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探讨其应用合理性。方法调查某院2011年2013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药物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每日药费(D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DUI比值>1的分别为27.3%、20%、14.2%。结论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依然存在,DUI比值越大,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越多,应加强用药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间患者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日用药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中药用药金额的67.64%,DDDs位居第1位的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在该院临床中应用较多,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临床医师应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怡鑫  蒋刚  蔡红 《中国药业》2013,22(3):19-21
目的促进医院抗肿瘤中成药安全、合理地使用。方法采用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抗肿瘤中成药的名称、医保类别、总金额、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分析。结果药物金额排序以中成药注射剂用量较大,医保乙类的药物使用最多;用药频度排序中,口服中成药制剂居前。口服制剂的药物治疗指数偏高,可能存在不合理应用,注射剂的DUI较合理。结论抗肿瘤中成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宋志勇  胡永红  魏鵾  王娜 《中国药业》2011,20(16):73-74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处方10 400张,对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及用药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12.28%;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舒血宁注射液位于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药物利用指数不超过1.结论 门诊中药注射剂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龚凡荣  吕红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23-124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9-12月份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使用中药注射剂科室及使用药物适应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科室主要为中医科、内科,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灯盏花注射剂,47.9%的病例存在扩大药物的适应证用药。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以干预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我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对我院2009年6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DUI)、药物利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种药物的DUI=1,8种药物的DUI>1;60例患者均采用化疗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案。结论:我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但应注意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重视药物的使用方法,加强治疗过程监测。  相似文献   

7.
李俊娟 《抗感染药学》2020,17(3):339-341
目的:分析2017年-2018年医院活血化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及其不合理用药原因。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医院活血化淤类中成药注射剂处方300张,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和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分析其中药注射剂的药品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原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活血化淤类中成药注射剂DDDs从高到低依次为丹参滴注液、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及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冻干粉及丹红注射液,其DUI均大于1;300张处方中联合用药者110张(占36.67%),不合理用药124份(占41.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结论:活血化淤类中成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均存在联合用药、重复用药及超出说明书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应加强规范管理,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黄天一 《北方药学》2015,(12):148-149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用药频度(DDDs)值最大的是芬太尼注射液,麻醉注射剂DUI均<1,麻醉片剂DUI>1.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麻醉片剂均存在用法、用量使用不合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1-201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药物利用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4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种基本稳定;4年来艾迪注射液的DDDs居首位,DDC基本稳定不变,并且DDC值均较高;消癌平注射液的DUI居首位;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呈不断增长趋势,应加强监管,保证合理、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2年麻醉药品注射剂住院使用情况和使用趋势。避免2010年前从不合理使用现象,特别是盐酸哌替啶注射剂经过改进,逐步达到临床合理使用的目的。方法回顾2010年前麻醉药品严重不合理使用情况,统计我院2010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注射剂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分析指标,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法律法,专业培训及行政干预,持续改进,使2010年以来麻醉药品注射剂使用情况逐步得到好转,基本上符合卫生部的相关要求。结论我院麻醉药品注射剂的使用数量及消费金额逐年增加,麻醉药品用药频度(DDDS)逐年降低,特别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药频度(DDDS)逐年降低。而布桂嗪和吗啡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其他注射剂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  相似文献   

11.
于海英  蔡雁  贺华颖 《海峡药学》2013,25(2):231-233
收集2011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数据,对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排序比、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中舒血宁注射液的DDDs和用药金额高居第一,DUI<1或接近1的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36家医院2003~2005年降糖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将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对广州地区36家医院2003~2005年降糖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降糖药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为—25.60%、45.86%;主要降糖药有15种,其中口服剂11种,注射剂4种;除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的DUI略>1外,其它降糖药的DUI均≤1。结论:广州地区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药物联合应用存在少数不合理情况,临床应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8月份10 475张门诊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频度(DDDs).结果:使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处方有532张(4.90%),共有9种药物,大部分药物的DUI≤1,其中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最高,酮替芬次之.结论:我院H1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6月急诊内科2 389张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389张处方中,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987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31%。抗菌药物涉及7类27个品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等;以单用为主(占81.97%),其次为二联(占16.62%),三联少见(占1.41%)。DDDs排序前3位依次是阿奇霉素注射剂、依替米星注射剂和头孢唑肟钠注射剂。DDDs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4个头孢菌素类DUI值均>1。结论我院急诊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欠合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田晓丽  杨悦 《中国药师》2012,15(5):733-735
目的:分析我院患儿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药物利用指数等指标,对2010年儿科药物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耗金额排序中,抗菌药列第一,其次是中药注射剂.抗菌药中阿奇霉素的序号比最大,应用最广泛.住院患儿比门诊患儿抗菌药使用率高.结论:今后需要对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 (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我院2004年麻醉性镇痛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于癌症止痛和手术及术后止痛,癌痛用药以吗啡控释片和吗啡针为主,手术及术后止痛主要以芬太尼注射液和哌替啶注射液为主,口服片剂在肿瘤科使用最多,注射剂主要为麻醉科和外科使用,除美施康定外,DUI均<1或接近于1。结论我院对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赖延锦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39-140,144
目的调查某专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用金额,并计算使用频度(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结果 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下降,主要品种为心血管类药物,特别是活血化瘀药,其品种和用药金额均在前列。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用药管理和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指标,分析我院9005份门诊处方.结果:含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21.1%.喹诺酮类处方出现次数最多;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为口服抗菌药DDDs的前10位,青霉素G等为注射剂型抗菌药DDDs的前10位.9 5%的药物DUI≤1,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指标,分析我院9005份门诊处方.结果:含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21.1%.喹诺酮类处方出现次数最多;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为口服抗菌药DDDs的前10位,青霉素G等为注射剂型抗菌药DDDs的前10位.9 5%的药物DUI≤1,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10月300张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处方,分析药物利用情况,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和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我院所使用的抗糖尿病的DUI均接近于1,均在推荐的治疗糖尿病药物使用范围内。结论我院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