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5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及疗效,为提高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5例患者,6例入院诊断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8例术前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0例采取椎板双侧开窗骨块切除手术,5例行黄韧带切除椎间隙入路手术。术中可见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外,椎体后缘均可见到崩裂的骨块。结果15例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6~48个月,仅2例患者诉遗留一侧小腿外侧轻度麻木;2例患者诉偶有轻度腰酸。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中如见到椎间盘突出相应部位的椎体后缘有缺损时,应行病椎间隙CT扫描以明确诊断。该症一般行推拿或牵引等保守治疗无效。椎间盘髓核摘除及骨块同时切除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cartilaginousNode,LPMN)是椎间盘组织经终板疝入椎体的后上缘或后下缘松质骨内(即终板与环形骨骺之间)并突向椎管,从而压迫脊髓的一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CT检查中,经常可以见到,但以往老的教课上对此病多无讲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F-α椎间盘注射对大鼠软骨终板β-catenin与Adamts-5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取SPF级12周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TNF-α椎间盘注射组(C组),每组10只(n=10)。C组大鼠在X线透视下穿刺椎间盘并注射TNF-α25μL(10 ng/μL),B组大鼠椎间盘穿刺成功后注射生理盐水25μL,A组大鼠椎间盘不做任何干预。术后4周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软骨终板退变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终板β-catenin与Adamts-5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C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Western-Blot检测显示C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β-catenin与Adamts-5表达均显著上调,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椎间盘注射可诱发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同时上调软骨终板β-catenin及Adamts-5表达,提示TNF-α上调β-catenin及Adamts-5表达在软骨终板退变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椎体后缘离断骨块的骨—软骨复合体压迫或局部刺激神经根及硬膜囊引起腰腿较为剧烈的疼痛及马尾神经症状。Skobowytsh-Okolot~([1])首先描述了这种病变,随后报道逐渐增多。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撕裂、椎间盘突出及边缘软骨结节变异体形成等相关~([1])。Lowrey~([2])报告了3例青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的病例,认为这是由于创伤所致椎体环状骨骺的撕脱骨折或脱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以加深在平片上的认识,提高X线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39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X线平片表现并与CT结果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39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病例中,27例椎缘骨表现为椎体前上或下缘三角游离骨块与椎体间有条状透亮间隙,25例发生在椎体前上角,1例在椎体上角,1例同时在椎体上下角;12例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翘或游离骨块突入椎间孔。结论平片上显示椎体前上缘三角形游离骨块是诊断椎缘骨的主要依据,椎体后缘游离骨块是诊断软骨结节的重要表现,椎体后下角后翘时应高度怀疑软骨结节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后缘后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退变腰椎终板MRI表现与其TNF-α表达及临床治疗效果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腰椎退变行椎体间融合术的19例患者,其中MRI检查无改变者7例,ModicⅠ型6例,ModicⅡ型6例.退变终板先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实验标本,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NF-α的含量,临床疗效依据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结果 在出现Modic改变的腰椎终板中,TNF-α表达比无Modic改变者明显升高(P<0.05),ModicⅠ型TNF-α表达明显高于ModicⅡ型(P<0.05).ModicⅠ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55.28%,ModicⅡ型改善34.27%,无Modic改变者改善48.13%.ModicⅠ型手术效果优于ModicⅡ型.结论 退变腰椎终板的MRI改变与TNF-α表达有关,终板中TNF-α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疗效与Modic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CT能确认全部45例椎体后缘离断,CT表现为:椎体后上缘或下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块突入椎管;矢状位上缺损区呈"V"形,其后方有骨块"突起";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明确诊断椎体后缘离断,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周桂林 《上海医学》1996,19(8):492-493
椎缘骨的临床X线诊断(附16例报告)江苏省扬州市,华东石油地质医院放射科周桂林椎缘骨是由椎间盘内容物在椎体边缘与软骨板相连接处嵌入椎体内所致,在椎体边缘产生一个或一个以上三角形游离骨块,又称椎前缘软骨结节(AMCN)、永存骨骺、椎角离断体、边缘骨等。...  相似文献   

10.
椎体软骨结节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60例不同部位椎体软骨结节的CT、MRI表现。典型表现:(1)CT表现椎体上下缘终板内的类圆形、三角形或分叶状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MRI表现为在T1WI及T2WI上与相连髓核等信号结节,结节周围表现为长T1短T2低信号环,几乎与椎体皮质相等;(3)发生于椎后缘的软骨结节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椎管和/或侧隐窝狭窄,也可促使椎间盘的突出而中重椎管和/或倒隐窝狭窄的程度。根据自家经验,并结合文献,笔者指出椎体软骨结节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是由椎间盘组织破裂的椎体终板突入椎体松质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庄汝杰  陈冠军  庄伟  陈芳 《浙江医学》2013,35(20):1799-1801
目的:探讨腰椎Modic I、Ⅱ型面积改变率与对应终板中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52例因下腰痛手术患者(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0±11.89)岁。术前行MRI检查,其中无Modic改变型16例,Modic I型15例,ModicⅡ型21例。测量3组在MRI T2正中矢状位上Modic改变面积及对应椎体面积大小,计算Modic改变率。术中收集椎间盘髓核、椎体终板部分组织作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在髓核和终板组织中的差异,统计与终板面积改变率的相关性。结果无Modic改变型:髓核和终板组织中TNF-α染色极少,Modic I型组:TNF-ɑ在终板的表达明显高于髓核,与面积变化率的相关系数r=0.431,P=0.021,两者具有正相关性。ModicⅡ型组:TNF-ɑ在终板的表达与髓核组织相似,与面积变化率的相关系数r=0.322,P=0.043,两者具有正相关性。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 I、Ⅱ型面积改变率与所对应终板中TNF-ɑ炎性因子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椎体后缘游离骨块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及硬膜囊 ,出现类似并重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和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症状。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类型和名称认识各异。作者结合文献归纳如下。1 病因及发生机制1.1 局部骨化障碍[1]椎体后缘的发育是在胚胎 10周时软骨性脊椎逐渐形成的 ,13周椎体骨化开始 ,18周时骨化的椎体已具雏形 ,在 2 5周时椎体上下端形成骺软骨板 ,与椎体间形成生长带 ,其功能与长骨骨骺相似。出生时此软骨板已覆盖椎体骨化中心的上下端。生后 6个月前、后纵韧带附着于软骨板周缘 ,形成牵拉性骨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本病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16层螺旋CT机容积扫描的腰椎软骨结节患者,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后由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评价。结果85例腰椎软骨结节分为椎体中央型、椎体前缘型和椎体后缘型(LMPN)三种类型。CT表现为椎体局部骨质缺损,其内有椎间盘密度充填,周边骨质硬化。椎体中央型46例70个结节;椎体前缘型15例15个结节;椎体后缘型(LPMN)24例24个结节,均伴发椎体后缘离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容易受压,18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MSCT能明确腰椎软骨结节的分型与诊断,椎体中央型与椎体前缘型软骨结节多无临床意义,而椎体后缘型(LPMN)常继发椎体后缘离断与椎管狭窄,临床症状明显,MSCT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是一类腰椎椎体后缘部分骨块突向椎管、椎间盘组织进入缺损区并造成脊髓和/或神经压迫的疾病,它常合并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目前对于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LDH的治疗尚无认识比较一致的治疗手段,本文对近年来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LDH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椎缘骨及腰椎软骨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椎缘骨、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49例椎缘骨、腰椎软骨结节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缘骨、腰椎软骨结节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即腰椎椎体前、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出椎体边缘。结论:CT扫描对椎缘骨、腰椎软骨结节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性单侧前牙反修复体致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样变过程中髁突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方法:60只6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3个对照组,每组10只。在实验组大鼠左侧上、下切牙粘接金属不良修复体,使其呈反关系。分别于2、4、8周后取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8周实验组髁突软骨时出现典型退行性变。TNF-α主要表达于髁突软骨肥大层,4周实验组TNF-α的蛋白(P<0.01)及基因(P<0.0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多,8周实验组TNF-α的蛋白(P<0.01)及基因(P<0.0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2周实验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均P>0.05)。结论:TNF-α参与了髁突软骨骨关节病样变的病理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PGP9.5、SYn和α-actin在胎鼠正常盆底肌和肛门直肠畸形(ARMs)中的蛋白表达,探讨其表达意义。方法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大鼠胚胎产生ARMs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与ARMs胎鼠直肠末端组织PGP9.5、SYn、α-actin在E16、18、20胎鼠盆底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共产胎鼠91只,未见畸形、死胎、吸收胎;ATRA诱导大鼠共产胎鼠126只,除无肛畸形外,短尾、无尾畸形58例,存在显性脊柱裂、脑膜膨出等神经发育缺陷有29例,ARMs发生率为74.60%。E16、18、20胎鼠盆底肌:正常组PGP9.5、SYn和α-actin呈阳性表达;ARMs组PGP9.5、SYn和α-actin呈弱阳性表达,分布稀疏。PGP9.5、SYn强阳性表达率除E16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E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actin在E16、18、20两种组织间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9.5、SYn和α-actin分布异常是ARMs动物模型直肠末端壁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 carti-laginous node,LPMN)是指在青少年时期,髓核组织经破裂的椎体终板突入椎体后缘松质骨内,导致椎体后缘小骨块与椎体分离突向椎管,压迫马尾及神经根的一种病变,是青壮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本病首先由Lowrey[1]于1973年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讨论腰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3例进行保守治疗,17例根据离断骨块,突出椎间盘,与椎管的关系,选择手术方式。结果:1例保守治疗无效,改患侧开窗减压术,4例离断骨块,突出椎间盘偏一侧患者,术后疗效均为显著,7例中央型,旁中央型患者中,总体恢复率为57%,8例累及椎管前方大部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进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理,探讨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平均随访一年10个月,依据Macnab疗效标准分级,优9例,良2例。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摘除突出椎间盘及后缘骨块,彻底解除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