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每月平均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丽  厉秀云 《陕西中医》2011,32(2):161-16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71.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有养血平肝,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8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且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血中IL-1β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赛庚啶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赛庚啶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赛庚啶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3%和72.3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和赛庚啶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服尼莫地平,治疗组加养血清脑颗粒。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确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偏头痛伴失眠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46例用养血清颗粒及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积分及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伴失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9例用西比灵胶囊和全天麻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67%,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药费低廉,防治兼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赵军 《陕西中医》2013,(11):1475-1476
目的:探讨中药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3例急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起效时间、完全止痛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9.345,P<0.05),而完全止痛持续时间则长于对照组(t=4.149,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可以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化痰降浊疏风通络颗粒治疗痰浊型偏头痛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化痰降浊疏风通络颗粒治疗风热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80例(各脱落4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化痰降浊疏风通络颗粒)与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各36例,连续服药60天,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化痰降浊疏风通络颗粒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偏头痛发作期及预防性治疗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予养血清脑颗粒、氯桂利嗪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谷维素、维生素B_1。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偏头痛临床常见的肝郁血瘀证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列入统计115例。两组在偏头痛健康教育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对照组服用西比灵胶囊;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1次。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天数、偏头痛积分、使用止痛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在缓解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天数、降低偏头痛积分、减少止痛药使用上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9例用西比灵胶囊和全天麻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67%,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药费低廉,防治兼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登鹏  彭卫平  潘速跃 《中草药》2005,36(5):726-72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n=54)、治疗B组(n=55)、对照组(n=53)。治疗A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包,一天3次;治疗B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2包,一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得乐冲剂,每次1包,一天3次,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 DA),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A组、B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6%、92.7%与56.6%。治疗A组在疗程结束后M DA、D-D、TNFα-、IL-6有所下降,而SOD则有所升高。治疗B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对照组各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疗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洛索洛芬钠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及洛索洛芬钠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再给予养血清脑颗粒。疗程2周。比较两组头痛改善情况及TCD检查脑血管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6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芬必得治疗偏头痛,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并能改善脑血管痉挛和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6.
马小董  詹佩娟  黄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42-2042
目的观察天舒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舒胶囊和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天舒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伴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偏头痛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偏头痛伴失眠患者针灸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并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0 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痛安胶囊 ,对照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MCA、ACA、PCA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P <0 0 5 )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 ;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 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 78% (P <0 0 5 )。结论 :头痛安胶囊可能通过解除血管痉挛来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偏头痛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患者496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方法,疗程为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头痛发作程度等方面的改善率。结果:481例偏头痛患者经过川芎清脑颗粒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未见明显变化,但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年的患者,停药2个月后无头痛发作累积百分比70%;患者服药第5天,药物累积起效率为54.1%;评价期内,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2.36 h;且患者服用止痛药暴露程度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可显著减轻患者头痛发作程度,具有起效时间短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主药为当归、川芎、白芍药、细辛等)治疗女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定类药物、谷维素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头痛程度减轻(P<0.01),睡眠明显改善,精神紧张缓解,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提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女性紧张性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