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林安明  陈仕高 《重庆医学》2011,40(1):32-33,105
目的 研究鼻窦病变的放射影像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比较46例鼻窦病变的手术前后诊断,并评价其放射诊断的意义.结果 29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1例,误诊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术前误诊2例.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放射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放射影像常显示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4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结果 .结果31例获得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2.1%,10例患者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慢性上颌窦炎伴鼻息肉,2例患者误诊为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CT表现为上颌窦内壁发生吸收受损、上颌窦骨壁有增生硬化、筛顶骨壁吸收受损等骨质变化,同时病变窦腔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CT可对病变范围、鼻窦解剖结构予以显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4.
胡建妙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19-1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窦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华夏医学》2010,23(2):178-18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表现、CT改变、术中所见予以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经CT诊断,47例为鼻窦炎症,其中37例均于术前即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准确率为71.15%,其余10例表现为慢性上颌窦炎,同时合并鼻息肉,或者单纯慢性鼻窦炎,鼻窦占位性病变共5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典型征象为窦腔内存在斑块状钙化软组织填充,虽然病理学检查真菌性鼻窦炎准确性高,但是术前诊断中CT诊断仍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能够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探讨辅助检查对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男13例,女17例,鼻窦炎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单侧鼻窦发病26例,双侧鼻窦发病4例,单侧或双侧病变均为多鼻窦受累。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与周边水肿软组织影对比明显;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有9例鼻窦扩张增大和鼻窦骨壁骨质压迫性吸收。鼻腔或鼻窦内黏蛋白分布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病理学特征:光镜下(HE染色):无定形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黏蛋白,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莱结晶,鼻窦黏膜仅表现为水肿或增生,无真菌侵犯。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鼻窦炎不同,可辅助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25例临床症状以鼻塞、头痛为主,其次是脓鼻涕、回吸性血涕以及嗅觉异常。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副鼻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窦腔缩小、闭塞消失。其中19例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上颌窦开口扩大13例;上颌窦壁骨质吸收变薄4例。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良好地显示病变密度、范围和副鼻窦解剖结构,病变内出现钙化影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可靠依据。CT检查是本病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5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5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全部行鼻窦CT检查,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局限于上颌窦39例,累及筛窦17例,累及蝶窦6例。1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CT影像学技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鼻内窥镜鼻窦术后2月复发,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小,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队 ,病理证实的上颌窦息肉、出血坏生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必下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上颌窦手术。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内中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患者,术前行CT检查和评估,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23例患者CT均提示蝶窦腔内浑浊影,其中有高密度的钙化斑块或斑点18例(78.3%),窦腔骨壁增厚5例(21.7%),蝶窦前壁破坏3例(13.10),窦腔内有气泡样影2例(8.6%),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和术中术腔情况以及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结论CT对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确诊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 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 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鼻内窥镜鼻窦术后 2月复发 ,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疗效肯定 ,患者痛苦小 ,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杨羿容  朱德姝  吴勇 《四川医学》2011,32(3):378-38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恰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对2005年4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35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症状、CT表现及鼻内窥镜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35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经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后冲洗鼻窦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3,3例1次治愈2,例复发经再手术解除鼻窦口堵塞后用刮霉菌素冲洗鼻窦治疗后治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CT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检查手段,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后联合制霉菌素冲洗鼻窦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其中鼻内窥镜手术 2 4例 ,柯 -陆氏手术 7例 ,术前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 1年以上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 ,3例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术前鼻窦CT检查皆发现上颌窦不均匀密度增高,有明显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12例病人均治愈。结论术前鼻窦CT检查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