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但对道德与道德现象的分野缺乏辨别,而且对道德的本质缺乏反思。倘若对道德的本质进行追问,那么我们对诸多“道德滑坡”的现象当有深刻的认识。关于道德本质的认识,康德的看法仍然具有启发性。道德本质上乃是自由的、超验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由乃道德前提,超验乃道德的绝对来源;就表现形式言,道德总以牺牲的样式表现出来。现实社会尤需理性的启蒙和道德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宗教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形而上学、伦理学鼎足而立。康德对神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思辨地论证了其道德前提,完成了宗教道德根基的转换,并且在这块坚实的地基上建立起一座辉煌的道德神学大厦。康德在知识论层面对理性神学证明进行了批判,具体体现为对本体论证明、对宇宙论证明、对目的论证明的批判。康德从道德律、至善观、德福一致观等道德层面,对上帝存在进行了证明。康德道德神学证明的意义,体现为对传统神学的扬弃,对宗教道德根基的建立和对自由的指向。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竞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李家芝随着市场竞争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展,人们在竞争中的行为选择就有一个道德与否的问题。为使人们在竞争中的动机、手段、目的、行为有所趋避、有所选择,从而更好地发挥竞争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竞...  相似文献   

4.
由于康德主要是以理性法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在很多人看来,这意味着它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行动者们来说是普遍的、不偏不倚的,而作为重要参考条件的特殊性要素,如人的存在情境、心理状态、私人化关系等都被不恰当地忽略掉了,从而导致行动者做出的道德判断也是迟钝的、不准确的。究其根源,批评者们认为这主要在于康德贬低乃至忽视了以“同情”为主的自然情感。本文将首先指出,以“同情”作为道德动机很可能是无效的,甚至会导致破坏道德属性的后果;其次,在实际的道德判断中情感并不比理性更准确,因此,康德主张以理性为道德判断的基本能力,同时要控制并调解情感;再次,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以“同情”为核心的自然情感并没有丧失其应有的地位,它配合理性决定着道德判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始标志的新时期里,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回顾和反思20年来道德建设的艰辛历程,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评判和把握新时期道德建设一脉相承所体现的总体特征?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是我们继续开展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新时期道德...  相似文献   

6.
构建医学人文道德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资本的逻辑。技术化和商业化时代表现出“冷漠”的社会特征,其背后却是受资本逻辑的主宰,而资本的逻辑,又是从西方传统中孕育而生、扩张而成的。中国传统哲学作为另一种精神追求和智慧形态,为审视和驾驭资本逻辑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为提升人文道德服务层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新项目。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追求自身的完美,包括内心的、外在的美,形成了一种社会需求,也成了人们的潜在欲望,使追求人体美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和社会研究的结果表明,维护人的健康,不仅在于人们积极有效地改造和改善人的生理状况而还在于努力改善人的社会生存状况。在这方面,健康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起码的道德规范,有必要将健康道德与社会公德以及共产主义道德进行比较。 一、健康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健康道德,就是人们促进和维护人类有效地积极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的生存状态的行为规范总和。它是保障人类生命有机体相对完美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以提高和促进人们对个人、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前儿童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强,特别是由于渴望参加活动与进行这些活动的经验和能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周围的现实生活和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就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卡连柯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象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样。”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是非,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one of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philosophical medical ethics, Gillon rebuts the argument that moral claim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scientific claims because scientific claims are objective and confirmable or refutable, while moral claims are subjective, unconfirmable, irrefutable,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capable of resolution. He contends that there is widespread agreement about many moral principles, that moral disagreement may arise from the use of ambiguous terminology, and that progress toward resolution may be accomplished by analysis of the logical valid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arguments.  相似文献   

12.
威廉.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是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指南。他的科研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追求真理、勇于怀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友爱同道等几个方面。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对于后世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主要的是哈维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为后世树立了道德典范。虽然他的思想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所包含的优良品质依然可以成为当代科学家的道德指南。  相似文献   

13.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 ,他从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以及人性与教育等方面建构了其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天地之性主要说明主体人的善良本性来源于天命 ,是人所皆同的 ,是人性的本然状态。气质之性则主要解答了天地之性如何落实于现实层面 ,表现为个体人的本性 ,形成千差万别的人的具体品质 ,是人性的实然状态 ,而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则着重回答了道德教育在人的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张载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 ,一环紧扣一环 ,环环演进 ,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一切哲学思辨 ,最终都落实于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上 ,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爱情、婚姻、家庭伦理思想,是他精神哲学整个体系中的基础性内容,不仅在概念上高度抽象、思辨、逻辑严谨,而且在现实层面也是细致、周密,是对有根有据的历史凝练的总结和深刻的批判。黑格尔的婚姻伦理思想是一个辐射点,它所揭示的道德哲学真理,几乎涵盖人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理解黑格尔的婚姻伦理思想是理解他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是从精神哲学层面理解人生活世界的必经之路。更为关键的是,沿着黑格尔婚姻伦理思想概念和现实的两条线索,我们还要把握道德哲学层面伦理道德悖论中“道德主体”范畴从个体到实体,实体到主体的两次辩证转换,如此才能更全面地把握黑格尔伦理主义精神哲学辩证运动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5.
隋炀帝矫饰、刚愎自用的性格是时代、阶级、家庭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外在原因与天生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将矫饰作为一种斗争武器 ,反映了他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机敏和才略。矫饰是他成功夺嫡的重要因素 ,也是他变态穷奢 ,炫耀浮夸 ,断送江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笃学博识、雄才大略、敢做敢为 ,使他不断开拓进取 ,功业卓著。但他过于迷信帝王权力 ,急功近利 ,狂妄自大 ,刚愎自用 ,使帝王功业 ,倾刻瓦解 ,雄心抱负 ,毁于一旦 ,最终落得个独夫民贼、千古暴君的恶名 ,为万民所唾弃。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形态,具有其生态本性?文章从此逻辑起点出发,提出道德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其生态性,拘泥于某一特定学科视角局限的道德教育研究缺乏全局性的总体把握?因此,从道德教育的生态整体性出发,从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支持系统?操作系统?环境系统和转化系统建构方面,全面分析道德教育,建构起多学科研究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生态体系,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Physicians are independent moral agents whose values, like those of nonphysicians, are shap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 religious beliefs, family, and lifetime mentors. Most individuals are free to exercise their moral values in the ways that they see fit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legality. Physicians' moral values take on special significance, however, when considering services patients may request but that contradict that physician's moral beliefs, such as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In this article I analyze the competing obligations to self and to patient that a conscientiously objecting physician must consider when his or her personal morality affects his or h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Despite each physician's freedom to choose his or her mode of practice and which services to provide, a physician with a moral viewpoint that would prevent even counseling on certain options should consider practicing in an area of medicine in which the patient's right to full disclosure of options and informed consent is not compromised by the physician's personal moral stance.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由传统到现代演进过程的分析,阐述了从当前体制的规定性出发提出当代高校教师角色怎样定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sponds to DW Brock's technically strong case for the use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medical research. His main issue in this context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s moral to destroy viable human embryos. He offers a number of reasons to support his view that it is moral to destroy them, but his use of conceptual arguments is not adequate to secure his position. The purpose and scope of this paper is wholly concerned with his arguments rather than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justifiable to destroy human embryos. The author proceeds through his variety of arguments and offers reasons for rejecting the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Brock has not shown that it is moral to destroy viable human embryos.  相似文献   

20.
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目的论的思维向度较之义务论更具根本性和优先性.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但对"残婴安乐死"的价值分析和对义务论所持依据的考察表明:"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必要的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