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HAVCR2基因沉默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中HAVCR2基因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AVCR2基因沉默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AVCR2基因沉默后p5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能有效沉默HAVCR2基因的表达(t=19.21,P<0.05),与对照组相比,HAVCR2基因的沉默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G2期阻滞(t=-3.41,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3.65,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HAVCR2基因的沉默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p53基因的表达下调(t=4.82,P<0.05)。结论 HAVCR2siRNA使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率降低,使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发生G2期的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129-5p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抗辐射细胞株MZ-CRC-1/R;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qRT-qPCR检测miR-129-5p在MZ-CRC-1和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5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MZ-CRC-1细胞相比,MZ-CRC-1/R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提高(t=3.038、4.330、4.885、4.568,P<0.05);细胞活力增加(t=3.637、7.734、11.896、14.522,P<0.05);与MZ-CRC-1细胞(1.00±0.06)相比,miR-129-5p在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0.26±0.03)显著降低(t=19.107,P<0.05);与miR-NC-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inhibitor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5.156、6.005、9.649,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8.659,P<0.05)。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118、5.034、6.005、7.488,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t=6.362,P<0.05);过表达miR-129-5p可抑制HMGB1及p-AKt信号通路的表达(t=9.325、10.614,P<0.05);与miR-129-5p 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 inhibitor+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6.700,P<0.05);与miR-129-5p mimi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7.073,P<0.05)。结论 miR-129-5p可靶向抑制HMGB1增加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OXO4-DRI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为检测FOXO4-DRI对NSCLC细胞的影响,将H460和A549细胞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OXO4-DRI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OXO4-DRI组。采用剂量率为0.99 Gy/min γ射线单次照射,在照射前10 min对H460细胞给予FOXO4-DRI 6 μmol/L,A549细胞给予FOXO4-DRI 30 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照射后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目;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程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OXO4-DRI组H460细胞和A549细胞存活率降低(t=1.06~50.75,P<0.05)、迁移率降低(t=33.37~139.10,P<0.05),克隆形成数目减少(t=5.20~93.48,P<0.05)。FOXO4-DRI诱导了细胞凋亡(t=2.95~42.00,P<0.05),导致G0/G1细胞周期阻滞以及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3.50~31.59,P<0.05)。与照射组相比,FOXO4-DRI可进一步降低辐照后的细胞存活率(t=2.94~23.40,P<0.05),减少辐照后克隆形成数目(t=8.43~34.00,P<0.05)和细胞迁移率(t=5.25、7.56,P<0.05),增加细胞凋亡(t=9.20~11.52,P<0.05)。照射+FOXO4-DRI组细胞,G2/M期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S期细胞增加(t=3.85~17.62,P<0.05)。结论 FOXO4-DRI多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率,可以提高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通路下游与辐射防护调控相关的关键miRNA,并探讨miR-21功能。方法60Co γ射线对野生型(wild type, WT)、TLR2 KO小鼠分别进行6.0、7.0、8.0 Gy全身照射,观察小鼠生存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骨髓细胞内TLR2通路下游关键miRNA,并通过QT-PCR验证其表达。过表达/敲低该miRNA后检测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6.0、7.0、8.0 Gy全身照射后,TLR2 KO小鼠较WT小鼠辐射敏感性增加(χ2=4.490、13.100、7.928,P<0.05),骨髓移植实验证明TLR2 KO小鼠辐射敏感性增加与照射后骨髓细胞损伤有关(χ2=4.291,P<0.05)。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基因55个([log2 Fold Change]>0.95,Q<0.05),其中上调基因28个,下调基因27个;定量PCR实验确定TLR2 KO(t=9.420,P<0.01)与MyD88 KO(t=10.700,P<0.01)小鼠骨髓细胞内miR-21表达下调。PAM3CSK4刺激后小鼠骨髓细胞内白介素6(IL-6)(t=13.790,P<0.0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14.280,P<0.05)表达量上调且依赖于TLR2。miR-21过表达可以促进EL4(t=5.951,P<0.05)和NIH/3T3(t=4.786,P<0.05)辐射后细胞活力,抑制WT小鼠(t=4.842,P<0.05)和TLR2 KO小鼠(t=10.520,P<0.05)BMCs辐射后细胞凋亡。miR-21敲低后降低EL4(t=4.815,P<0.05)和NIH/3T3(t=4.042,P<0.05)辐射后细胞活力。结论 miR-21在TLR2辐射防护进程中具有关键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6与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沉默Rev1基因对人高分化结肠癌细胞THC8307 X射线照射后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RNA干扰技术将Rev1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转染THC8307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ev1 siRNA组。分别给予0、6 Gy X射线照射,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时段(0、24、48、72、96 h)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CNA、γ-H2AX、P53、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 Gy X射线照射后,沉默Rev1基因组细胞增殖速率明显降低(t=7.53,P<0.05),凋亡明显增加(t=6.23,P<0.05),增殖细胞抗原(PCNA)表达下降(t=4.39,P<0.05),γ-H2AX表达升高(t=5.48,P<0.05),P53表达升高(t=5.09,P<0.05)、Bax表达升高(t=3.32,P<0.05)、Bcl-2表达降低(t=6.13,P<0.05)。结论 沉默Rev1基因,抑制了X射线作用下的结肠癌细胞THC8307的增殖,促进了凋亡,增加了其对X射线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连接蛋白(HBXIP)对电离辐射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HBXIP转染组、si-HBXIP转染组、HBXIP和si-STAT3共转染组。各处理组给予4 Gy γ射线照射后,0、24、48和72 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含嗜酸性自噬体的乳腺癌细胞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I/II、HBXIP、STAT3蛋白和STAT3(Y705)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过表达HBXIP明显减少含有辐射诱导的嗜酸性自噬体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数(t24 h=3.67,P<0.05;t48 h=9.74,P<0.01;t72 h=10.15,P<0.0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II蛋白的表达;相反,采用siRNA降低HBXIP表达则明显增加含有嗜酸性自噬体的细胞数(t24 h=3.5,P<0.05;t48 h=4.15,P<0.05;t72 h=12.12,P<0.01)和LC3-II的表达。提高HBXIP表达导致剂量依赖性的辐射诱导的STAT3(Y705)磷酸化水平提高;反之,降低HBXIP表达可降低受照细胞中STAT3(Y705)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采用siRNA-STAT3降低STAT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了HBXIP对辐射诱导的自噬(t24 h=5.57,P<0.05;t48 h=13.65,P<0.01;t72 h=12.47,P<0.01)和LC3-I/II表达调节能力。结论 HBXIP可通过调节p-STAT3(Y705)磷酸化的表达从而调节辐射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端粒酶抑制因子X1(PinX1)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做细胞转染)、照射组(8 Gy X射线)、PinX1组(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照射+PinX1(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后8 Gy X射线照射)。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活化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测定细胞中ROS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构建EC9706细胞致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20只,小鼠每4天接受5次8 Gy剂量的γ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PinX1过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和PinX1组细胞的存活率从100%降低至(67.92±4.71)%和(83.14±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3、4.957,P<0.05),细胞凋亡率从(6.47±1.46)%升高到(44.38±4.16)%和(25.4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2、6.439,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6.655、2.531,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升高(t=3.775、3.088,P<0.05),细胞内ROS水平升高(t=12.110、7.339,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PinX1组细胞存活率从(67.92±4.71)%下降至(52.7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P<0.05),细胞凋亡率从(44.38±4.16)%升高至(55.2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15.435,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也升高,(t=17.990,P<0.05),ROS水平升高(t=4.526,P<0.05)。过表达PinX1的EC9706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增敏比为1.408。过表达PinX1的细胞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 PinX1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增加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X射线照射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特点,探究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增加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 MV X射线多次(2 Gy×20次或4 Gy×10次)照射胰腺癌细胞株PATU1 988 t,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MMPs家族(MMP2、MMP9)及线粒体复合体I的关键亚基及TGF-β1的转录水平变化。应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复合体亚基、TGF-β1含量及EMT相关分子的变化。应用小干扰RNA抑制TGF-β1的表达后,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变化。结果 多次照射后,存活肿瘤细胞迁移数增加(t=21.90、35.64,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表现为上皮间质转化分子E-cadherin表达下降(t=8.37、6.77,P<0.05),N-cadherin (t=4.42、4.77,P<0.05)、Vimentin (t=4.57、3.02,P<0.05)、MMP2(t=7.27、26.08,P<0.05)和MMP9(t=13.26、7.29,P<0.05)表达均增加,TGF-β1(t=90.49、35.17,P<0.05)的含量也增加。沉默TGF-β1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性下降(t=38.66、11.54,P<0.05)。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t=6.94、29.71,P<0.05)和复合体相关亚基的表达量下降;加入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后(t=16.51,P<0.05),复合体亚基含量下降,TGF-β1的表达量增加(t=47.93,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结论 辐射破坏了线粒体功能,进而激活了TGF-β1的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迁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CC950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NS)组、全身照射(IR)组和照射后MCC950干预(IR+MCC950)组,每组15只。IR组和IR+MCC950组小鼠给予137Cs单次4.0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1.118 Gy/min,NS组不接受照射。IR+MCC950组小鼠从照射后3周开始腹腔注射MCC950,每日1次,每次10 mg/kg。新旧事物识别等方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NeuN蛋白的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S组相比,IR组小鼠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4.321、5.473,P<0.01),IR组小鼠社会认知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2.097,P<0.05)。MCC950治疗逆转以上改变(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测验:t=5.860、4.598,P<0.05;新旧位置识别测验:t=3.040,P<0.05;社会认知测验:t=4.021,P<0.01)。IR组小鼠海马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t=2.699、8.515、3.340、3.950,P<0.05);与NS组相比,辐射显著上调了海马BAX、Caspase-3和PARP1的表达(t=3.887、2.742、3.287,P<0.05),而MCC950显著降低了其表达(t=2.852、4.090、9.614,P<0.05)。结论 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可能是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辐射所致认知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ncRNA CCAT1和miR-130b-3p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PAN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组织及其细胞系和2 Gy X射线照射后PANC-1细胞中CCAT1和miR-130b-3p的相对表达水平。沉默CCAT1表达、抑制miR-130b-3p表达后,应用流式细胞仪、Caspase 3活性检测试剂盒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Caspase 3活性和细胞存活分数,并绘制单击多靶模型拟合曲线;利用starBase v2.0在线预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IP)及Real-time PCR实验,验证CCAT1和miR-130b-3p的靶向关系。结果 在放射抵抗的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细胞系和2 Gy照射的PANC-1细胞中,CCAT1表达均上调(t=6.322~8.555,P<0.05),miR-130b-3p表达下调(t=3.950~18.795,P<0.05)。2 Gy照射并沉默CCAT1,PANC-1细胞存活分数降低(t=2.929、5.047、5.234、5.125,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t=6.953,P<0.05),Caspase 3活性升高(t=6.836,P<0.05)。发现CCAT1能靶向调控miR-130b-3p表达,抑制miR-130b-3p表达,PANC-1细胞存活分数增大(t=4.564、6.736、8.656,P<0.05),细胞凋亡减少(t=5.234,P<0.05),Caspase 3活性降低(t=10.440,P<0.05)。结论 沉默CCAT1表达能够促进miR-130b-3p表达,从而增加PANC-1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DT1基因过表达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HL-7702,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技术,上调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中CDT1基因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CDT1基因过表达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T1基因上调后p53、ATM、ATR、Bcl-2、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能有效上调HL-7702细胞中CDT1基因的表达(t=15.56, 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DT1基因的上调能够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HL-7702凋亡率升高(t=4.19, P<0.05);CDT1基因的过表达能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p53、Bcl-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t=-4.21、-2.06, P<0.05),同时,ATM基因上调,ATR和Caspase-3基因下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T1基因的过表达通过参与非p53依赖的凋亡途径以及细胞周期检查点适应性对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3种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种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R组)、单纯等离子体作用(P组)及其联合辐射(P+R组)对3种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8、1.32、1.29。HepG2、A549及HeLa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R组比较均明显增高(tG2/M期=9.52、8.24、9.53,P<0.05;t凋亡率=10.67、38.56、6.74,P<0.05;t活性氧含量=9.41、15.42、13.53,P<0.05)。HepG2和A549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G2/M期=8.75、20.37,P<0.05;t凋亡率=8.43、9.99,P<0.05;t活性氧含量=4.82、5.27,P<0.05)。3种癌细胞中P+R组Bcl-2蛋白表达较R组降低,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A549及HeLa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其对HepG2及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溶瘤病毒(H101)与射线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凋亡及毒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PBS)、单纯照射组(IR组)、溶瘤病毒组(H101组)、照射联合溶瘤病毒组(IR+H101组)。采用膜联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V-FITC/PI)进行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毒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101表面衣壳蛋白Hexon mRNA表达并比较病毒复制情况。结果 H101组细胞凋亡率(55.37%)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1,P<0.05);IR+H101组细胞凋亡率(93.06%)与H101组(55.37%)、IR组(12.67%)以及对照组(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t=13.51、24.14、38.99,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H101组在各个时间段的细胞LDH释放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39.38、32.51、78.18,P<0.05;t=31.40、2.68、23.43、60.98,P<0.05);IR+H101组细胞LDH释放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t=80.71、119.74、109.80、123.94,P<0.05)、IR组(t=28.80、54.34、72.34、61.91,P<0.05)和H101组(t=42.02、57.45、57.01、58.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H101组比较,IR + H101组Hexon的mRNA表达量在24、48和72 h分别增长了16.26、28.37和39.5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0、33.73、29.28,P<0.05)。结论 H101对肿瘤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射线也增强了H101的溶瘤作用,两者联合协同互补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富氢水对辐射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C57BL/6小鼠根据体重分层随机区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富氢水组、照射组、照射+富氢水组,共4组,每组8只。富氢水组和照射+富氢水组小鼠于照射前5 min至照后7 d,每天灌胃给予0.5 ml富氢水,其余小鼠每天灌胃给予0.5 ml蒸馏水,照射组和照射+富氢水组小鼠接受2 Gy的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15 d取小鼠骨髓,检测骨髓中HSPCs比例、骨髓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移植重建能力、骨髓中LSK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富氢水组小鼠骨髓中造血祖细胞和LSK细胞比例升高(t=-4.935、-7.898,P<0.05),骨髓细胞形成克隆的数目增加(t=5.488,P<0.05),竞争性骨髓移植后受体小鼠的供体嵌合率升高(t=-12.769,P<0.05),骨髓中LSK细胞的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比例降低(t=4.380、3.954,P<0.05)。结论 富氢水对2 Gy电离辐射诱导的HSPCs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皮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以及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受照射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为检测Fer-1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辐照后的影响,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er-1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er-1组。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HaCaT细胞存活和细胞死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后对HaCaT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HaCaT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和GPX4表达的影响。结果 单纯照射组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t=5.63、8.74,P<0.05),LDH的释放明显增加(t=3.98、5.08、9.27,P<0.05),Fer-1能够提高受照射皮肤细胞存活率(t=5.79,P<0.05),降低LDH的释放量(t=12.36、11.96、18.13、9.96,P<0.05)。单纯照射组经10 Gy的X射线照射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t=9.59,P<0.05),克隆存活能力明显减弱(t=4.26,P<0.05),而Fer-1能够降低X射线照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升高(t=6.48、17.04,P<0.05),增加受照射皮肤细胞的克隆存活能力(t=3.96,P<0.05)。10 Gy的X射线照射会导致ACSL4表达水平的升高和GPX4的表达水平的降低,而Fer-1的治疗能促进ACSL4和GPX4的表达水平恢复正常(t=5.23、7.16、4.78、8.29、6.43,P<0.05)。结论 铁死亡抑制剂Fer-1在细胞水平上能够通过抑制电离辐射后铁死亡的发生而保护皮肤细胞,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食管癌Kyse-15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5、10、20、30、4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10、20、40 μmol/L)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阿帕替尼(20 μmol/L)联合射线(4 Gy)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阿帕替尼能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r=0.89~0.96,P<0.05);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Kyse-150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值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值逐渐增加。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6、5.99、15.47,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G2/M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81、39.69、20.61,P<0.05)。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3.82、8.81、6.24,P<0.05)。而阿帕替尼组与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能增加食管癌Kyse-1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正常少突胶质细胞(oln93)及脑胶质瘤细胞(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两种细胞按空白处理、单独接受塞来昔布或X射线、塞来昔布联合X射线4种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照射组和联合组,MTT法、克隆形成法对比两种细胞的增殖和放射敏感性,流式法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分析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加药物相比,塞来昔布能抑制oln93细胞和u373细胞生长(t=2.215~30.996,P<0.05;t=0.383~11.732,P<0.05),但相同药物浓度下抑制两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13和1.21,并诱导G0/G1期阻滞(t=-6.1~5.141,P<0.05)。联合组与照射组比较,oln93细胞发生S期阻滞(t=-18.174,P<0.05),CyclinA蛋白表达增加(t=-8.087,P<0.05);u37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Cyclin B1、DNA-PKcs、MRE11蛋白表达下降(t=-8.838~10.45,P<0.05)。结论 塞来昔布对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比oln93细胞明显,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分布及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