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1例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MMA联合椎弓根螺钉强化伤椎及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摄片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1±2.36)分,术后半年随访平均为(23±2.06)分,改善率75.0%;末次随访平均(25±2.29分),改善率87.5%,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1例术后2月发生固定节段下方椎体的螺钉对椎体产生切割现象,但未出现神经根症状.其余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落.[结论]PMMA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P〈0.05);CT测量椎管狭窄恢复至平均6.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末次随访时1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新型脊椎外固定器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三种椎体填充材料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三种椎体填充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PMMA,CPC和自体骨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对随访各组的骨性愈合情况、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骨性愈合情况为PMMA组为0%,CPC组8.83%,自体骨组100%;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良情况发生率:PMMA>CPC>自体骨.[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自体骨具有骨性愈合快等优点,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PMMA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而CPC也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及其相邻椎体植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性35,女性32例,受伤节段T10至L2椎体.根据所固定的节段将其分为三组.Ⅰ组(两椎体四钉组):伤椎相邻上下椎体植入椎弓根钉;Ⅱ组(三椎体六钉组):伤椎相邻上2椎体,下1椎体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Ⅲ组(三椎体五或六钉组):伤椎及伤椎相邻上下椎体植入螺钉,其伤椎植入1或2枚椎弓根螺钉.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末次随访后凸角、ASIA、其腰痛评分及固定节段数.[结果]Ⅱ组、Ⅲ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手术出血量及术前后凸角、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矫正后凸畸形及其维持其稳定性方面,Ⅱ组、Ⅲ组明显较Ⅰ组存在优势(P<0.05);末次随访腰痛评分存在差异,Ⅱ组明显较其他组差(P<0.05).[结论]应用经伤椎及相邻椎体植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6.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无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能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远期伤椎塌陷的发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43例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年,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的良好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内灌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段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8例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复位,椎体内灌注自固化CPC。结果:术后神经恢复1~2级,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维持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实用,有利于避免产生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后续的各种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术后的矫正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49例(A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46例(B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后凸畸形角度(Cobb's 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组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和胸腰骨折的内固定器(简称SF钉)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SF钉治疗25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按 Denis分型:压缩型骨折6例,爆裂型骨折16例,安全带型骨折1例,骨折脱位型2例.10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3个月,平均1.5年.全部病例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伤椎X线片,记录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氏角,椎管横截面积(%),全部病例按 Frankle分级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结果①手术前后相比伤椎前、后缘高度平均纠正36.8%和14.5%,cobb氏角平均矫正12.7°.随访时椎体畸形变扁4例(15%).其中以爆裂性骨折的椎体中央部丢失居多.②术前神经不全损伤者,术后76%恢复(12/16),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改善 1级或以上;但5例完全性损伤者无恢复.③术后断钉1例.结论后路SF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复位伤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植骨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效果.而且此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7例,其中59例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PVP组),4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PKP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PV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PK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和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及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显著的增高(P<0.05),Cobbs角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PVP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值显著高于PKP组(P<0.05),Cobbs角显著小于PK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指数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体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病变的疗效。[方法]1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颈胸段脊柱病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肿瘤13例,结核20例,椎间盘病变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15例,D级3例,E级8例。[结果]随访3~47个月,术后3~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5例,E级16例,平均改善1.1级。2例肿瘤转移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17个月死亡。[结论]颈胸交界区域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应根据病变的性质、位置、范围、影像学改变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58例共64个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个椎体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 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7.0 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3个椎体,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均无临床症状.随访5~2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0.7)分,术后d1为(3.6±0.4)分,d7为(2.7±0.5)分,术后1个月为(2.5±0.5)分.手术前后VAS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球囊扩张应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PKP)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在治疗胸椎肿瘤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收治胸椎肿瘤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9(34~67)岁;转移性腺瘤6例,原发性椎体肿瘤3例;T31例,T41例,T51例,T62例,T71例,T81例,T1 11例,T12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4例。均采用I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术后摄X线片并观察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7分,术后平均3分,平均下降4分;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有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内固定未出现松动、断裂等现象,重建椎体无塌陷,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Ⅰ期后路肿瘤椎体切除,并予以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椎体重建术是治疗胸椎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75例采用椎体内植骨或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进行比较,其中40例采用椎体内植骨,35例采用后路植骨,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去除内固定后6个月)以下指标: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LDs)的临床特征,探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LDs87例。其中男36例,女51例;平均年龄64.5(55~75)岁,平均病史4.2年(5~12年)。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备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都以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仪(DExA)检测其骨密度。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开窗神经根减压术;椎管有限减压加后路原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矫形内固定术等。【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按VAS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68例(78%),良16例(18%),可3例(3%)。按0DI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术后优57例(66%),良19例(22%),可10例(11%)。差1例(1%)。总体优良率为82%。围手术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腰椎侧凸10°~42°,矫正到术后5°~20°,平均矫正14°,腰椎生理前凸由术前平均18°矫正到术后30°,内固定术后1、3个月及1、3、5年行X线腰椎正侧位复查,无内固定断裂,参照Kumar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腰椎植骨融合平均时间12.5周,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术前综合分析病情,明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解除疼痛为目的,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板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7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经峡部外缘途径三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7纠,均经手术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1.2个月.采用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4.1%.[结论]高质量CT检查可清楚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这对于诊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病例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术式.  相似文献   

18.
微创技术处理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该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早期进行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方法.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5个月.[结果]内窥镜手术解除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疗效优良为86%.[结论]内窥镜手术能使急性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得到彻底减压,并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术前先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再应用前路椎体切除、钛笼加自体小髂骨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回定治疗胸腰椎肿瘤18例。【结果】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13例腰背部疼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不完全截瘫的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随访达10个月的15例复查显示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的效果,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方法】对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A组)与未运用该法治疗的28例(B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一年以上椎体高度无显著性变化,无螺钉松动及断钉。B组术后一年以上椎体高度平均丢失率8.1%。7例内固定不同程度松动,1例断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能重建伤椎的功能。恢复了伤椎的高度,术后矫正度很少丢失,不会增加邻近椎体退变速度,植入骨易融合.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