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陶宁蔚  邓传秀 《中国校医》2020,34(10):735-737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量各组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 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为(22.03±2.67)分,对照组为(16.13±1.89)分;研究组ITAQ评分为(8.23±1.31)分,对照组为(7.3±1.62)分,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社会功能和认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给予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45例给予健康教育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期为6个月,以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为研究工具,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得分和ITAQ得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健康变化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9-900
目的评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类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ITAQ、FIS、BPRS、SD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可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400例患者进行病耻感基线调查,按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90例,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例为干预组,另45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EBI干预,另45例为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Rosenberg自尊心量表、自知力与认知态度(IT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来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6、12和18个月的自尊心、自知力与认知态度、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得分变化;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BPR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Rosenberg、ITAQ和生存质量得分提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一支EBI"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实施EBI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37-13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7例,分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药物治疗态度调查问卷(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知力和药物治疗的态度;使用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评估其家庭负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结果 163例患者及照料者完成量表评估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自知力水平及药物治疗态度是其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干预以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具有吸烟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4周、8周,两组的FTN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减轻患者对烟草的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GQOLI-74评定问卷中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康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方法抽取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ISP社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照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分别在患者入组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时共3次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自知力;在患者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时共2次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组间对照PANSS、ITAQ、PSP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对照PANSS、ITAQ、PSP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ANSS总分6个月末与基线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TAQ、PSP总分6个月末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ISP社康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Liberman康复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稳定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对研究组按照Liberman康复技术训练程式进行训练12周,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治疗依从性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训练前、4周末和12周末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分别为8.21±5.39、9.83±5.3、13.06±4.11和8.49±4.78、9.64±5.22、10±5.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在训练前、4周末和12周末的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分分别为2.17±0.51、2.17±0.53、2.42±0.50和2.23±0.50、2.27±0.54、2.15±0.44,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Liberman康复技术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并用1∶1配对方法将另80例患者作为社区组。在综合康复前、康复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精神症状、家庭负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BPRS、FIS得分分别低于社区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社区组患者(P均﹤0.01)。康复组患者复发住院率为1.25%,社区组患者为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精神症状,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住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与传统康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对干预前后三个月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分值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总分值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宋元成 《现代保健》2014,(26):94-98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内的康复效果,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作业疗法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观察,并且利用相应的判断标准来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NOSIE-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近1年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ADL、NOSIE-30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作业疗法治疗之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在院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闾金杰 《中国校医》2013,27(4):305-306,309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分别进行药物加系统家庭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用BPRS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 (1)入组前2组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的BPRS、ITAQ、SDSS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促进救治工作的更好开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共1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干预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在12周末总分和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分别为53.14±6.73、9.31±3.55、10.53±4.07、6.53±2.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6±7.87、12.04±3.43、13.84±4.97、9.24±3.22(P<0.01),在思维障碍和激活性两个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总分和各因子分在12周末、24周末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干预组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1个月的个案管理,包括综合患者的精神和躯体情况、疗效、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工作状况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及落实措施;定期随访指导;评估和修订康复计划。对照组常规访视。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一般健康问卷(GH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基线各量表评分比较,除了F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与随访时各量表减分值比较:干预组PANSS总分(3.79±3.72)、阴性症状量表(1.29±1.90)、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1.86±2.24)、MRSS(1.81±0.96)和GHQ(2.29±3.54)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21±0.61)、(0.07±0.30)、(0.10±0.62)、(-0.10±1.37)、(-1.10±2.36)],P〈0.01;其他各项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康复状态以及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参与新农合的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对象接受血液透析的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占90.0%,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的占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工作朝积极方向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以评估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组时填写S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6周后重测:观察两组在干预前后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6周后护理干预组焦虑因子较对照组焦虑因子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两组睡眠质量均有上升,心理干预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重视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治疗,齐拉西酮组32例,氯丙嗪组30例,疗程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齐拉西酮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氯丙嗪组不良反应比齐拉西酮组多。结论齐拉西酮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不良反应较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明显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康复训练干预,而干预组出院后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P〈0.01)。结论早期A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明显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