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现对2002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有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更具有可行性,此方法优点是:能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术后压迫股动脉止血的体力消耗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诊断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介入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两种途径临床观察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不适。现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人术后负效应、血管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2],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3~5],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如果手腕部护理不当,可引起桡动脉永久性损伤。我院200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又在传统的股动脉穿刺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本科为24例患者做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效果较好。现重点就护理方面工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经典的手术方式,常选用股动脉穿刺,我科于2001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取得成功,与经股动脉相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避免病人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生理上生活上不便等优点,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本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急性心梗的抢救治疗多采用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便秘操结合规范化饮水指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住院的84例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便秘操结合规范化饮水指导。护理干预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及排便状况,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大便性状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及便秘发生率(11.91%,4.76%,1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1.4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为3.53±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操结合规范化饮水指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及大便性状,且减少患者不良排便状况的发生,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胡晖  李笑梅 《现代护理》2007,13(17):1603-16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铅中毒致便秘患者与排便相关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铅中毒引起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按铅中毒患者常规护理加便秘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按铅中毒患者常规护理加便秘常规药物治疗外,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在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胀、食欲不振、焦虑等与排便相关的生理心理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铅中毒致便秘患者的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3.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庄小星  温伟锋  龙金海 《护理研究》2004,18(10):850-85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 3岁~ 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方法 ]将7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干预组接受问卷调查和排便习惯训练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只接受问卷调查 ,观察两组的膳食结构和排便情况。[结果 ]在膳食结构基本相似的情况下 ,两组的排便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且干预组粪便性状有显著性改善。 [结论 ]以护理干预主导的排便习惯训练 ,对治疗 3岁~ 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ACS伴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排便后,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缓解ACS患者便秘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FA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将64例老人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SFA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情况。结果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小于2d的患者占71.9%,大于3d的患者占9.4%,对照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小于2d的患者占28.1%,大于3d的患者占3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排软便者占78.1%、硬便占21.9%,对照组患者排软便者占40.6%、硬便占5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因素很多,SFA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此现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便后的舒适满意度,是一种符合自然疗法的有效的绿色护理方法,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32例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排便时间比对照组少,排便次数比对照组多,且排便症状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病人在手术后容易出现便秘,使用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能够缓解便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便秘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将我院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的疗效和便秘症状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ADL疗效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治疗后ADL疗效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下坠感、排便频度和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便秘症状,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constipat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0, 98 cases patients with brain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rm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and the changes of constipatio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nursing, the scores of ADL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nursing. Moreover, the scores of AD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difficult defe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eces, feeling of bearing down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onstipation symptom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便秘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将我院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的疗效和便秘症状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ADL疗效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治疗后ADL疗效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下坠感、排便频度和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便秘症状,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金跃玲  黄瑞影 《全科护理》2014,(21):1934-1935
[目的]探讨对卧床便秘病人实施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卧床便秘病人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护理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指标。[结果]护理后4周,观察组的排便无力、排便疼痛、排便不尽、腹胀、大便色质量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评估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床便秘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门诊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儿和家长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指导排便习惯训练,饮食护理,指导适量运动以及腹部按摩等方法,观察患儿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效上,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