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纤维肌电图在68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的单纤维肌电图 (SFEMG)改变、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8例 (男 4 3例 ,女 2 5例 )经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证实的MND患者进行了伸指总肌SFEMG测定 ,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结果 所有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均正常 ,肌电图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SFEMG检查发现 :颤抖值 (jitter)为 30~ 178μs,平均 (80 2± 32 6 ) μs ;jitter>5 5 μs占 5 0 %~ 10 0 0 % ,平均 6 0 6 %± 2 9 0 % ;阻滞 (block)所占百分比为 0 0 %~90 0 % ,平均 2 9 3%± 30 0 % ;纤维密度 (FD)为 1 4~ 4 0 ,平均 2 6± 0 6。其中 5 1例确诊和拟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jitter增宽、block和FD增高最明显。还发现伸指总肌肌无力的程度与jitter增宽和block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SFEMG的异常改变在确诊患者组最明显 ;jitter增宽、block百分比升高和FD增高与肌肉无力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 (P <0 0 0 1) ;jitter增宽、block百分比升高和FD增高反映进行性失神经、神经再生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技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与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1例ALS伴有MRI颈椎病表现、59例ALS不伴MRI颈椎病表现、55例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测定,分析不同组之间SFEMG改变的特点.结果 在3组患者中,平均颤抖(jitter)值分别为(81.2±25.9)、(91.6±32.4)、(40.9±11.8) μs,jitter>55 μs的百分比M50分别为73%、80%、5%,阻滞所占百分比M50分别为10%、20%、0,纤维密度分别为2.9±0.5、2.9±0.6、2.4±0.6.ALS伴和不伴MRI颈椎病变2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LS患者合并后[平均jitter值(86.3±29.6)μs,jitter>55μs的百分比M50为80%,阻滞所占百分比M50为14%,纤维密度2.9±0.5]再与颈椎病组比较,各参数均明显高于颈椎病组(分别为t=14.49,Z=8.96、7.68,t=5.83,均P=0.000).在经随诊而确诊的18例ALS患者中,初诊时肌电图仅有1个节段的神经源性损害,在伸指总肌肌力和常规肌电图均正常情况下,有16例SFEMG可见纤维密度增高,13例jitter增宽,6例可见阻滞.结论 ALS伴或不伴MRI颈椎病变的SFEMG均表现为jitter明显增宽,可伴有阻滞,纤维密度增高,与神经根型和(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显不同.SFEMG测定有助于ALS与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网(SFEMG)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型27例,全身型13例)分别接受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以平均颤抖值>正常值上限、>10%单个肌纤维对颤抖增宽(>55μs)、伴或小伴阻滞作为异常颤抖判断标准]和面神经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衰减>15%作为异常动作电位判断标准),比较两种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SFEMG测值与重症肌无力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轮匝肌平均颤抖值为(76.42±24.59)μs,颤抖增宽电位对比例(69.01±26.66)%,阻滞电位对比例(46.62±27.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FEMG阳性检出率为82.50%(33/40),高于RNS(35%,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EMG检查敏感度分别为82.50%和77.50%,特异度均为100%;RNS检查敏感度分别为27.50%和22.00%,特异度均为0.结论 眼轮匝肌单纤维肌电图是诊断重症肌无力较为敏感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时尚需与其他肌肉单纤维肌电图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技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65例ALS患者和145例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非ALS疾病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测定,并测定伸指总肌肌力,按照伸指总肌肌力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之间SFEMG改变的特点.结果 伸指总肌肌力正常者,ALS和非ALS组的平均颤抖(jitter)值分别为(66.1±20.1)、(38.0±9.2)μs(t=9.05),jitter>55μs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55%、0(Z=-7.81),阻滞所占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7%、0(Z=-6.93),ALS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非ALS组(均P<0.01).伸指总肌肌力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4者,ALS和非ALS组平均jitter值分别为(93.5±31.2)、(52.8±25.9)μs(t=9.37),jitter>55μs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86%、20%(Z=-8.46),阻滞所占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20%、0(Z=-7.25),ALS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非ALS组(均P<0.01).在MRC评分>4者,采用平均jitter>55μ s诊断AL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2%和92.7%.结论 当采用SFEMG测定协助ALS的诊断和鉴别时,应尽量选择肌力正常的肌肉.平均jitter、jitter>55μs的百分比和阻滞在ALS与其他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常规针极肌电图(EMG)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完成右侧三角肌针极EMG、腋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和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的MG患者的有关资料,分析针极EMG的表现及其与RNS的相关性.结果 83例中EMG检查结果正常12例(14.5%),异常71例(85.5%).在EMG异常者中,出现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缩短67例(94.4%),多项波增多者37例(52.1%),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呈病理干扰相19例(26.8%),异常自发电位3例(4.2%),结果符合"肌源性损害"表现19例(26.8%).腋神经RNS时三角肌波幅衰减幅度与三角肌平均MUAP时限呈负相关.结论 MG患者常规EMG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少数可见"肌源性损害"的EMG表现.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MG患者应检查EMG并结合RNS和SFEMG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单纤维肌电图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附8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 OMG)患者的单纤维肌电图 ( SFEMG)及与其他辅助检查的关系 ,期望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 80例 (男 39例 ,女 4 1例 ) OMG患者低频和高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 RNS)、伸指总肌 (部分额肌 ) SFEMG和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ACh RAb)进行测定。结果 伸指总肌 SFEMG示 ,5 0例( 6 2 .5 % )异常 ,表现为颤抖增宽和阻滞。平均颤抖为 ( 4 5 .2± 2 1 .0 )μs,颤抖 >5 5μs所占百分比为 ( 1 8.2± 2 6 .5 ) ,阻滞所占百分比为 ( 8.7± 1 5 .3)。额肌 SFEMG示 ,8例 ( 80 % )异常 ,平均颤抖为 ( 6 6 .3± 2 6 .8)μs,颤抖 >5 5μs所占百分比为 ( 32 .7± 2 8.5 ) ,阻滞所占百分比为 ( 2 8.0± 2 4 .3)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0 1 )。 RNS异常率为 2 8.8% ( 2 3/80 )。 ACh RAb滴度增高占 38.8% ( 2 6 /6 7)。 SFEMG的颤抖和阻滞与 RNS递减的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NS和 ACh RAb异常组平均颤抖明显高于正常组 ( P<0 .0 0 1 )。但 SFEMG正常组仍有 1 3.3% ( 4 /30 ) RNS异常和 2 6 .7% ( 8/30 ) ACh RAb异常。结论 SFEMG在 OMG患者的辅助检查中阳性率最高 ,与 RNS和 ACh RAb具有互补作用 ,三者结合可有助于 OMG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单纤维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Viking Ⅳ肌电图仪,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者,颤抖值均超过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者,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 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FEMG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指总伸肌的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测定,同时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并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比较SFEMG和NCV的异常检出率,并分析颤抖和FD与病程、LDL-C、HbA1c、Hcy、UACR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颤抖、FD和NCV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5.1%、53.5%和48.8%,24例无DPN症状患者分别检出9例(20.9%)、4例(9.3%)和2例(4.7%)。颤抖和FD呈正相关,且均与病程、LDL-C、HbA1c、Hcy和UACR呈正相关。结论 SFEMG是DPN的早期诊断指标,SFEMG异常者行HbA1c、Hcy和UACR联合检测对DPN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肌炎(PM)是一组以近端骨骼肌的间质炎变和肌纤维变性为主的综合征。一部分伴有皮肤的炎变,即称为皮肌炎(DM)。临床确诊主要依赖于3项辅助检查:肌酶谱、肌电图和肌肉病理检查。我们收集了43例确诊病例,分析3项辅助检查对本病的特异性。 临床资料 1.诊断依据:(1)对称性肢体近端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有或不伴有肌痛,颈肌常受累,可有吞咽困难和呼吸无力。(2)有一种和数种血清肌浆酶的升高。(3)肌电图异常。表现为肌原性损害或肌原性合并神经原性损害。(4)肌肉活检,以间质炎症和肌纤维变性坏死为特点。(5)皮肤损害。  相似文献   

10.
肌电图(EMG)系临床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所必需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针电极肌电图,有时还需进行以下较少使用的特殊方法,如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记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通常可以记录到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