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的人群患病率,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徐汇区、杨浦区、浦东新区4区6个街道常住30岁以上居民9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打鼾程度,从中、重度组随机抽样150例,行整夜便携式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保守估计人群0SAHS的患病率。结果 实际调查人数8081人(应答率为84.18%),其中有效问卷6826份(有效率为84.47%)。其中打鼾占57.11%,中、重度打鼾占23.7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比例逐渐增加,70岁后呈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尤见于中、重度。吸烟和饮酒与打鼾程度相关。绝经和月经不规律打鼾的发生率及程度均较规律为高。不同程度打鼾患,日间的嗜唾评分有明显差异。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标准,人群0SAHS的发生率为20.39%。结合日间Epworth嗜唾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人群0SAHS的患病率为3.62%。结论 我国大陆30岁以上人群0SAHS患病率保守估计为3.62%,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长春市20岁以上居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状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春市朝阳区和绿园区部分20岁以上常驻居民3960名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从打鼾≥2级者中随机抽样200名,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估算人群OSAHS的患病状况。结果有效问卷3648份(有效率97.64%),≥2级打鼾为31.00%,男性(40.07%)高于女性(21.76%);不同职业中,司机组最高(42.47%)。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加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90%为标准,估算人群OSAHS的患病率为4.81%。结论长春市20岁以上人群OSAHS的患病率为4.81%,人们对打鼾和OSAHS的发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司机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承德市司机OSAHS患病率. 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3年7-8月承德市进行车辆年检的汽车司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部分2级及2级以上打鼾者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在被调查的718名司机中,从不打鼾者占总数68.3%(490/718),有不同程度打鼾者占31.7%(228/718),其中≥2级打鼾者患病率为16.6%(119/718).随年龄增加,打鼾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男性打鼾者占33.6%(217/646)高于女性15.3%(11/72).吸烟、饮酒、肥胖均增加打鼾患病率.在对鼾症的认知方面,其中43.2%(310/718)司机认为打鼾不是病;16.7%(120/718)认为打鼾是病但不需要治疗;40.1%(228/718)认为打鼾是病且需要治疗;仅1例进行治疗.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5次/h为标准,司机OSAHS的息病率为12.3%(28/228).若结合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司机中OSAHS的患病率为4.1%(9/228). 结论 司机鼾症的患病率为31.7%,OSAHS的患病率为4.1%.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我国香港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病率为4.10%;河北省承德市OSAHS患病率为4.63%;上海市OSAHS患病率为3.62%。据以上报道,如依照4%患病率估算,目前我国30岁以上人口中OSAHS患者至少有2000万人,实际患病人数肯定远不止这个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州市2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情况,为该病防治及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市五区部分20岁以上常住居民5500名进行入户调查;随机抽取打鼾≥13级315名、打鼾2级100名被调查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推算人群中OSAHS的患病率;并对OSAHS发生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完成调查人数4595名,应答率83.55%,有效问卷4286份,有效率93.28%;习惯性打鼾606名(14.14%),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加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为标准,推算人群中OSAHS患病率为4.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量、打鼾家族史、颈围、腰围及上气道异常是OSAH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鼾症、OSAHS发生率高,应根据其在福州市流行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降低OSAHS发生中可变危险因素的作用,使其患病率及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区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情况.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市5个市区≥60岁及常住居民904名进行入户调查;抽取打鼾≥3级115名及2级22名,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推算人群OSAHS的患病率;并对OSAHS发生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在904名老年人中,习惯性打鼾227名,鼾症发生率25.1%,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加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9分为标准,推算老年人OSAHS患病率为1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上气道异常、嗜睡、吸烟、肥胖、高龄、有打鼾家族史是OSAHS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福州市区老年人鼾症、OSAHS发生率高,应根据其流行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使其患病率及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太原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SAHS)的患病率 ,为今后的预防诊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以太原市两个城区四个居住小区的家庭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 ,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总人数为 6 0 2 8名 (其中男 376 5名 ,女 2 2 6 3名 )。对所有人进行问卷Ⅰ调查 ,其中打鼾 3级以上的 10 2 4名 ,由医务人员进行再次入户问卷Ⅱ调查 ,对仍可疑 (ESS评分≥ 9)的 4 76名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从而推算出太原市SAHS的患病率。结果 实际完成调查人数为 5 12 8名 (其中男 2 90 1名 ,女 2 2 2 7名 ,问卷应答率为 85 11% ) ,确诊为SAHS患者共 179例 (男性 136例 ,女性 4 3例 ) ,患病率为 3 5 % (男性为 4 7% ,女性为 1 9% )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P <0 0 1) ,其发病高峰年龄为 30~ 5 0岁。结论 此次调查推算出太原市SAHS的患病率为3 5 % ,可见SAHS是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 ,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该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取多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宁夏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和泾源城乡20岁以上常住居民10 000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日间嗜睡程度(ESS嗜睡量表),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等数据,初步得出宁夏地区SAHS的患病情况。结果有效问卷7804份(有效率91.64%),回族3914人(50.15%),汉族3890人(49.85%)。依据中、重度打鼾结合日间嗜睡(ESS≥9)为标准,初步保守估计宁夏地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SAHS的患病率为3.31%,其中汉族SAHS的患病率为2.93%,回族为3.68%,两民族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人群SAHS的患病率为4.23%,农村为2.80%,城镇和农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SAHS患病率明显增加。结论宁夏地区汉族SAHS的患病率为2.93%,回族SAHS的患病率为3.68%,且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城镇人群SAH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吸烟与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3—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我市10个社区2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3 624名,打鼾者1469名,从基线人群中随机选取打鼾2级且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为OSAHS的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56例)和不吸烟组(44例)。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吸烟行为、打鼾分级等。OSAHS患者采用美国ALICE3型多导睡眠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SaO2。结果打鼾人群吸烟率为40.64%(597/1 406),高于非打鼾人群的33.17%(715/2 155)(P0.05);打鼾随着吸烟量的增加打鼾程度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吸烟组AHI高于不吸烟组,平均SaO2低于不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与打鼾及OSAHS的关系密切,吸烟量越大打鼾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两个民族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探讨SAHS及夜间低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调查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3个社区1121例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睡眠鼾症问卷及高血压病史调查,其中汉族582例,维吾尔族539例,并对所有人群进行夜间血氧及呼吸监测.结果 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汉族与维吾尔族组间的体重指数、颈围、腹围、氧减指数、夜间平均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夜间低氧组与无低氧组间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HS组与非SAHS 组间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汉族SAHS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2.6%,维吾尔族为29.9%,高血压与SAHS分级相关,睡眠呼吸暂停和夜间低氧可引起血压增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打鼾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和永红社区35岁以上汉族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鼾症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打鼾情况、白天嗜睡程度[爱波沃斯评分(ESS评分)],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结果 2600人参加了鼾症问卷调查,实际调查人数为2 533人(应答率在95%以上).有效问卷2 357份(有效率为97.4%),其中汉族1021人,维吾尔族1 336人,打鼾者1 298人(51.2%),汉族打鼾发病率为61.9%,维族打鼾发病率为45.4%.汉族与维族鼾症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值均<0.01).结论 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病率为52.5%.打鼾随年龄、体质量指数、颈围、ESS评分的增加而增加,肥胖和ESS评分增高是汉族和维族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打鼾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叠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呼吸中枢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对30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问卷、Epworth嗜睡量表及家庭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氧减饱和指数〉5次/h或嗜睡评分≥10分的患者进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其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次/h的患者有79例(重叠综合征组)。选择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与其相匹配的118例单纯SAHS患者(SAHS组),对比分析其睡眠呼吸紊乱的特点。另外测定重叠综合征组22例患者的呼吸中枢高CO2反应性和低氧反应性,并与300例COPD患者中17例和SAILS组中17例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32/79)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延续时间〉1min的持续肺泡通气不足,但单纯SAHS患者此种现象很少见。重叠综合征组的低通气指数占AHI百分比[(69±30)%]、总低通气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15±12)%]均较单纯SAHS组[(52±31)%、(12±10)%]明显增高。重叠综合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的△呼气流量/△动脉血氧饱和度[(-0.11±0.05)L·min^-1·%^-1]和△呼气流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1±0.8)L·min^-1·mmHg^-1(1mmHg=0.133kPa)]均明显低于单纯SAHS患者[(-0.35±0.24)L·min^-1·%^-1和(1.6±0.8)L·min^-1·mmHg^-1]。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模式以低通气为主,其清醒时呼吸中枢的低氧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have found that subjects with bronchitis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noring as a problem' than respiratory healthy subjects. OBJECTIVES: We aimed to study whether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noring among subjects with bronchitis also represents a high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OSA). METHOD: Subjects in three age groups born 1919-1920, 1934-1935 and 1949-1950 had been identified as bronchitic in an earlier study (n = 471) and without respiratory symptoms (n = 108). Of the 91 subjects reporting snoring to be a problem, 70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Sleep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in 52 of these 70 subjects. RESULTS: 'Snoring as a problem', predicted OSA to a similar degree in both bronchitic and respiratory healthy subjects. The estimated prevalence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with an apnoea/hypopnoea index (AHI) 10 as the cut-off point and concomitant daytime symptoms such as daytime sleepiness or liability to nodding off during breaks in activity in the daytime, was 5.4% for bronchitic subjects and 2.3% for respiratory healthy subjects. Apnoea in addition to snoring predicted OSA better than did snoring alone. Ag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AHI, and OSA was most common in the middle-aged group, 61-62 years old. CONCLUSION: OSA is twice as common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s in subjects free of pulmonary disease or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