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结合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1],一名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好坏,作为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医学人才的使命,重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级带教老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近年来在乳腺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思维推理方式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逻辑的研究方法,剖析中医诊疗中常见的逻辑推理过程,探析中医医生的诊疗思维模式.研究发现4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均有具体表现形式及指导价值,中医医生的诊疗思维过程是由溯因、类比、归纳三条并行通道和一条串行演绎通道共同组成的复合思维模型,经验、信念、情绪等心理因素也会对诊疗思维推理过程产生影响.综合心理认知因素的复合思维模型,有助于整体诠释中医诊疗过程;可以为研究中医诊疗过程提供新的认识途径,为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认知图式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梅  郑斐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39-140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石。其临床证治的基本精神遵循中医的基本精神,其思维模式是中医的思维模式。但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包括针灸专业医生在内,总是有意无意地将针灸与中医其他各科分开,给人造成针灸独立于中医的错觉。笔者认为,针灸临床务必始终不离中医的基本精神,并运用中医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4.
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宋敏教授在临床诊疗中具有独到的临床诊疗思维,特从树立中医整体观念、传承骨伤科诊疗精华,注重患者体征检查、恰当运用辅助诊断,全面贯彻综合疗法、强调临证医理相促,积极倡导中西结合、严格遵从临床路径4个方面对其在骨伤科的临床诊疗思维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医医案反映了医家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辨治思维过程。文章基于古今资料,分析了中医医案研究成果回归验证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根据中医医案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从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规律性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有效方药的临床和实验验证等方面对中医医案研究成果的回归验证进行了总结性的探讨,为今后深入挖掘中医医案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用药特点,并进一步形成疗效稳定、便于推广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思路,以期提高医生的中医临证水平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范冠杰教授以“动—定序贯八法”辨治消渴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通过阐述范冠杰教授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导下辨治消渴病的经验特点,并附案例说明其具体运用及临床疗效,总结其辨治消渴病“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思路,以资临床借鉴.“动-定序贯八法”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医诊治消渴病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拓宽了现代环境下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对指导其他疾病的中医诊治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临床诊疗多局限于脏腑辨治、八纲辨治,忽视了疾病形神并病的本质特征和该病精神心理层面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非运动症状。五神是人类精神思维活动的本源所在,表征人类内在的本能,具有潜在性。五神理论从神、魂、魄、意、志五种基本要素的紊乱状态阐释疾病发生的根源,是中医认识躯体行为和精神心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基于五神理论辨治PD的非运动症状,要在充分理解五神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五神要素入手,结合其病因病机,阐明五神紊乱的致病机制,从病机层面评定疾病并确定治疗靶点,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开辟从"五神"研究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诊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明宝  罗志勇  殷小寒  杨维岗 《重庆医学》2012,41(10):1037-1038
临床思维能力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逻辑等多种思维能力的结合,是医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核心,决定着医生的诊疗水平,故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尤为重要。1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在临床思维的理解上,国内大多数从事医学教育和医学临床工作的人是从局限的角度来看待的,有理解认为临床思维是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思维方法,或是临床诊断思维和临床治疗思维[1]。也有理解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疾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该平台包括常见病、多发病辨治能力训练系统和名老中医疑难重症辨治能力训练系统。运用人机对话,与病例互动交流,通过四诊辨析、临床诊断、确定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来达到锻炼学生采集病史能力、临床诊断能力、辨证分析能力及选方用药能力,以期训练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其临证综合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思维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对疾病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临床医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保证.是医生根据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患者的症状、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对患者所患疾病及其治疗方案作出科学判断的思维方式.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逻辑等多种思维的结合,其高级阶段是临床创造性思维,它是医师临床能力的核心,决定着医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谈中医临床误辨误治的思维偏向陈潇琳(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误诊/分析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如何对复杂的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予以恰当的治疗。这不仅取决于医生本身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与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发生误辨误治的...  相似文献   

12.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诊断和处理疾病时的思考方式。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诊治疾病时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则。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确立过程,谈谈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几个问题。 一 辨证论治的规点,尽管早在《内经》中就初步建立,但真正指导临床者,首推仲景。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诊治疾病时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理论原则即是辨证论治的最初概括。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进行对病人诊断和治疗中的全部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病人诊疗的成败。我国自4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号召以来,广大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充分运用中西医之长,并将其结合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医学,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临床诊断手段,同时也丰富了临床思维的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式,又阻碍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就正于同道。 辨病与辨证问题 一般认为,中医的精华在于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是一种疗效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对风湿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外治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在对风湿类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外治的方法,同时结合不同治疗方式所运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分析风湿类疾病关节炎患者在实施中医外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医案及其在临床诊疗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医学理论发展中医案所起的独特作用及其在传统中医临床应用特点的分析。提出将医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全过程。临床诊疗支持系统通过对医学专家诊疗过程思维模式的模拟,并借助医案库中丰富的经典病例,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全程决策支持,同时也为中医理论信息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临床思维是医疗行为的核心.张孝骞教授说过,"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及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以认识疾病的本质,它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也适用于疾病的治疗,临床思维的培养必须在医疗实践中进行."培养清晰、严谨、高效的临床思维方式,有助于青年医生更快更好地成长.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可以快速地获取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医案教学是中医临床课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从课堂到临床的关键环节。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辨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为临床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和素材。在中医临床课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引入医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授给学生掌握中医窍门的钥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专业信仰,提高学生中医思维和临诊能力。使医案教学在临床课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治异同的渊源、内涵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探究、分析、总结古今医家对病治异同治疗原则的阐析、应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论述。[结果]病治异同源于《黄帝内经》而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并经过历代医家在各自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运用及校验,证实病治异同作为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治病方法,极具科学性及有效性。病治异同是针对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病机变化,分析矛盾的共性或特殊性而采取不同或同一治疗原则和方法。案例1诊为崩漏,案例2诊为带下,经中医辨证出现共同病机为冲任虚损、统摄失司,给予异病同治;案例3及案例4同诊为月经后期,但案例3辨为脾虚湿滞、经血乏源,例4辨为阴血不足、血海燥涸,因此给予同病异治。4个案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病治异同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色,是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实质在临床诊治过程的具体体现,对其内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的探究,有助于继承并发扬中医诊疗疾病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朱方石教授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侍诊,择选并总结朱方石教授辨治胃癌前病变的医案4则,从中体会其对胃癌前病变的辨证论治及选方用药方面的思路及经验。[结果]朱方石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确有独特优势,其主张从脾虚立论,重视健脾益气这一治疗大法;强调治分虚实,详辨兼夹,重视瘀血和情志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立法谴方取名医经验之长;辨病用药参照现代药理作用及研究结果。朱方石教授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基础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合的诊疗理念,临床应用,颇获良效。[结论]本文择选朱方石教授临床辨治验案,体现其诊疗理念对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方法和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CBL教学法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的CBL教学模式已逐步在临床各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将C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学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还可以在不断深入的思考和应用中加强对中医复杂临床辨治思维、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