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输液治疗,静脉穿刺在临床治疗、抢救病人和试验检查时,都成为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很多病人在输液后由于胶布粘贴方法和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不适等,以至于护士再次为病人输液时造成困难,甚至穿刺失败,为了保护病人的静脉,减少不适,同时增加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便于治疗,护士对输液病人输液时分别采用了传统的胶布黏贴法和不交叉粘贴胶布法,拔针后采用指压法和大鱼际按压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时采用不交叉胶布粘贴法,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明显减少了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不适等情况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老式交叉胶布粘贴法固定头皮针静脉输液患者时,由于老式输液粘贴胶布的方法在拔针及按压出血点的方面有些不便,我们对胶布粘贴法进行了改进,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时巧用输液贴按压中患者及护士两种不同按压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3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医用胶贴蕊子代替棉签按压法,试验组为拔针时患者按压同步法,对照组为拔针时护士按压法。结果患者按压法优于护士按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巧用输液贴内胶贴蕊子按压静脉穿刺点时采用直接患者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32):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大中专教材《基础护理学》中静脉输液后拔针法,“用无菌于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操作患者疼痛十分明显,鉴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即先缓慢后快速拔针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拔针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本院骨科2009年3~5月住院的输液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6例)和观察组(264例),对照组拔针后采用大拇指指腹按压,观察组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拔针时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出血、瘀血情况.结果 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患者疼痛、出血、瘀血情况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拔针时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0°对减少患者疼痛、出血、瘀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常常会因为护士拔针按压不当引起疼痛、穿刺点出血、血管周围皮肤青肿等,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我们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的拔针按压法大大减少了拔针后的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综合康复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例48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均为160例。3组男女均显著性差异,选用手背静脉,7号头皮针穿刺。1.2方法1.2.1 A组采用棉球棒按压法先撕开所有的固定胶布,左手用棉球棒按压针眼处,右手沿血管的走向迅速向外拔出,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2 B组采用输液眼贴按压法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输液眼贴,左手虚悬在穿刺点的上方,右手握针与血管走向迅速向外拔针,当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左手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的输液眼贴上,嘱病人按压数分钟。1.2.3 C组采用棉球压输液眼贴上按压法拔针前充分与病人沟通,使其身心放松,同时交待拔针后病人应知的注意问题。先将其它固定胶布去除,留下遮盖针眼的输液眼贴,左手执棉球轻压在输液眼贴上,右手沿血管的走向快速...  相似文献   

9.
王林娥  杨玉英 《护理研究》2007,21(11):2980-298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病人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拔针时按压不当,还会造成皮下出血,加重疼痛,降低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方式、按压时间与拔针后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拔针后按压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新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是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最普遍的操作。传统的拔针按压方法(下简称传统法)常使病人有明显的疼痛且容易导致皮下淤血、肿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再次穿刺成功造成困难。我们采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下简称新法),与传统法进行比较,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3种拔针按压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静脉输液拔针因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在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从而就会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通过日常静脉输液操作中所观察的92例静脉输液病人用3种不同按压方法拔针,观察比较最佳的按压法,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继玲 《护理研究》2011,25(11):991-99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住院静脉输液的180例病人,按照拔针方法不同分为3组,各60例,拔针后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4指按压法3种方法进行局部按压,比较不同方法按压效果。[结果]3组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指按压法皮下淤血例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结论]4指按压法方法简单易学,能够有效减少病人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静脉,便于治疗,我们对静脉输液患者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法,并与传统按压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田雅娟 《护理研究》2006,20(30):2735-2735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在穿刺成功后粘贴输液胶布固定时常使输液针头刺穿血管,造成输液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我科对静脉输液胶布的粘贴方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第1条胶布横向粘贴针柄,第2条胶布将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将第3条胶布粘贴面中点轻捏一下再交叉固定针梗,将输液针头的硅胶管盘曲重叠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烦躁多动的病人用第5条胶布固定输液器与输液针头接口处。2优点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传统方法将第3条胶布直接绕过针柄下交叉固定针头而带来的因胶布的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观察组采用保留穿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两组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应用于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按压时间较短,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单伟颖  刘恩君  何仲 《护理研究》2003,17(23):1390-1391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而且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 ,在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 ,既要求一针见血率的提高 ,也要求在拔针后无出血和淤血的出现。因为出血和淤血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疼痛 ,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 ,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为此 ,在临床中 ,通过对164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 ,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并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方法 ,从而减少皮下淤血与瘀斑的出现 ,保护静脉血管 ,减轻病人痛苦 ,同时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  相似文献   

18.
改进静脉输液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11):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6):1027-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目前国内外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了解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不足,并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