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蛋白印迹仪在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质量和性能。方法使用相同的免疫印迹法试剂盒,在同一条件下,分别用自动蛋白印迹仪和手工法检测血清抗ENA抗体。用自动蛋白印迹仪对已知阴性和阳性的血清标本各重复测定10次,以评价仪器检测的批内差异。同时用已知阴性和阳性标本各1份交替排列,各测5次,观察仪器是否存在标本间交叉污染情况。结果使用自动蛋白印迹仪进行重复检测10次的结果均一致,阴性和阳性标本之间检测结果无交叉污染,仪器与手工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自动蛋白印迹仪检测抗ENA多肽抗体重复性好,无交叉污染,可供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献血者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的适用性。方法 1)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仪TPPA试验(简称仪器法)建立及性能验证:与手工法比较,计算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评估本方法的重复性。2)评估仪器法适用性:连续6 d对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使用仪器法进行TPPA试验,分析可判读率、凝集强度分布及其他控制方式等。结果 1)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TPPA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kappa值=1),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3、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20。2种方法符合性佳。仪器法对同1份标本重复12次,正确率均为100%(12/12),仪器法的重复性佳。2) 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总体可判读率为99.82%(554/555);TPPA阴性和阳性结果对应的致敏颗粒及未致敏颗粒的凝集相与非凝集相SPC值分布于判定值两侧、无交叉;仪器法采用自动化方式对试验前、中、后均有控制及监测。结论 Beckman PK7300全自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一次性同时检测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rRNP、抗DM-53、抗RA-54、抗D′E等10种自身抗体。结果6种疾病抗ENA谱阳性率依次为75.6%、90%、70%、50%、42.1%、25%,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ENA系列抗体有相应的疾病抗体谱。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自身抗体操作简便、省时、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用血量少、不需特殊设备,可同时完成对10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IB)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的性能。方法以检测抗ENA抗体中的抗U1RNP抗体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IB)和免疫双扩散法(ID)分别进行检测,以高特异的ID法检测结果为对照,统计IB法的符合率。结果用IB法检测抗U1RNP抗体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排列组合,其中以73,32,17.5kDa三条蛋白带同时出现与ID法的符合率最高(84.1%),而32kDa的符合率最低(30.7%),这两组的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单独采用IB法检测抗ENA抗体尚欠可靠,须结合其它方法,取长补短,提高EN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谱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报告结果和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及技术进展。方法 利用万浮生物技术公司的IBT试剂盒检测抗ENA抗体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项检测结果出现的问题。结果 因为对抗ENA自身抗体谱的谱带特征认识不足,对免疫印迹法缺乏深入了解,在临床中出现抗Sm、抗U1RNAP、抗SSA、抗rRNP等抗体的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过分地看重实验报告,以至为数不少的病人被误诊、误治,造成不可弥补的医源性疾患。结论 为了使免疫印迹法测定抗ENA抗体谱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不论检验人员还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均应正确看待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NA实验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疫印迹技术 (immunblotting technique,IBT)是从分子水平识别各种自身抗体与特异性蛋白多肽结合的分子量 [1 ]。ENA是盐水可提取抗原的英文缩写 ,又称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该部分核抗原可溶于盐水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 )患者可产生针对可提取核抗原的抗体 ,例如 :抗 Sm、抗 U1RNP、抗 SSA、抗SSB、抗 Sc L- 70等十几种抗体 ,因此该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重大的帮助。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即 ENA多肽抗体谱的实验原理是 :将已知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原通过…  相似文献   

7.
二步免疫印迹法的建立及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用制得的可溶性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类风湿疾病患者血清中的RA33抗体。再以ENA为抗原,第2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33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中的RNP和Sm抗体。结果和结论 60例RA病人中22例阳性(36.6%),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中12例阳性(20%),两病的RA33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12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正常对照血清全为阴性。第2次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83%的RA33抗体阳性的SLE病人抗RNP(75%)和(或)抗Sm(33%)抗体为阳性,RA病人全阴性。这样用二步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相对特异地诊断R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对沃文特FA160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检测有形成分及隐血试剂的重复性、携带污染、隐血试剂检测范围,以及仪器与手工法对有形成分及隐血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3种浓度红细胞、白细胞及虫卵标本重复检测结果与参考浓度一致。隐血试验批内、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有形成分及隐血试验携带污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比对试剂与待测试剂最低检测限均为0.2μg/mL,浓度达到3.2mg/mL时两种试剂均出现"后带现象"。616例标本中手工法检出白细胞阳性21例(3.41%)、红细胞阳性10例(1.62%);仪器检出白细胞阳性24例(3.89%)、红细胞阳性12例(1.95%)。隐血检测手工法检出阳性或弱阳性79例(12.82%),仪器法检出阳性或弱阳性标本83例(13.47%)。手工法检测阳性的标本仪器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仪器检测结果阳性而手工法阴性的标本,经过手工法复检结果均为阳性或弱阳性。结论 FA160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与传统手工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NA 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A多肽抗体谱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729例患者中,有58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其中SLE 3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干燥综合征13例,硬皮病和皮肌炎各1例.所有自身免疫病患者的ANA均为阳性,但SLE患者的ENA抗体谱中可显示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dsDNA等抗体阳性;而干燥综合征患者仅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仅显示抗Jo-1抗体阳性;硬皮病患者仪显示抗Scl-70抗体阳性.结论 ENA抗体谱对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仔猪血清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监测哨点仔猪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IgG抗体达到50%的时间段,为当地乙脑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和渝北区共4个监测点采集仔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仔猪血清乙脑病毒IgG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仔猪血清乙脑病毒IgM抗体。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监测点中,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仔猪在5月初感染乙脑病毒,5月中旬乙脑病毒IgG抗体阳性率达到50%以上;重庆市涪陵区、湖北省秭归县仔猪在5月下旬感染乙脑病毒,6月中旬达到50%以上。其中猪场中的仔猪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散养猪(χ2=43.797,P0.05)。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仔猪乙脑病毒IgG抗体50%阳转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检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ⅠSA)检出的低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 使用标准品和家兔免疫血清测试两种方法对低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灵敏度,改进TPPA,从原倍稀释开始检测低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标本.结果 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不一致,ELⅠSA初筛试验约可出现11%的低浓度样本,改进TPPA可检出这部分低浓度样本.结论 ELⅠSA检出的低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可通过改进稀释方法检出.  相似文献   

13.
背景:液态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检测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抗群体反应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干扰少,高通量等优点。 目的:比较ELISA和Luminex两种方法对肾脏病患者血清标本中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差异及灵敏度。方法:选取280例肾脏病患者血清标本,同时应用ELISA和Luminex两种方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并运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ELISA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为18.9%,Luminex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为33.6%。ELISA法检出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8%和12.5%;Luminex法检出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和20.7%。Luminex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lSA法且Luminex法能准确检测到低浓度抗体。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P<0.01,显示两种方法检测肾脏病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与ELISA法相比,Luminex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水和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IgG)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和酶连续监测法对117例患者进行胸水和血清TB-Ab-IgG和ADA检测分析。结果8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血清中TB-Ab-IgG的敏感性分别为62.0%和70.1%,特异性分别为93.1%和86.6%。ADA活性在结核性和癌性胸水中分别为52.51和10.26 U/L(P<0.01)。以胸水ADA≥40 U/L做为诊断结核的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86.6%;以胸水ADA/血清ADA>1.00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6.6%。结论胸水和血清ADA、TB-Ab-IgG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方法,探讨该方法诊断冠心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珠,将抗CRP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微珠上,将另一针对CRP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包被好的微珠加入到96孔板中,将待测血清分别加入各孔,用CRP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各孔中加入生物素化抗CRP单抗和PE荧光素标记的链霉亲合素。在Bio-Plex液相蛋白质芯片分析仪上检测296份血清样品。同一血清标本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对CRP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CRP方法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8,3%)和特异性(87.1%)较免疫比浊法的敏感性(63.0%)和特异性(86.5%)高,χ^2=28,94,P〈0.001。结论 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CRP的新方法,对诊断冠心痛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血清中乙脑病毒IgG抗体的捕获ELISA方法。方法将乙脑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灭活并经过纯化的乙脑病毒抗原,再加入待测血清,经洗涤、显色等判定最终检测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法作为对照。结果与免疫荧光法相比较,本方法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85.7%,一致性为91.3%;本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市售的两种检测试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乙脑病毒IgG抗体捕获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可以应用于正常人群血清中乙脑病毒IgG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在邵阳市健康人群中阳性率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1 52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520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为55.5%,男女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阳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TP-Ab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 的检测,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25030例血清标本经CM IA筛查共检出T P-Ab阳性732例,检出率为2.9%。以TPPA和TRUST对阳性标本进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37.2%。以 TPPA为标准参考方法, CM IA S/CO在1~<9的阳性符合率为29.7%~90.1%,S/CO≥9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CM IA可取代传统的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于高通量梅毒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ELISA与PCR方法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选择。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