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脾脏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脾脏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所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确诊的10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粟粒型脾结核4例,CT表现为脾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脾结核4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结节灶,病灶常伴有粉末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3)脓肿型脾结核2例,CT表现为多个干酪性结节灶相互融合,液化坏死形成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周围可伴有卫星灶.其中6例肝门、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融合,增强呈典型环状强化.结论 各种类型脾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脾结核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8个,蜂窝状或多环状强化2个;10个病灶中明显强化3个,轻至中度强化7个;病灶边缘或中央见点状或条状钙化3个.累及邻近肝实质2例;伴有少量腹水及后腹膜淋巴结轻度肿大1例.结论: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或病灶呈多环状强化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结核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各型肝结核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8例肝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 (1)浆膜型1例:肝包膜呈梭形增厚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内有分隔样强化,邻近肝实质动脉期明显强化.(2)粟粒型8例(病灶最大径<2.0 cm):表现为肝内散在多发(6例)或单发(2例)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3)结核瘤型7例(病灶最大径≥2.0 cm):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较大结节或肿块,4例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结核性肝脓肿有环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周围肝组织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边缘明显环形强化或病灶内蜂窝状强化.(4)胆管炎型1例:表现为肝门部肝内胆管扩张,增强扫描胆管壁强化,合并有腹膜后和肠系膜根部肿大淋巴结环形强化.(5)混合型1例:表现为肝包膜及邻近肝组织内低密度灶,同时具有浆膜型和结核瘤型的CT表现.结论 将肝结核分为浆膜型、粟粒型、结核瘤型、胆管炎型和混合型5种类型较合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病灶"边缘强化征"、"蜂窝征"等,有助于该病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单发病灶CT表现:3例平扫呈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1例呈高密度,病灶呈爆米花样钙化。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延迟后上述病灶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1例爆米花样钙化各期均未见强化;本组1例多发病灶者共发现8个病灶,最大径1.2~9.5cm不等,CT显示脾上极1个病灶以囊性为主,边缘弧形钙化。其余病灶为实性结节或肿块,以等低密度为主,边界欠清,增强后呈弥漫性、渐进性强化。结论:S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当CT平扫显示脾内等或稍低密度实性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时有助于SH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胰腺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8例胰腺结核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穿刺活检证实,CT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多发结节型 胰腺结核1例,表现为肿大的胰腺内布满结节状低密度灶,仅结节灶边缘轻度强化。局灶 腺结核7例,均累及胰头部。局部软组织肿块4例,其中2例伴有多发斑点状钙化灶,1例呈蜂窝状强化;囊性肿块2例,其中1例囊壁有多发斑点状钙化灶,另1例为多房囊性病灶。胰头部团块状钙化灶1例。8例胰腺结核中4例有腹内胰外表现,包括腹内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以及肝、脾结核。结论 胰腺结核CT表现呈多样化,但有一定特征性,伴有多发斑点状钙化灶或呈蜂窝状强化的胰腺肿块,可提示胰腺结核的诊断;与胰腺结核共存的腹内结核特别是特征性淋巴结结核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脾脏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灶,1例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1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壮。8例伴后腹膜、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7例伴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能对脾结核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脾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 20例脾结核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多发、钙化及伴有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结论 脾结核CT表现呈多样化,但有一定特征性;CT为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正确诊断需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钙化的肝脏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腹部CT平扫,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钙化的肝脏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13例;转移瘤16例;良性肿瘤2例.病灶单发17例,多发14例.钙化呈砂粒状16例,不规则斑片状5例,斑点状10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心28例,病灶边缘3例.结论肝内钙化可见于多种良性或恶性病变,螺旋CT对肝内钙化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CT对肝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所证实的10例肝结核病的CT表现与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0例肝结核病包括粟粒型肝结核、结节型肝结核和结核瘤3种类型.(1)粟粒型肝结核5例,CT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性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肝结核3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片状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结节灶,病灶中心密度高,伴有“粉末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的范围缩小,静脉期出现典型环状强化;(3)结核瘤型2例,1例表现为肝内孤立性占位,伴有中央坏死,包膜菲薄且光滑,增强扫描可见包膜轻度强化;1例表现为结核瘤型肝脓肿,多个结节融合成簇,液化坏死,出现液-液平面,周围伴有卫星灶.结论粟粒型肝结核CT征象缺乏特异性,很难做出定性诊断,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节型肝结核“中心粉末状”钙化及结核瘤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淋巴瘤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证实并经CT检查的淋巴瘤15例,并作文献复习。结果根据病理类型,15例脾淋巴瘤中,巨块型5例,均为脾内单发类圆形边缘不规则巨块性病灶;多发结节型8例,多发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的结节性病灶,绝大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均匀或边缘强化,少数结节灶密度不均;弥漫粟粒型2例,CT表现为脾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其中1例伴有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9例伴有脾外淋巴瘤。结论脾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腹内脾外病变CT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结核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结核患者均经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肾髓质单发或多发囊腔23例(71.9%),常呈囊状低密度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样排列;肾盏、肾盂、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23例(71.9%),伴管腔狭窄或扩张;各种钙化16例(50%),以及肾脏体积增大17例(53.1%)或缩小5例(15.6%),肾外形分叶伴积水20例(62.5%)及肾功减退17例(53.1%),以及自截肾1例(3.13%)。结论肾结核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像上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结核表现为3型:(1)局灶型:9例,多位于胰头,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或蜂房状强化;(2)多结节型:4例,胰腺内多发低密度病变,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胰头病变明显,呈蜂房状强化;(3)弥漫型:1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腺结核常伴有胰外结核。胰周淋巴结肿大9例,7例增强,呈花环状或环形强化;肝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4例,表现为肝、脾实质内低密度无强化病灶;胆管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各3例。结论:胰腺结核CT表现多样,包括胰腺局灶性低密度肿块、多发低密度结节或弥漫性胰腺肿大,但最常见的表现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低密度的胰周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以及其他播散结核灶是支持胰腺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征象。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甲状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腺瘤9例,甲状腺癌2例,淋巴瘤1例。结果 甲状腺腺瘤中囊实性4例,实性5例。其中l例实性甲状腺腺瘤伴桥本甲状腺炎,表现为弥漫性甲状腺组织内-稍高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余8例平扫为低于甲状腺组织的低密度肿块,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甲状腺癌2例均为弥漫性的肿块,增强前后密度极不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并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淋巴瘤1例,为局限性均匀低密度影,占位较明显,增强后强化明显。结论 CT有助于诊断儿童甲状腺肿瘤,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其中肺内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CT扫描,30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 肺内原发病灶位于右肺25例(64.1%),左肺14例(35.9%)。表现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者28例(71.8%),扇形肺叶或肺段实变者11例(28.2%)。26例合并其他肺叶支气管播散病灶。96.3%(37例)的患者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2R、4R和7区多见。30例增强扫描示,肿大淋巴结有4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10例、环行强化20例、多灶性分隔样强化18例和淋巴结破溃4例,13例有两种以上强化方式;14例可见区域淋巴结粘连成团,增强后粘连的淋巴结可有不同强化方式。结论 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活动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了解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2例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并与2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对照。结果:人28例活动性肺结核发生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有20例呈 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14例可见病灶钙化,其中9例发生在狭窄或阻塞支气管的增厚管壁上;11例在实变影中见多发性小空洞;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者15例;8例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83例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初诊正确48例,误诊29例,漏诊6例。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大片状、空洞、肿块、条索状、钙化影或纵隔肿块。结论大部分少见部位的肺结核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确诊需依靠X线、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脊柱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 CT表现差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单椎体结核与17例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拟订出进行鉴别诊断的CT表现差异指标.结果 单椎体结核多发生于椎体的前中部,病灶边缘可见硬化缘,其内可见死骨,椎旁肿块多为脓肿,其内常有钙化,多呈周边强化,累及范围广;单椎体转移瘤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骨,少有死骨及边缘硬化,椎旁肿块内少有钙化,强化明显;单椎体结核与转移瘤都罕有累及椎间盘.结论 根据上述CT表现差异,可较明确地做出二者的鉴别诊断;椎间盘破坏与否不能作为二者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