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而皮肤毒性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皮肤毒性西医疗效欠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医药有较好疗效,但对其认识尚欠深入。文章从温病"透法"的角度,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引起的皮肤毒性进行探讨,包括EGFR-TKI的药物偏性、引起皮肤毒性的病因病机、治疗中的立法选方等,为中医临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登记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7%,主要为高尿酸血症(73.9%),发生时间平均17d,其次为肝损害(35.5%),发生时间平均40d;发生1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0.2%,发生3种及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7.8%。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率为5.4%。结论:FDC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会有一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通过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多能完成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应运而生。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为靶点的靶向药物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有些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其临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肺癌靶向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毒性,运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治疗,患者相应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故对近年来肺癌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探讨皮疹、皮肤干燥瘙痒、甲沟炎等皮肤不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葛任洁  姚昶 《光明中医》2024,(6):1240-1243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是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特异性皮肤毒性反应。HFS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锻炼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因无法耐受而减少化疗药剂量,甚至终止化疗,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存期。目前,手足综合征的病因仍不明确,西医尚无确切而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良好。中医认为手足综合征属“痹证”范畴,治疗方式多样,包括内治、外治及针灸治疗等。此文对中医药治疗HFS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手足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中医思路。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毒性是指使用靶向药物EGFRIs治疗肿瘤过程中皮肤出现的毒性反应。其出现可能干扰正常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治疗中断而影响疗效。局部外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等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因此,在优先保证疗效前提下,有效控制皮肤毒性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医防治EGFRIs相关皮肤毒性具有优势和前景。本文结合临床提出从痰论治,疗效满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岳峰  杨亚琴  马纯政  高萍  杨峰  焦智民 《河北中医》2010,32(10):1474-1476,1508
<正>抑郁症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乳腺癌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0%~32%[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化学药物治疗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制约临床应用。2008-04—2010-04,我们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解郁安神汤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手术后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是治疗肿瘤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常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身体和精神上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呕吐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有的患者不堪忍受,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据统计,如果没有镇吐治疗,  相似文献   

8.
曹洋  谭开基  陈志坚  陈锐深 《新中医》2008,40(3):104-105
易瑞沙(Iressa)主要成分为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世界上第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未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但同时易瑞沙存在着一定的皮肤毒性,如皮疹、痤疮等,其发生率超过20%,给患者带来一定影响.笔者以中医药配合易瑞沙治疗肺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常能明显减少其皮肤不良反应,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靶向药物,皮肤毒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9%~88%[1],对于不可耐受的皮疹,只能减药或停药。笔者采用消疹方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效果理想。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靶向药相关皮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所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所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首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联合温胆汤治疗;对照组36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定疗效,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定,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89%,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精神症状未见波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胆汤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性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精神症状影响不大,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已成为多种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药物,而皮肤毒性是运用靶向药物发挥抗肿瘤效应同时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因此减轻其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临床上发现中医药干预本病有其疗效,但对其的认识并不明确。本文将从温病三治则对其病机要素及治法、立法选方进行分析,总结中医临证治疗此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盐酸齐拉西酮、利醅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评价两者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平均分成两组,给予A组患者盐酸齐拉西酮治疗,B组给予利醅酮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应用PANSS来评价疗效,应用不良反应量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1.7%,B组治疗有效率为88.9%,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量表统计显示A组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比较分析认为盐酸齐拉西酮和利醅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且相似,但盐酸齐拉西酮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2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分娩及行手术治疗的 90 例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引导排尿,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残余尿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8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 %,与对照组的 8.89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 对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膀胱内残余尿液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在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的同时也相继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口腔溃疡,其发生率为30%~100%,多在化疗6~11d出现,轻者进食时疼痛,影响食欲,重者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以致中断化疗。寻找有效的药物或方法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是医护人员及患  相似文献   

15.
李向荣 《江苏中医药》2007,39(12):35-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LN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治疗组复发率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应的皮肤不良事件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的靶向药物因其作用靶点的不同,在皮肤毒性的表现形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也各不相同。为了对这类皮肤毒性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并加以适当干预,已经开发了多种评估工具。现对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多种靶向药物皮肤毒性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临床研究中使用的患者报告结局评价工具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各种工具的基本特征、优势和不足,以期在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过程中为肿瘤科医护人员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有效率。方法: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托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灌肠加口服联合治疗,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P<0.05)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药物为治疗癌痛的首选药物,但其胃肠道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便秘不仅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疼痛,成为癌痛治疗的最大障碍。中医治疗阿片类便秘有显著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康贴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4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外用乳腺康贴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三苯氧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78.57%;观察组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观察组、对照组病症复发率分别为9.52%、23.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康贴剂治疗乳腺增生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白血病治疗中,化疗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由于血液病患者化疗疗程长,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静脉受化疗药物的刺激,大多已受到破坏,因此,药物外渗是外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药物外渗后若处理不当,轻者易引起局部红肿、硬痛、静脉炎;重者可引起周围组织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