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接受常规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家庭干预6个月末,研究组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 <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显著性(P >0.05),干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1)。相关分析显示,家庭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的适应度因子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职业功能、社会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合作度、情感度因子分与家庭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成熟度、亲密度因子分与社会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支持度与社会功能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 )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培养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减弱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应付方式,校正患者的认知模式,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计算机辅助下,从双源CT图像中把三维冠状动脉分割出来能为其定量评价提供基础。但冠状动脉的三维形态复杂多变,且其管径细小,因而实现冠状动脉的高精度分割是一项有挑战性的课题。目的:解决冠状动脉难以实现高精度分割的问题。方法:采用三步数据处理策略实现冠状动脉分割。先采用阈值方法对三维双源CT图像进行预分割;然后,采用交互式的策略分割出与主动脉相连的左、右冠状动脉始端;最后,根据冠状动脉始端的位置,利用形态学方法和三维断层图像相邻层间的关系分割出三维冠状动脉。结果与结论:提出的基于形态学与断层图像层间关系的分割方法能较精确地从双源CT图像中分割出左、右冠状动脉,说明该方法适用于三维冠状动脉的分割。  相似文献   
4.
屈艳妮  何汝冰  蔡燕玉  黎丽华 《吉林医学》2012,33(12):2679-268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在40岁以下者占81.72%,无配偶者占58.06%,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初中的占82.80%,工人及无业者占79.57%,病程为1年以内者占74.20%,入院1个月以内的占96.77%,攻击行为相关因素为幻听22.58%、幻视6.45%、被害妄想36.56%、关系妄想13.98%、夸大妄想4.30%、嫉妒妄想10.75%、被控制感5.38%,其中幻听及被害妄想占了59.14%。结论:精神疾病患者中幻听、被害妄想为引发攻击行为主要的因素,完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攻击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6例精神障碍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6例精神障碍合并梅毒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患者有交叉感染的危险,有冲动伤人毁物的行为,思维、行为与环境脱节等护理问题,针对这些护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了被感染的机会,并通过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加强相关知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对精神障碍合并梅毒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住院精神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外增加音乐治疗;观察16周。采用住院精神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予以口服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外辅以音乐治疗,可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乐于接受药物治疗,有利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计算机辅助下,从双源CT图像中把三维冠状动脉分割出来能为其定量评价提供基础。但冠状动脉的三维形态复杂多变,且其管径细小,因而实现冠状动脉的高精度分割是一项有挑战性的课题。 目的:解决冠状动脉难以实现高精度分割的问题。 方法:采用三步数据处理策略实现冠状动脉分割。先采用阈值方法对三维双源CT图像进行预分割;然后,采用交互式的策略分割出与主动脉相连的左、右冠状动脉始端;最后,根据冠状动脉始端的位置,利用形态学方法和三维断层图像相邻层间的关系分割出三维冠状动脉。 结果与结论:提出的基于形态学与断层图像层间关系的分割方法能较精确地从双源CT图像中分割出左、右冠状动脉,说明该方法适用于三维冠状动脉的分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根据时间护理理论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社会功能改善情况、遵医行为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调适、生活调护、复发知识、复诊时间等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病友交往、个人生活自理、责任心和计划性、病房活动、对外界兴趣和关心以及SD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定期检查、定时服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等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提高遵医行为,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尽量减轻暴力攻击行为造成的后果.方法 对6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对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精神病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被害妄想29.03%,命令性幻听24.19%,情绪不稳19.35%,思维紊乱17.74%,要求得不到满足6.45%,药源性反应3.23%.结论 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是导致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识别攻击行为发生的先兆和即时控制冲动行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攻击暴力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220例腔隙性梗塞病例共292个梗塞灶均为0.25~1.5c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低密度灶,平均CT值为15Hu,33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要密切注意其发病时间及进行第二次CT复查,运用薄层扫描技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