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环境性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其过程与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痰瘀毒结密切相关。津液敷布有赖于气化功能,痰浊与津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气化正常与否,气化过亢与不利所致的代谢异常与自噬水平的"太过不及"导致肿瘤增殖发展机制趋同,表明津液代谢变化与自噬水平高低关系密切,自噬的"太过不及"实质是津液气化微观生物行为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故基于津液论述自噬与肿瘤的作用机制,可为中医药干预肿瘤细胞自噬提供新的切入点,丰富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证手段和治未病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军教授从痰瘀论治脑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 ,在生理上津血同源 ,在病理上痰瘀交结 ,变化多端。痰瘀为脑病的基础病机 ,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3.
总结伍大华主任医师从气血津液辨治肢体麻木的经验。其认为肢体麻木的病机多为气血津液的失调紊乱、虚损瘀滞所致,以气血津液为主线辨治麻木可执简驭繁;临证分为气虚血瘀、血虚不荣、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滞、湿热阻滞6种证型辨证论治;治疗上主张以调理气血津液为要。  相似文献   

4.
自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长期受内外环境影响而处于动态变化中,自噬过强或过弱均对细胞不利,并可造成病理损伤而导致疾病发生,恢复自噬平衡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自噬的这种特性与中医"气""血"的特点和功能较为相符,针灸是调节气血的重要方法,其双向调节作用在恢复自噬平衡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因此,从气血的角度认识针灸对自噬的影响可能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生理情况下津血同源、气血互根,病理状态下津液成水、气血水交阻而为病。糖尿病肾脏疾病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气血津液同时病变。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是糖尿病肾脏疾病水肿的重要环节,微型癥瘕、络脉瘀结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治疗应该在辨证的基础上,补气利水、行气利水及活血利水。其中补气需重用黄芪,调气需通利三焦,活血需重视通络,权衡气血水相关各种因素的盛衰缓急,抓住病机的关键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和自我更新机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利自噬可以减缓肺癌进展,而不利自噬能够促进肺癌进展,故调节自噬水平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正虚邪滞”是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理论的延伸,是指因肺脾肾气亏虚,引发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瘀阻滞的病理过程,以肺脾肾气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是肺癌的关键病机。肺癌的自噬机制与“正虚邪滞”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肺脾肾气亏虚是肺癌有利自噬减弱的关键因素,进而抑制了肿瘤细胞凋亡,并导致有害物质蓄积;痰瘀阻滞是肺癌不利自噬增强的直接因素,进而促进了正常细胞自噬性死亡,削弱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正虚与邪滞相合,致使自噬状态向着不利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肺癌持续进展。因此,中医干预肺癌自噬机制需以扶正抗邪为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祛痰化瘀以治其标,增强有利自噬的同时抑制不利自噬,将自噬水平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肺癌的缓解。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可知,目前通过自噬途径治疗肺癌的中医药以中药单体为主,中医药干预肺癌自噬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促进自噬激活层面,这可能是因为藉由肺脾肾气亏虚引发的有利自噬减弱是肺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1痰瘀同源 痰瘀同源是建立在“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上,津血都来源水谷之精微物质,从生理上讲津血既是同源,流行于经脉之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而且可相互生化,故《灵枢》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从病理上讲,津液代谢障碍,停聚生痰,则气血运行不畅,血络涩滞为瘀,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肾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在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均会导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引起机体气血瘀滞。肾性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从"瘀"入手,着重活血化瘀,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瘀血化则气血调,肾脏功能得以改善,有利于肾性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的“消渴病并发痹证、痿证、麻木”等病范畴。从病机上概括为三方面:即消渴病热灼津液,阴血粘稠成瘀,瘀阻脉络.气血亏虚不濡四肢筋脉肌肉;消渴后气阴为之耗伤,阴虚血稠,气虚血滞:或脾虚不运内生痰湿,即成为有形之邪,便可阻滞经络血脉。本文从辨证分型治疗、经典方剂地运用、自拟方或中西医分组对照治疗几方面浅述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慢性肺心病病因病机的再认识,阐述了气血津液辨证在慢性肺心病辨证治疗中的重要性,根据气血津液同源,痰饮水湿瘀皆亦同源之理论,提出了气血痰湿瘀同治之观点,为肺心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瘀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病因。口、眼干燥的症状主要是由口津和泪液的分泌不足所导致,这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经脉是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瘀阻经脉会造成津液的输布障碍,影响口津和泪液的分泌。脾虚失运、津血内阻,肾阴枯竭、灼血为瘀,肝亏络阻、血郁成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瘀阻经脉的三个重要病机。现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多从津液亏虚进行论治,在此基础上,宜适当选用活血化瘀之法,疏通经脉,使口津和泪液得以正常输布,润泽官窍,从而缓解干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气血津液共同化生于中焦脾胃,功能上相互依存,因此,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等气血津液的病理改变也常相因发生。"血不利则为水"概括地说明了气血津液的病理因果关系,将其用以阐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认为冠心病常见病因皆可引起气的生成或气化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血不利",所化之痰水又与血液有形成分互结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阻碍血液运行,而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心失所养,"不荣则痛";痰瘀互结日久化热酿毒,则蚀脉伤肌,变证丛生。治疗应补气兼顾理气,活血不忘化痰,恰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可望在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骨病筋伤日久,瘀证和痰证无论先后,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血凝痰黏滞,痰阻血艰涩,每见痰瘀相互胶着、顽固不化。叶海老师认为,痰和瘀,皆属于人体的病理产物,起于阴阳气血失其常度,津凝为痰,血滞为瘀。虽各有所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既为同源,皆出于营分,则痰瘀亦为同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密不可分。治疗尤当强调痰瘀同治,痰瘀交结证一旦形成,必须化痰活血,双管齐下,方是正治。  相似文献   

16.
丁象宸教授提出热入血室是子宫肌瘤术后发热的病因病机之一,临床结合具体表现,遵《伤寒论》之旨从热入血室论治,给予小柴胡汤加散热清疮消瘀之品,调理中焦脾胃,升清降浊,运转枢机,逐瘀通脉,解郁散邪,使津液布达,气血流通,气血旺而邪随血泄,从胞宫血室而出,血与邪不结则血和气平,热退自安。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结合中医整体观、络病学说、中医时空学,基于“气血津液-络病-肺浊”理论,明确疾病病位及传变规律。该病以气机不畅为主,气血津液失衡为始动因素,气血津液失常导致络病,痰瘀毒是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由络及脏,病理因素积聚肺脏形成肺浊。病理演变过程为早期气血津液输布异常,中期痰瘀毒胶结,由络及脏,晚期脏腑失司。治疗应调畅气机,调节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兼顾痰瘀毒,脏腑同调,注意病位、病性改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提供辨证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三个阶段,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临床多从血论治。笔者认为血分为病无法脱离气、津液辨证独立存在,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三者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且在不同阶段,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侧重点各异。进行期以气郁化火、血热毒蕴为主,治宜凉血解毒、理气泻火,方选犀角地黄汤加柴胡、黄芩;亦常见湿热互结、蕴于血分,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选黄连解毒汤合凉血活血汤加减。静止期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治宜行气活血、祛湿化痰、通络散结,可予桃红四物汤加半夏、陈皮、浙贝母、鳖甲、地龙。退行期主要为气血两虚、燥湿互化,治宜益气养血、润燥祛湿,方选当归饮子合滋阴除湿汤加减。本文将气血津液辨证与分期论治结合,综合探析寻常型银屑病各期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助于丰富临床治疗思路,优化“从血论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石鉴玉先生以石氏伤科“以气为主 ,以血为先”学术思想为基础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 ,注重“痰”对损伤性疾病的影响 ,提出“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是诸多伤科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学术观点 ,并在理伤中以此为指导思想 ,运用逐痰化瘀之法 ,随证施治 ,使沉疴得起 ,收效颇甚。兹就其学术观点的形成和辨证施治经验略述如下 :1 痰瘀相关说各种急、慢性损伤皆不外乎气血津液的损伤 ,而气血津液正常功能的紊乱是产生痰瘀的重要因素。一旦气机受阻 ,则必然影响到血的运行 ,凝滞成瘀 ,血瘀也可使气运失畅 ,促使痰的生成 ,说明了痰、气、瘀三者在伤科…  相似文献   

20.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以血脂异常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杨少山老中医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看,高脂血症属于气血津液病变范畴,因津液输布代谢失常,水湿阻滞、痰瘀交阻。其病机可分虚实两端,虚乃脾弱气虚,实即痰瘀气滞。故治疗要重视益气健脾,化湿和胃,同时兼化痰瘀。自拟降脂基本方,药用党参、白术、半夏、泽泻、茯苓、丹参、橘络和佛手。采用降脂基本方治疗高脂血症,确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