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和医用电离辐射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了解长期小剂量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45%,微核细胞率为1.38‰,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龄组、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积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1642例医用诊断线工作者和10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结果放射人员组中微核率≥1.5‰占3.0%,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放射组的放射工龄与微核率呈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0.1645D0.1666,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541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评价邯郸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损伤状况,探索职业性慢性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利用χ2检验分别对放射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人员、男女放射工作人员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及工业探伤不同工种放射人员之间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淋巴细胞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人员相比,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淋巴细胞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相比,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淋巴细胞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及工业探伤各工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人员存在着低剂量电离辐射损伤,尤其体现在女性工作当中,有关部门应改善放射人员的工作环境,改良他们的防护设备,提高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油田放射性测井人员的受照剂量和细胞遗传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是测定小剂量慢性辐射损伤较为灵敏和可靠的生物指标,也是评价辐射防护工作状况好坏的一种客观依据。大量实验证明,在100拉德以下,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细胞率与接受的辐射剂量呈线性相关。为制定中子源防护标准提供科学数据,进一步作好防护工作,我们继1975年对65名油田中子、γ混合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微核细胞率观察的基础上于1984年对胜利油田放射性测井人员进行了第二次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13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213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4‰者有65人(正常人淋巴细胞微核率范围为0-3‰),微核细胞率最高达10‰,放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微核细胞率随放射工龄增加而增加,5年以下工龄组与其它各工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放射诊断组与综合性应用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放射诊断组人员应进一步改善防护设施,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评价低剂量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状况.方法 以本省2011年接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1 188名人员为放射组(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为医用射线亚组和工业射线亚组),以同年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82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微量全血细胞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31‰和1.37‰)与对照组(1.18‰、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27‰、1.32‰)与女性(1.40‰、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射线亚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1.36‰、1.42‰)均高于工业射线亚组(1.14‰、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放射作业工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本省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初见成效,仍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日照市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措施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指标变化,了解放射防护措施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放射人员就业前后参加培训班;监测改造的医用诊断X线机,动态观察工作人员外周血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下降其外周血中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逐渐下降。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中染色体的畸变率和微核率与接触放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分析,为长期接受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职业健康监护依据。方法 放射组为在岗期间接触射线的353名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为上岗前尚未接触射线的41名放射工作人员。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测定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平均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微核率(t=-2.95,P <0.05)。放射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6,P <0.05)。10~年和30~年工龄组人员微核率明显高于<10年工龄组人员的微核率(χ2=-44.79,-60.47,P <0.05)。女性微核率明显高于男性微核率(t=3.93,P <0.05);放射诊断学组和探伤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1,3.65,P <0.05)。结论 微核率在长期接触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有所增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最大的辐射暴露工作者群体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辐射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分析职业性低剂量受照人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甲基纤维素法。结果:414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8%和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423‰和23.43%,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之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及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检测柳州市458名放射作业人员和200名健康成人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6‰和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67%和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的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年以上工龄组最高。结论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因此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及做好辐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为采取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12月504名资料完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5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男性(P < 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年龄41~50岁的微核率高于21~30岁(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21~30年的微核率高于0~10年(P < 0.05);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放射治疗岗位人员的微核率较其他岗位最高;不同级别的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中,市级医院最高,其中省级医院与企业(P < 0.05)、市级医院之间(P < 0.01)的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非接触人员,女性的微核率高于男性,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2.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铀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铀矿接受放射卫生监护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269人(放射组),未接触放射线的健康成人219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比较2组以及放射组不同工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0.68%,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5%,微核率为2.54‰,微核细胞率为2.44‰,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工龄≤5年组及工龄≥30年组染色体总畸变率高于工龄5~30年组(P<0.05).结论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的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从事放射工作工龄较短或较长者染色体总畸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免疫水平、微核形成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免受职业照射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选取新疆某测井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的455名低剂量电离辐射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测定个人剂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随机抽取59人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检查。结果石油测井和工业探伤作业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4.10±1.39)和(2.36±0.74)mSv/a,作业人员大部分分布在3~5 mSv/a剂量组,占59.3%。IgG在不同剂量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为0.64%,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98‰;不同剂量组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监测的作业人员有效剂量属于低剂量水平,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异常指标监护,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调查马鞍山市卫生防疫站(243011)刘利云在放射人员体检与放射职业病诊断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测定与分析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指标,本文就马鞍山市200例放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以减少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方法 选取1 07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329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组微核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 < 0.001);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人群年龄呈正相关(P < 0.001)。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工种、工龄有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应加强长期从事医疗放射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尤其是高年资人员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为职业卫生监护和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接受放射卫生监护的各级医院及放射相关厂矿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进行分析调查.同时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工种、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的差异.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升高(P<0.05);医用诊断组工作人员的微核检出率高于工业检测组(P<0.01);与< 30岁年龄组相比,≥30岁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均明显升高(P<0.01);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区级及以下医院.结论 广东省放射职业卫生监护及个人防护基本达到了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尤其女性工作者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7.
444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观察江苏省卫生防疫站许翠珍,余宁乐,胡连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方法与染色体检测方法相比,前者方法简便、快速。故可用于群体普查。为了了解小剂量职业人员微核率的变化,我们于1990~1992年对我省部分放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准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微核率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6年度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血中微核率样品共计1 329份,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的人员其微核未检出;微核率≤5‰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9.5%;微核率≤6‰的人员超过总人数的89.7%;属于观察对象微核率值6‰的有136人,占总人数的10.2%。上岗前放射人员微核率范围为0~11‰(参考值为≤8‰),男女上岗前放射人员的微核率范围分别为0~9‰、0~11‰(参考值分别为≤7‰和≤9‰)。男女性别之间微核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间微核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且微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性40岁年龄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保障职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本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为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2005-2008年4年间市级、区级医院及与放射相关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工龄、不同性剐、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微核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改变2005-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与对照组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按不同年份由高到低依次为:2005年、2007年、2006年、2008年;男、女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检出率高于工业探测人员;不同级别医院由高到低为: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区级以下医院;不同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其中50岁以上放射工作人员比其他年龄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细胞转化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纽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升高,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