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夹脊穴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3例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统计处理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针齐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治疗时间短,患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其中治疗组选取腰部夹脊穴,对照组常规取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β-内啡肽含量增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提高患者血浆β-内啡肽活性,这可能是电针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统计处理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针齐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治疗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穴结合远红外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5),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1个疗程为高(P〈0.05)。  相似文献   

5.
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深刺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联合组各40例,均根据腰椎病变部位行深刺夹脊穴治疗。联合组同时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定表(JOA)评定临床症状,体征及ADL变化;临床疗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4次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提高,联合组JOA评分更高于针刺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95%与80%,P〈0.05)。结论:深刺夹脊穴配合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琴  郭成坤 《中国康复》2012,27(5):342-344
目的:观察银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72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MPQ疼痛评分中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PRI总分、VAS及PP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PRI情绪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1);2组即刻和远期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2组β-内啡肽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均P<0.01),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银质针可提高LDH患者血浆β-EP活性,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与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s,OFR)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SOD、GSH—PX均较治疗前增高,MDA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SOD、MDA、GSH—PX差值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提高患者血浆β-EP、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这可能是电针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药薰蒸与夹脊穴齐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止痛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58-2459
目的:对中药薰蒸与夹脊穴齐刺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止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其止痛效果,起效时间及疗效。方法:采用统一标准随机分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以2组患治疗15d及随机分组治疗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的止痛效果与中药薰蒸组有显的差别(P<0.01)。并且针刺的止痛时间与中药薰蒸组的止痛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夹脊穴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止痛作用明显,起效快,而中药薰蒸的疗效稳定,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时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一氧化氮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3—05/2006—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6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②治疗组:选取突出部位相对应的双侧夹脊、患侧环跳,L4-5配患侧阳陵泉,L5~S1配患侧委中。各穴以触电感向下肢传导为得气征象,并接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参数均为调频波、刺激强度(恒流输出)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一般为10~20mA。1次/d,每次30min,10d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共观察2个疗程。对照组:参照《针灸学》选取患侧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刺激参数和疗程同治疗组。③采用国际公认的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综合评定;观察两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维持时间,并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比较治疗开始前、首次治疗后(代表即刻效应)及最后一次治疗前(代表远期效应)的平均疼痛分数;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④于入院第2天、治疗1次后、治疗1疗程后及治疗2疗程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于入院第2天及疗程结束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羟胺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 结果:68例病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在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疼痛分级指数总分、视觉模拟尺度、疼痛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2~6.64,P〈0.01)。②治疗组的镇痛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63~75.93,P〈0.01)。③治疗组首次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48%,治疗结束时共下降88%;同时,对照组首次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下降30%,治疗结束时下降69%,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67.6,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24~7.57,P〈0.01)。④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5.99,P〈0.05)。⑤治疗后两组β-内啡肽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t=2.90~13.86,P〈0.01)。且治疗组上升明显(t=124.53~304.40,P〈0.01)。⑥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均较冶疗前显著降低(t=2.05~8.77,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39~5.47,P〈0.05)。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氯、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差值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3~22.96,P〈0.01)。④两种疗法对年轻者疗效显著,对年老者疗效略差(x^2=9.88,P〈0.01)。 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且维持时间长,并能降低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