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非器官性肿瘤,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以致延误了手术时机,影响了术后生存率。总结我院1982~199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认为诊治本病的关键是:提高对症状的认识及正确的检查和积极争取根治手术。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3.5岁。二、临床表现:腹部肿块31例,占83.8%。伴腹痛、腹胀17例,占46%;伴腰痛、腰酸9例,占24.3%。泌尿系统症状3例,会阴部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处理(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陈琼驹 《癌症》1995,14(1):36-38,79
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相当罕见。我院自1964年4月至1992年4月,28年收治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91例。本病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率较低,仅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20.0-31.6%;(2)女性多于男性;(3)病程较长;(4)无症状者较多;(5)病理类型以神经纤维瘤最常见,约占本组的40%;(6)手术切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早期缺乏症状,肿瘤增大后出现的症状也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盆腹膜后腺癌(附4例报道)刘明,邢树乔,李金达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0050)原发性盆腹膜后腺癌临床罕见,目前对其认识不足,诊断上往往考虑不到,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我院40年来仅遇4例,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3.5%。现结合文献探讨其...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别于腹膜后器官发生的肿瘤,是独立发生的,绝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不易发现,当有症状时肿瘤已达到较大体积,血供较丰富,且大部分已侵犯周围器官,切除较困难,术中出血多,不易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故预后较差。我院1987至2002年收治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7例,现结合文献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94例原发性后腹膜肿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4例原发性后腹膜肿瘤的病理分析陈乐真,石怀银,曾木英,蒋彦永,李玉坤原发性后腹膜肿瘤不常见,其发病率为2.3/100000,  约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10%~20%。后腹膜肿瘤组织学类型繁杂,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为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复习了我院...  相似文献   

6.
国内腹膜间皮瘤23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总结了1951-1994年国内发表的236例腹膜间皮瘤,其中局限型56例,弥漫型146例,其他34例,临床表现为腹块(74.38%)、腹痛(50.63%)、体重下降(41.88%)、腹胀(35%),体征主要是腹块(83.65%)、消瘦(46.54%)及腹水(28.93%),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误诊的病种达30种、最常误诊的疾病是后腹膜肿瘤、胰腺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减少误诊的措施有:①症状及体征提供诊断线索;②胃肠X线检查、B超及CT检查确定病变部位排除消化道及女性生殖器肿瘤;③剖腹探查及尸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④组化及免疫组化检查;⑤电镜检查对腹膜间皮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盆腔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由于腹膜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该肿瘤往往在早期较少出现症状和体征,当瘤体较大时,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才出现症状,在妇科及超声检查时,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较难与子宫或卵巢肿瘤鉴别,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
经腹会阴切除盆腔巨大腹膜后肿瘤2例报告詹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腹膜后肿瘤尤其是盆腔腹膜后骰尾部前区的巨大恶性肿瘤,其切除率不高。文献[1]:报道手术切除率为51%,最高为62.5%。手术的切除与手术切口及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介绍一种...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724例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或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单层缝合组)行化脓性、坏疽性阑尾切除者,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分层缝合法者(分层缝合组)(P〈0.01);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患者中,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与常规分层缝合法比较,临床效果无优越性(P〉0.05),疼痛程度明显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本病早期缺乏症状,多数病人就诊较晚,常以腹部肿块或肿块压迫邻近组织脏器出现症状时才确诊。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率很重要。运用各种影象学检查技术,尤其是B超,在诊断中应视为首选检查方法。在治疗上,应对肿瘤尽可能彻底切除,并广泛切除受累邻近组织,不能完整切除可作包膜内切除或肿瘤部分切除及活检。对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其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α1(Ⅰ)和α1(Ⅲ)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卡铂液组(P<0.01)。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卡铂液组(P<0.01)。卡铂液组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明显增厚,间皮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内可见大量的银颗粒;而卡铂复合液组大鼠腹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银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对胶原基因表达的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明显地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抑制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有病理诊断288例,其中良性肿瘤91例,占31.6%;恶性肿瘤197例,占68.4%。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故强调影象学检查,尤其是B超和CT的诊断。不能切除的腹膜后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作者主张放宽剖腹探查指征,常规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是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完全或大部分切除,必要时可行受累脏器的联合切除术。肿瘤无法切除者,术后可用放疗或化疗,待肿瘤缩小,再争取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者,要争取再次、多次手术切除。若为良性肿瘤,则不应施行危及患者生命的冒险手术,不要勉强行肿瘤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3.
化疗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6年6月至1993年12月.32例卵巢癌行二探术并作了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其中上皮性癌20例(62.5%)、生殖细胞瘤12例(37.5%)。Ⅰ期15例,Ⅱ期5剂,Ⅲ期11例,Ⅳ期1例。32例腹膜后淋巴结有转移的9例28.1%,其中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为30.3%(6/20).生殖细胞瘤淋巴结转移为25.0%(3/12).Ⅰ期1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Ⅱ期5例.淋巴结转移40%(2/5).Ⅲ11例,淋巴结转移54.5%(6/11),Ⅳ期1例有淋巴结转移。本文复查9例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的病理.从形态学所见该9例对化疗均无变化。32例二探术中有盆、腹腔残癌者13例(40.6%).本文对卵巢癌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对化疗敏感性问题以及二探术的指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膜活检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及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评价腹膜活检在腹膜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76例腹膜活检诊断为腹膜转移癌者,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膜增厚,采用超声穿刺探头引导下经皮于增厚的腹膜处进行活检,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作病理学诊断,所有的患者均行腹水脱落细胞学、内窥镜、B超、CT、X线等检查寻找肿瘤可能的原发病灶。结果:76例腹膜转移癌均由腹膜活检证实,同步细胞学检查发现瘤细胞者23例,阳性率为30.3%,内窥镜发现胃肠道肿瘤病灶者32例,阳性率为42.1%,超声/CT发现腹部病灶者29例,阳性率为38.2%,内窥镜加超声发现腹膜转移癌总的阳性率为80.3%。结论:不明原因的腹水,当临床高度疑诊腹膜转移癌时,尤其当临床无创性检查没发现肿瘤病灶时,腹膜穿刺活检是有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腹膜间皮肉瘤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间皮肉瘤13例报告李军1徐敏2孙淑芝2腹膜间皮肉瘤少见,我院1983年12月—1996年8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5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1.6。年龄31岁~72岁,中位41岁。1.2病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相似文献   

16.
盆腔区孤立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性病变(发生于盆腔腹膜后、孤立存在、至少一个径线大于10 cm的病变)临床上非常少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虽然行CT、MRI检查很容易发现病变,但因其组织来源及病理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44例,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Gy,周边总剂量35-50Gy,分割8~12次,每周3-4次。结果44例中CR24例,PR15例,失随访3例,总有效率(CR+PR)为95.0%。1、3年生存率分别为34.1%(14/41)、8.0%(2/2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可作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乔乃安  程玉峰 《癌症》1997,16(4):320-320
原发性腹膜癌误诊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乔乃安程玉峰苏桂兰任军关键词腹膜肿瘤诊断中图号R735.5R730.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是原发于腹膜表面、双侧卵巢正常或仅表面侵润的恶性肿瘤[1]。由于其无特异临床表现,发病率又低,临床极易误诊。本文报告我院收治...  相似文献   

19.
49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可切除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86~2002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为36.7%(18/49)。合并腹膜复发者无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非吻合口处残胃复发的根治切除率为45.5%(10/22),吻合口处残胃复发者为29.6%(8/27)。获得根治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6.7%,未获得根治切除者为0。未合并腹膜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6%,合并腹膜复发者为0,结论:残胃复发癌不能被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腹膜复发.或肿瘤复发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吻合口处的复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有减低的趋势.复发肿瘤能否被根治切除、是否合并腹膜复发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少见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11例病例中,5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9例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约5~15cm,其余2例最大径约2~3cm.CT平扫肿瘤均呈囊实性,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其中2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变实性部分呈条絮状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病理证实11例病变均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极少见,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CT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与隐匿的临床表现不匹配时需考虑到良性神经鞘瘤的可能,在与腹膜后其他常见肿瘤仔细甄别后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