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内镜超声引导下食管、胃静脉曲张介入治疗的技术优势,结合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曲张静脉的病理解剖与血流改变特点,阐明内镜超声引导下食管胃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的技术理念。应用图片与视频举例说明内镜超声引导下食管胃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与弹簧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曲张静脉的操作过程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胃静脉曲张的最佳治疗尚待明确,注射硬化疗法可用于治疗胃小弯的曲张静脉,但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作用有限。常需手术治疗,但在晚期肝病患者其死亡率高。为此作者进行了牛凝血酶控制胃曲张静脉出血的研究。 13个月内,42例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中11例经内镜检查证实出血部位为胃曲张静脉(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7.
陶明玲  孙斌  郑加生  金瑞 《肝脏》2008,13(2):108-109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动态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为重度曲张者3例,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 超声内镜 (EUS)在食管病变中的应用1.1 EUS对食管和 (或 )胃底曲张静脉的诊断优势 肝硬变患者中食管旁侧支静脉以及胃、食管交界处穿透性静脉的出现 ,在食管曲张静脉的产生、发展以至复发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 。传统常规内镜下的肉眼观察对此一无所知 ,而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虽可提供较好的侧支循环解剖 ,但该技术具创伤性且操作复杂 ,并发症较多。EUS则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 ,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胃底曲张静脉 ,由于胃底贲门下胃壁结构的特征 ,使得一部分胃底曲张静脉膨隆不太明显 ,黏膜表面的色泽改变不显著 ,且有时较难…  相似文献   

9.
脉高压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我院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无腹水,肝脏不大,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结节,脾脏充血肿大,胃底周围有明显曲张静脉,切开胃前壁发现胃底及食道下段静脉曲张,以胃底为甚,在胃底近赏门后壁处有一曲张静脉破裂,呈活动性出血。故行脾切除、胃底曲张静脉结扎及胃底周围静脉离断术,术后痊愈出院。1972年患者又因便血头昏再入院。查体:血压11/skPa,脉搏120次/分,巩膜无黄染,无腹胀,肝脏不大,腹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胃内镜B超观察肝硬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与破裂出血关系.方法GIF—QW胃内镜探测导管和内镜照相机.应用内镜对失代偿性肝硬变患者在入院后1wk之内进行检测,按PalmeV氏分度法确定静脉曲张的轻、中和重度.用B超扫描测量门静脉内径大小,用胃内镜照相机对曲张静脉拍片.观察记录曲张静脉的形态、色调;用内镜空圈钢丝尺测定其直径大小.将所有患者的内镜观测结果和B超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食管曲张静脉分度:无出血组27例曲张静脉的直径为0.1cm~0.3cm;PwalmeV氏分度法为轻或中度;出血组33例曲张静脉的直径为0.3cm以上,PalineV氏分度法为重度.②食管曲张静脉的色调、形态与分度:无出血组色调发红或蓝色,形态呈直线样或蛇行结节样,分度为轻或中度;出血组色调呈樱桃红斑色,形态呈蚯蚓连珠状,分度为重度.③胃底曲张静脉色调、形态与分度:无出血组曲张表静脉色调、无改变或呈蓝色,形态无改变或息肉状隆起,分度为轻度或中度,出血组曲张静脉呈红色,形态呈弯曲蚯蚓状,分度为重度,出血组R—C征呈现为( )( )L2L12。④食管曲张静脉与门静脉内径比较:无出血组曲张静脉直径为0.1cm~0.3cm,扩张的门静脉内径为1.4cm~1.5cm.出血组合管曲张静脉的直径在0.3cm以上,门静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成是门脉系高压的结局,但是导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因素相当复杂。根据Laplace定律,T=TP·(r/w),食管曲张静脉(EV)出血的危险性与曲张静脉壁张力(T)平行,与穿壁性压力(tp)和曲张静脉的半径(r)呈正比,与曲张静脉壁厚度(W)呈反比,其出血  相似文献   

12.
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将其主要治疗措施作一介绍和评价。一、降低门脉压药物(一) 缩血管药: 1.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静脉用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机理是收缩内脏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致内脏循环量减少,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3.
肝脏     
051.脾切除术或脾静脉血栓形成后作选择性曲张静脉减压术[Warren WD等:Ann Surg 1984,199(6):694(英文)] 作食管胃曲张静脉选择性分流而维持肝脏的门静脉灌注以治疗门脉高压症这一基本概念业已确立。脾切除术后或有脾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除作胃冠状静脉-腔静脉吻合术外,一般认为不宜作其他选择性分流术。作者在一次偶然机会申对一例肝炎后性肝硬化胃食管曲张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疗法是目前广泛用于中止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方法。但在食管大静脉曲张的病人,出血常反复发作。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用足够的硬化剂容量来充填曲张静脉的技术之故。作者报道一种新的技术。在腹腔镜引导下,通过导管插入胃左静脉,安全和精确地把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 在电视监控下,分离小网膜后,暴露食管下端和胃的上端,用超声波吸头暴露胃左动脉和静脉。在胃的贲门区域阻断血流。在复扎胃左血管后,用15Fr长针经腹壁于远端穿刺胃左静脉,把导管插入胃左静脉,然后  相似文献   

15.
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 ,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 ,每年有5 %~ 15 %出现曲张静脉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 ,每年增粗约 4 %~ 10 % ,最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约 1/ 3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 2 0 %~30 % ,未经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首次出血后 6周之内会发生再次出血 ,4 8h之内是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 (EIS)、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VL)、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的出现 ,使我们有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放置三腔单囊管压迫胃底静脉前、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的变化.方法: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单胃囊三腔管牵引下, 采用50 g/L鱼肝油酸钠行食管静脉内注射. 在单胃囊三腔管牵引前、后测曲张静脉的压力变化情况, 并观察注射后针孔出血情况.结果: 单胃囊三腔管压迫胃底静脉前、后食管曲张静脉内的压力改变有显著性差异(t = 5.55, P<0.005). 经单胃囊三腔管压迫后再予以硬化剂注射治疗后, 未发生涌血, 2例为少量渗血, 其余无出血.结论:硬化治疗时, 改良的三腔单胃囊管牵引可有效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内的压力, 使硬化治疗的疗效更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40例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其中胃底静脉结扎术(EVL)组11例,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组15例,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EIS)组14例。术后随访6个月,三组有效率依次为100.0%、100.0%和72.7%,胃底曲张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并印证内镜下GEV1型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理论.方法: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注射点选在贲门旁小弯侧曲张静脉,进行单点注射.静脉内注射后观察1-10 min,2wk内进行内镜复查.结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静脉均固化,部分静脉明显消失.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率100%(32/32).注射点黏膜糜烂发生率6.2%(2/32).结论:内镜下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确实是从贲门旁小弯侧流向大弯侧.由静脉起始部位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n-butyl-2-cyanoacrylate)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方法采用经皮经肝NBCA胶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胃冠状静脉和胃短静脉为主的方法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生物蛋白胶以栓塞胃部曲张静脉的流出端为主,NBCA胶栓塞胃部曲张静脉的主体和输入段,部分加用弹簧圈栓塞减慢血流。15例患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结果栓塞成功16例(80%),术后即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消失而且出血控制。随访1~11个月(平均4.3个月),成功栓塞的16例患者无1例发生再出血,其中胃镜复查11例,5例曲张静脉基本消失,4例明显减轻,2例稍有减轻。4例患者曲张静脉内NBCA充填不充分,致使栓塞不彻底,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无1患者发生异位栓塞和胃黏膜的过度栓塞。结论经皮经肝NBCA胶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有效防止异位栓塞及过度栓塞,安全而且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否彻底栓塞是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