏腑化生之气血全面布散于胞官,心、肾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官相联系."精满" "血足"是良好子宫内膜环境的体现.肾气亏损,胞脉失疏,冲任不充,胞官瘀滞,藏泻失序,表现为子宫内膜较薄及血供不足,不利于孕卵的着床.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应予补肾气,通胞脉,自拟二补助育汤,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辅助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围月经期哮喘是妇女哮喘的常见类型;“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中医总结出的妇人生理的重要理论,它类比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但涵盖面更加广泛,是围月经期哮喘的发病基础;玄府气液宣通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异常是月经期哮喘的生理基础,玄府气液不通上影响肺之宣降,下影响肾精之藏泄、胞宫之开阖,是围月经期哮喘的直接原因。临床治疗当兼顾玄府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相似文献   

3.
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研讨会上,罗元恺教授首次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形成了中医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现已有理论"心(脑)-肾-子宫轴","脑-肾-天癸-冲任-胞宫(女)、睾丸(男)轴",各据其理。而对于肝肾共为女子先天,肝肾同源,藏泄互用,其二者的协调平衡作用与女子性生殖轴的联系,尚缺乏探讨。故以下试论"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及探讨补肾调肝法对性生殖轴具有重要作用,以供临床及科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月经的关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生殖轴在一生中运转30年左右的时间,从而维持月经周期性节律变化。而在这时期月经是靠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天癸功能异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思路以中医"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为学术思想主线,以"天癸"为核心,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从病理方面来探讨天癸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在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人的生长衰老的全过程.对妇女来说,肾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而进行的,肾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学"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对带下产生、调节、治疗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借鉴先贤的理论成果,分析带下产生、调节及治疗等环节与中医生殖轴的关系。结果:带下的生成及量、色、质的变化均受"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调节,这一生殖轴理论对带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中医生殖轴理论丰富了中医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认识,为妇科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曾倩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16-1517
1983年杨家林教授首次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心"生殖轴的理论,近年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导师的生殖轴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女性月经潮止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卵巢作为女性生殖内分泌的最重要器官,中医理论中无明确记载。但是中医妇科学中提出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在作用机理方面已基本涵盖了卵巢的功能特点、生理及病理特点。因此,依据中医学藏象理论,可以认为卵巢是"奇恒之脏",运用辨证论治思维更好的指导卵巢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补肾方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作用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天 《北京中医》2004,23(6):374-376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在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决定着人的生长衰老的全过程。对妇女来说 ,肾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 天癸 冲任 胞宫轴而进行的 ,肾主宰着“肾 天癸 冲任 胞宫”之间的协调。因此 ,补肾药物在治疗妇科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肾 天癸 冲任 胞宫”的作用 ,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 子宫”的功能相似。这就为中西医结合分析病位找到一切入点 ,使辨证辨病辨因相结合 ,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现将补肾方药对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作用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淑卫  张建强 《河北中医》2007,29(7):607-607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居乳腺疾病首位,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冲任失调为此病的病机。然而冲任隶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脏腑之根,我们经临床验证,认为肾的功能失调应是导致乳腺增生病的根本,为发病之主,肝郁脾虚为发病之辅,其病位在冲任。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当重视补肾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1肾虚乃乳腺增生病根源所在,为病之本1.1肾藏精,生天癸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肾中精气为人体生殖发育之源,主宰着天癸的功能。肾精化生天癸,藏之于肾,它是由于肾气充盛而产生的一种促使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阴精,肾气充盛,则天癸成熟,导致女子任脉流通,冲脉盛满。冲任二脉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天癸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活动。1.2肾为冲任之本张景岳说:“冲任之本在肾。”从经络角度讲,任脉系于肾,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得肾精滋养。故言冲任之本在肾。肾气化生天癸,天癸又激发冲任,使任通冲盛。肾气、天癸、冲任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作用。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乳房的发育及其生理功能活动。如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肾气虚衰,天癸不足,而致冲任二脉失于条达,下不能充胞宫...  相似文献   

12.
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特殊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生殖系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激活引起,“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精室)”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相当,中枢性性早熟属于中医“天癸萌发过早”范畴。  相似文献   

13.
赵佳宁  白杰  苏健 《天津中医药》2022,39(3):362-365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是影响胚胎种植的关键因素,成为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的主要原因.导师苏健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中发现IVF-ET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患者其病机多以气血亏虚、冲任胞宫失养为本,以肝郁气滞、瘀阻胞脉为标.临床上从肝脾肾论治,提出健脾养血、益脾补肾、疏肝活血之法,与辅助生殖周期基本相符,强调从调经...  相似文献   

14.
历代医家虽对女性“生理活动”有颇多论述,但在肾、天癸、冲任、胞宫参与女性生理活动的机理缺乏系统性、条理性的解释。在20世纪80年代前,已有“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而产生月经属于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之说,但此说仅局限于将月经与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联系分别论述,而未对其在月经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作详细阐述。因此,上世纪80年代初,杨家林教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倡“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率先提出该轴在月经产生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指出月经的产生由肾气主导。经期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是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盛衰和肾主生殖的具体体现[1,2]。  相似文献   

15.
贾玉森 《中医杂志》2008,49(2):187-188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罗元恺重视肾脾气血,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月经与妊娠,与肾气的盛衰有直接的关系,据此提出“女性中医生殖调节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广西中医学院黄学宽在论述有关男性性功能方面时提出了“男性性生理轴”的概念,认为控制男性性功能发挥的主要脏腑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女性生殖轴,卵巢早衰责之于肾气、天癸、冲任的失衡,表现为闭经等肾虚冲任失调的一系列证候,故"补肾调冲"法是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疾病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为背景,结合叶天士及当代医家治疗络脉疾病的经验,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肾虚为根本,以肾气—天癸—奇经八脉—胞宫、胞络轴为主的八脉及其胞宫、胞脉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循"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法,以甘润通补法为用药基础,应用补益肝肾的中药,佐以通补奇经的血肉有情之品,同时以虫类入络,启发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尤昭玲教授“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的“生殖十八针”针灸治疗方案。“生殖十八针”以调节妇科生殖疾病中紊乱的生殖轴为目的,选取生殖轴主要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穴,调节相关脏腑气血的穴位为配穴,通过特定操作手法,调气血,疏经络,治脏腑,从而养精助孕,为妇科生殖疾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属疑难杂症,病程多缠绵多年,病机复杂,治疗棘手。尤其在IVF治疗中部分患者因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而不能进行胚胎移植,给患者造成经济及精神方面的重大压力。为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患者的胚胎移植机会及提高妊娠率,故对王小云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经验进行总结。王小云教授认为,肾虚,冲任血虚或受阻,不养胞宫是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核心病机,治疗重在增强子宫黏附能力,改善内膜容受性,使胚胎、内膜同步增长,稳固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0.
关元穴具有强壮作用,为人体保健要穴。近年来通过针灸关元穴的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关元穴有保护子宫功能,可延缓子宫退行性变,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能力,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调整肾—肾中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还可以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内啡肽(β-EP)与强啡肽(DynA1-1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