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咽癌Ib区是否常规预防照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 JM  Liang Y  Zhao C  Li MY  Liu J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1989-1992
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Ib区转移的发生率及其转移规律,探讨Ib区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预防照射,为准确进行颈部放疗靶区的个体化设计、减少颌下腺照射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6月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增强CT/MRI影像学资料,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区方法采用SOM分区法。结果共338例可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5.1%。颈部Ⅰb、Ⅱa、Ⅱb、Ⅲ、Ⅳ、Ⅴa、Ⅴb及锁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9%、49.1%、60.7%、26.0%、5.9%、9.5%、3.8%和0.9%,跳跃性转移率为2.4%;按转移风险(以>5%为高危区域)分析其转移的规律为:(1)当发生Ⅱ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Ⅲ、Ⅳ、Ⅴa、Ⅴb区;(2)Ⅲ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Ⅳ、Ⅴa、Ⅴb区;(3)Ⅳ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Ⅴa、Ⅴb、锁上区;(4)Ⅴa区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Ⅳ、Ⅴb、锁上区;(5)Ⅴb区发生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同侧Ⅱ、Ⅲ、Ⅳ、Ⅴa、锁上区;(6)一侧颈发生淋巴结转移时,高危区域为对侧Ⅱ、Ⅲ、Ⅴa区。结论Ⅰb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极低;当颈部任何区域发生淋巴结转移时,Ⅰb区均非高危区域。Ⅰb区不常规预防照射符合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的MRI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及M砒资料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的患者42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14例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本组有178枚淋巴结复发或残留,其中108枚(60.7%)包膜外侵犯。包膜外侵比例随淋巴结直径增大而增大(P=0.000)。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分布区域如下:Ⅰ区2例(4.6%),Ⅱa区4例(9.5%),Ⅱb区29例(69%),Ⅲ区13例(30.9%),Ⅳ区10例(23.8%),Ⅴ区11例(26.2%),Ⅵ区1例(2.3%),Ⅶ区1例(2.3%),咽后1例(2.3%),腮腺淋巴结1例(2.3%)。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治疗后淋巴结复发或残留淋巴结的重要手段。鼻咽癌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区域以Ⅱb和Ⅲ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包膜外侵比例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鞘区侵犯在鼻咽癌单纯放疗中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动脉鞘区侵犯在鼻咽癌单纯放疗中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共收治原发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接受单纯外照射并完成根治剂量,年龄大于18岁且治疗前无明显远处转移证据者共814例.[结果]中位随访期71月,随访率91.3%.颈动脉鞘区侵犯和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颈动脉鞘区侵犯与未侵犯者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11% vs. 82.66%(P=0.0076)、78.06% vs 85.91%(P=0.0068)、87.07% vs 90.81%(P=0.0885).总生存率相关预后因素为性别、N分期和临床分期,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关预后因素为性别、临床分期、N分期和颈动脉鞘区侵犯.[结论]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和影像学的进步,鼻咽癌颈动脉鞘区放疗后复发的机会明显减少,颈动脉鞘区侵犯对鼻咽癌远处转移意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清扫术后原清扫区域颈淋巴结复发癌的特点及再手术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和结果:回顾分析4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清扫术后不同清扫区域颈淋巴结癌复发频率及再手术疗效.各区域发生颈淋巴结复发癌频率Ⅱ区为35.59%(21/59),Ⅲ区32.03%(19/59),Ⅳ区15.25%(9/59),Ⅰ区10.17%(6/59),Ⅵ区5.08%(3/59),Ⅴ区1.69%(1/59),肿瘤直径<3 cm 13例,3~6 cm 19例,>6 cm 9例,首次颈清扫手术后淋巴结癌复发时间1年以内者7例,1~2年者19例,2~3年者7例,3年以上者8例.颈淋巴结复发癌行单纯肿块切除7例,一个区域8例及两个区域以上者26例再次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同时行颈动脉外膜切除术5例、颈动脉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大隐静脉颈动脉重建术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再次手术后生存6~12个月5例,生存1~2年7例,2~3年10例,3年以上14例,失访5例,3年生存率34.15%,1年以上生存率75.6%.结论:颈淋巴结复发癌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Ⅱ区、Ⅲ区、Ⅳ区和I区,尤以Ⅱ区为甚,再次手术很大程度上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 N0梨状窝癌同侧及对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2008-05~2014-06在我院行c N0梨状窝癌手术的60例梨状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内侧壁癌组、外侧壁癌组及内外侧壁均受侵犯组。三组患者均行双侧Ⅱ、Ⅲ、Ⅳ区颈清扫,对比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共40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其中A组16例,B组16例,C组8例。40例转移颈淋巴结主要集中于颈部Ⅱ、Ⅲ区,其中Ⅱ区21例,Ⅲ区16例,仅3例(7.5%)位于颈部Ⅳ区;2内侧壁癌组复发率(清扫后二次复发)、转移率(未清扫区转移)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83.3%和5.6%,外侧壁癌组为11.1%,88.9%和0,内外侧壁癌组为12.5%,75.0%和12.5%。结论 c N0梨状窝癌患癌位置对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内侧壁癌患者双侧均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颈部Ⅱ、Ⅲ区证实为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性最大的区域,c N0患者无需行Ⅳ区颈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成像特点及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43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检查,MRI标记的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其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MRI标记阳性淋巴结210枚,术后病理证实194枚,阳性率为92.4%.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285枚,病理证实的MRI标记阳性的淋巴结占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的比例为68%(194/285);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的阳性率最高,在Ⅴ区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1)MRI对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颈Ⅵ区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的重要部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无论有无颈部淋巴转移,对颈Ⅵ区进行清扫十分必要.(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施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结果 Ⅵ区淋巴结阳性合并其他区淋巴结转移占61.5%(8/13),其中合并Ⅱ区转移3例,Ⅲ区7例,Ⅳ区6例,Ⅴ区3例,Ⅵ区淋巴结转移度32.2%(19/59);单独Ⅵ区淋巴结转移5例,单独Ⅱ区、Ⅲ区淋巴结转移各1例.全组患者术后颈部外观无塌陷、无颜面水肿,随诊3个月,颈部切口及保留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正常.结论 多功能保留颈清术不仅不会增加肿瘤种植和转移的机会,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采用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0年住院的52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51.9%和40.4%,残留颈部淋巴结大小,是否包膜外侵犯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因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行颈清扫术的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54.8%﹑34.7%。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后至手术之日的间隔时间超过24个月,复发或残留淋巴结再分期较晚,淋巴结外侵犯预后差。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为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同步加量束流调强放射治疗(SMART)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应用SMART技术治疗鼻咽癌初治患者40例.鼻咽原发灶和上半颈行调强放射治疗,下半颈用颈前切线野放疗,局部淋巴结用9 MeV电子线加量.14例Ⅲ期和17例Ⅳ期病人(无N3病人)在放疗前行2次诱导化疗.结果 各靶区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均>99%,肿瘤靶区均匀指数中位数1.22(1.11~1.31).适形指数中位数0.82(0.75~0.87),各重要组织器官均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全组病人未观察到Ⅳ级的急性毒性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100%.随访中位时间14.3月,死亡1例.原发灶复发1例,1年无复发生存率96.2%.2年无复发生存率96.2%.骨转移2例,均为Ⅳ期病人.1年无远处转移率94.8%,2年无远处转移率94.8%.1年生存率97.5%,2年生存率97.5%.结论 SMART束流调强放疗技术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剂量、保护了周围正常织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