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临床治疗血痹著名方剂。张怀亮教授系国家中管局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思路独特、学验俱丰,张怀亮教授临证灵活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显著,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症状特点为人体局部的麻木、疼痛、失用,舌脉特点为舌质淡、脉沉细弱,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临床上凡属气血亏虚,经脉血行不利所导致的一系列证候,皆可辨证用之,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2.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是由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去甘草重生姜,加黄芪化裁而来,主治血痹。该篇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其症多见肢麻不仁、疼痛、乏力、易汗出。其病机为形盛体弱、气血不足、正虚邪侵,继而阴邪痹阻血络,致气血不通、瘀血阻络、筋肉失养。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桂枝既可祛风散寒、温经通痹,与黄芪相配又可益气和营;桂枝配芍药益阴养血敛营、调和气血阴阳;桂枝配生姜温通经脉、祛邪不伤正;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益营助卫;诸药合用,以达益气养血温经、和营通痹止痛之效。谢心军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骨科疾病时,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肖万泽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消渴并脉痹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消渴患者阴虚内热日久,炼液成痰,血脉痹阻,终致肝肾亏虚,甚则阴阳两亏,痰瘀闭阻血脉,筋脉失养而引起四肢远端麻、痉、痛等症状,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妍怡教授认为腕管综合征中医辨证以脉络瘀阻,气血亏虚为主,治疗当行气活血化瘀、益气补血通络,选用血府逐瘀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治“血痹”之主方.《金匮》曰:“血痹阴阳俱虚,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认为:此乃营阴不足,阳气亦虚,外邪侵袭,搏于阴分,致局部肌肤络脉滞涩而发病,以局部肌肉麻木为其主要特征,若受邪较重亦有疼痛感.其病机以营卫气血俱虚,感受外邪而发病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芪桂枝五物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具有益气通阳,和营行滞之效。赵泉霖教授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消渴病后期,气血亏虚,血脉瘀阻,筋脉肌肤失荣,并发肢体麻木不仁等症,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总论了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脉证、治疗.血痹的病因、病机是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阳气痹阻,症状以肢体局部麻痹,或轻微疼痛为主,治疗上轻者可用针刺,重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通阳行痹.虚劳的主要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虚损,证型可有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及虚中夹实等,治法强调甘温扶阳,重视调补脾肾.现将虚劳的具体证型及治法方药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田心义教授运用经方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田老认为颈椎病多因颈部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加之外感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所致,病机主要以气血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临床治以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之法,常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或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法,湿重者多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寒重者多以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或治以补益肝肾,健运中焦之法,多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但临证时病因病机多复杂,证候多有兼夹,因此临床运用应侧重整体审察,分清主次,重视主症,兼顾次症,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以正虚为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以邪实为主,治疗调补疏通气血、补益肝肾以扶正,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祛瘀化痰以祛邪。气血亏虚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特色用药:藤类散邪,疏络通滞;虫类搜剔,祛痰活血;辨位用药,引经为治。循经辨证,病因辨证,营卫气血和三焦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6·血痹是什么样的病?如何治疗? 答:血痹是由于机体营卫气血不足(内因),感受外邪(外因),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临床以身体麻木不仁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以通阳行痹为主,病情较轻者,可用针刺法:较重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17·为什么说“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答:“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其理有三:  相似文献   

11.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高,但目前尚不能根治,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汤小虎教授认为骨关节炎病因病机为营卫不和,复感外邪,致肝肾亏虚,久病成瘀;临床常运用桂枝及其类方治疗骨关节炎,治以调和营卫、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过桂枝及其类方能内和营卫,外调阴阳的特点,配伍达到治疗风湿痹病的目的。汤小虎教授善于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附子汤、独活寄生汤、白虎桂枝汤、桂芍知母汤等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擅长于其中调畅气机,平衡气血阴阳,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13.
李堪印教授根据就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将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归属于痹证范畴,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认为正虚不足是其根本病因,阴虚内热是当前主要症状的直接原因;正气不足、脾胃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无以濡养筋骨;元阴亏虚,阴虚生内热,内热蒸腾,热蒸于外,虚汗外出,复感时邪,痹阻经络,致气血瘀滞为其病机。辨证施治,以补肾滋阴、益气活血为治则,兼以健脾和胃,运用当归六黄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标本兼治,前期以黄柏、生地黄和知母等寒凉之品清除内外虚热,后期以枸杞子、山茱萸和续断等温热之品补益肝肾,并酌以秦艽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司国民教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因病机的认识、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特色的分析探讨,总结司教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经验。司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以体质因素为主,病机为气虚血瘀、络脉痹阻为主。以调畅气血、疏理络脉为治则,益气养血活血,息风通络除痹为主要治法,方选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灵活运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因虚致瘀、脉络瘀阻为主要病机,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临床提倡分期论治,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陈腾  刘维 《山西中医》2014,(2):45-45
<正>产后痹之为病,系妇人产后气血亏虚,复感风寒湿邪所致。在治疗时,应重视病之虚实,辨证施治,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选取导师刘维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痹之验案1例报道如下。张某,女,36岁,2013年3月2日初诊。周身关节疼痛1年余。1年前,患者剖腹产后1月受风寒出现肩背疼痛,头部恶风甚,足跟及膝关节疼痛,臀部  相似文献   

17.
血痹一病,首载于<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阴,则为血痹."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血痹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则有详细论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此可知,血痹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引起,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血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19.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病的经典方,麻木、疼痛是神经科多种疾病及血痹病的常见症状,后世医家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思想,临床在中医辨证以麻木、疼痛为主症的神经科疾病时均有研究,且易与常说的痹证相混淆。笔者认为:此时的中医辨病可借鉴血痹病名为参考,并且可运用其成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方.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为主,辅以芍药和营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其具温阳行痹,益气固表之功。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汗出当风,风邪因袭,血行不畅之“血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胃出血后中虚胃脘痛、产后气血不足自汗身痛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