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手术后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手术患儿24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组(L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各12例,L组于术毕拔管后肌注氯诺昔康0.25 mg·kg-1,C组不给予止痛药,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24 h三个时点采集外周抗凝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并计算CD4 、CD8 比值,于术后2、4、6、8 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术后2、4、 6、 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L、c组各时点与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应时点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在术后均有下降趋势,L组术后24 h有回升现象,而C组仍继续下降;所有患儿到出院时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伤口异常出血.结论 小儿全麻手术后未见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肌注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帕瑞昔布钠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90例拟行胫骨骨折手术患者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C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L组(氯诺昔康组)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氯诺昔康8mg,连接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泵中加入氯诺昔康32mg,其余配方同C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在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镇痛泵镇痛,回病房后肌肉注射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继续给予40mg帕瑞昔布钠q12h,至术后48h。静脉镇痛泵的配方同C组。镇痛不足时由病房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记录三组术后4、8、12、24、36、48h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记录三患者术后24h镇痛泵的芬太尼用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结果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和L组均显著高于P组(P〈0.01),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与L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24h芬太尼用量C组和L组均显著大于P组(P〈0.05)。结论对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帕瑞昔布钠复合阿片类静脉镇痛较氯诺昔康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可塞风)用于开腹手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临床效果以及对血糖和血皮质醇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芬太尼组(F组)和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C组)行术后镇痛.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测定麻醉前和术后24h时静脉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F组术后6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L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h时的血皮质醇浓度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开腹手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临床效果确切,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舒芬太尼组(S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组(SL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L组及S组在术后24 h内的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L组低,L组BP、HR较SL组及L组明显增高,S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L及L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围术期镇痛对机体血糖、胰岛素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24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经硬膜外腔单次推注吗啡1.5 mg和新斯的明1 mg并复合静脉推注氯诺昔康镇痛;对照组(C组):经硬膜外腔单次推注吗啡1.5 mg和新斯的明1 mg镇痛。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和术后第3天(T5)测定血糖、胰岛素和血浆皮质醇浓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术后4、24和48 h的静止与活动时VAS评分。结果C组术后4 h、术后24 h静止或活动VAS评分明显高于L组(P<0.05)。C组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血浆皮质醇浓度与术前比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L组血浆皮质醇浓度仅术毕时显著增高(P<0.05);L组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血糖、血浆胰岛素和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或0.01)。结论氯诺昔康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增强硬膜外吗啡的镇痛效果,有效地遏制机体的高代谢状态,减轻术后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田洪忆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94-1595
目的 观察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于术毕前30 min,A组静脉注射曲马朵100 mg,B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2 m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D组对照不给药.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毕及术后4 h、8h、12 h、24 h,48 h各时点腹部疼痛程度.结果 实施预防性镇痛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毕及术后4 h.8 h、12 h、24 h腹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曲马朵、氯诺昔康或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相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选择手术不同阶段给予氯诺昔康,观察其对术后镇痛疗效和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全麻妇科手术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按照氯诺昔康的给药时间分为三组:A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B组伤口缝合前30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C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三组病人术后接镇痛泵,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情况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C组病人的PCA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镇痛0h,B组恶心呕吐的程度最严重,而镇痛后4h,A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最严重,到24h,三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C组病人选择术前给药,既可以发挥超前镇痛的作用,又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因而,术前给予氯诺昔康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曲马多为对照药物对各类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应用氯诺昔康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成年ASAⅠ~Ⅱ级行择期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T)组:曲马多16 mg·kg-1;氯诺昔康(L)组:氯诺昔康1.3 mg·kg-1;曲马多和氯诺昔康(T L)组:曲马多8 mg·kg-1 氯诺昔康0.65 mg·kg-1,均稀释至100 mL,以2 mL·h-1行PCIA.记录3组在置泵后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在各时间段中的不良反应.结果T组、L组、T L组48 h内各时间点VAS和PCIA结束后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L组、T L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3.3%、20.0%和6.67%,其中T L组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采用氯诺昔康对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和曲马多复合使用能减少各自不良反应,可作为术后平衡镇痛的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合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Ⅱ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氟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氟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PCIA,观察术毕清醒、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组在术中静脉注射和术后PCI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结论:氯诺昔康在PCI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洪忆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94-1595
目的观察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于术毕前30min,A组静脉注射曲马朵100mg,B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2m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D组对照不给药。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毕及术后4h.8h、12h、24h、48h各时点腹部疼痛程度。结果实施预防性镇痛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毕及术后4h,8h、12h、24h腹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曲马朵、氯诺昔康或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相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镇痛中吗啡的节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忠玉  吴新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0-254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吗啡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AsAJ-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3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L3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术后8h及术后16 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25mg/ml,背景输注速度1 ml/h,病人自控量(PCA)4 ml,锁定时间5 min.术后4、24、48 h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24 h和48 h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和48 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最多.L2其次,L3组最少,M组分别与L2组、L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以M组最多,L2组和L3组均较少.头晕的发生3组相同.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不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L.C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A(氯诺昔康)和B(对照组)两组,A组在切皮前25min予以氯诺昔康8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行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A(氯诺昔康)组术后BCS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L.C的患50例,随机分成A(氯诺昔康)和B(对照组)两组,A组在切皮前25min予以氯诺昔康8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行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A(氯诺昔康)组术后BCS舒适评分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刘平  张卫东  沈跃华  刘蓉 《江苏医药》2006,32(11):1022-1023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持续输注氯诺昔康镇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0例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L组(氯诺昔康组)、F组(芬太尼组)和K组(对照组),每组30例。L组氯诺昔康负荷量为8rag,术后持续输注0.064%氯诺昔康48h;F组芬太尼负荷量为0.1mg,术后持续输注0.001%芬太尼48h。K组不使用镇痛。分别于术前(T0)、术后24h(T1)、48h(T2)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全血粘度L组术后(T1、T2)较术前(T0)有明显下降(P〈0.05),L组与F组及K组比较也有明显下降(P〈0.05),F组比K组稍有下降(P〉0.05);血浆粘度术后K组较L组及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后持续输注氯诺昔康镇痛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血液的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明威 《海峡药学》2013,25(3):190-19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氯诺昔康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阿片类或鸦片类镇痛药物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氯诺昔康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氯诺昔康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4.22,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4.19,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氯诺昔康组(L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l);曲马朵组(T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时静注曲马朵100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800mg曲马朵+生理盐水至100ml),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的VAS评分接近(P>0.05)。恶心、呕吐、多汗发生率T组明显多于L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T组高于L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手术后PCIA效果良好,镇痛效果与曲马朵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陈艳 《海峡药学》2012,24(6):68-70
目的观察采用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胃癌开腹根治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背景剂量+负荷剂量的输入模式。背景剂量:观察组给予布托啡诺0.2μg/(kg.h),对照组采用芬太尼0.2μg/(kg.h);负荷剂量:0.2μg.kg-1。镇痛时间持续24h。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h,72h及7d,外周血中CD3+,CD4+,CD8+及NK细胞的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及NK细胞的比例较术前降低,但CD8+增高。观察组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从术后24h起开始回复,至72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术后24h仍处于抑制状态,至72h才开始回复。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布托啡诺术后镇痛不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于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改善远期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玉华  颜士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43-224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机氯诺昔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ASAI~II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氯诺昔康8 mg,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入氯诺昔康8 mg,每组40例。两组均在病人完全清醒时(T0)、完全清醒后(T1)0.5小时、1小时(T2)、2小时(T3)、6小时(T4)、12小时(T5)、24小时(T6)各时点进行通气窒息敏感性(VAS)观察。结果:麻醉前及术后疼痛时注入氯诺昔康8mg均可使VAS降低,但麻醉前用药组VAS显著低于术后用药组(P<0.01)。结论:不同时机使用氯诺昔康对妇科腹腔镜病人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B组优于A组,提示氯诺昔康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布托啡诺和生理盐水3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于术毕伤口疼痛时,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mg、布托啡诺1mg和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各组注药后1、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镇静评分、舒适评分、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诺昔康、布托啡诺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镇静评分、舒适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1h布托啡诺组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对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氯诺昔康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东  吕胜  马玉姗 《中国药业》2006,15(20):56-57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单次使用氯诺昔康的24h镇痛作用。方法 将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氯诺昔康8mg)、B组(氯诺昔康16mg)和c组(对照组),每组30例,A,B组均在术毕注射氯诺昔康.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1,4,8,24h作痛觉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等副作用及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物的总次数。结果 使用氯诺昔康的两组患者术后24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使用镇痛药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单次静脉注射8mg或16mg氯诺昔康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16mg组的镇痛作用更强,且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