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二线化疗药物对老年人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二线化疗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NHL患者12例.结果 12例共治疗38个周期,总有效(CR+PR)8例,有效率66.7%,临床收益(CR+PR+SD)11例,收益率91.3%.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0.0%.不良反应以自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但均可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复发和难治性NHL安全有效,且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 临床病理特点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LBCL临床病理特征对疗效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survivin及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初治DLBCL患者,有效率为90.7%,完全缓解(CR)率为69.8%;难治或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8%,CR率为30.8%.分期晚(P=0.046)、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P=0.024)、难治或复发(P=0.009)以及合并大肿块(P=0.013)的患者疗效明显差.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bax和survivin的表达则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有效率和CR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分期较晚、LDH水平较高、难治或复发、合并大肿块以及Bcl-2表达阴性患者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疗效。方法对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8例CD;0DLBCL患者,化疗达CR后经巩固治疗,用环磷酰胺+G—CSF动员后进行Auto—SCT,造血功能重建后予利妥昔单抗5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2次,2个月后重复一次。出院后定期随访,用Karnosky评分标准评价生活质量。结果8例患者造血功能完全重建。予利妥昔单抗后除2例白细胞及1例血小板减少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随访2~6年,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Karnosky评分100分。结论Auto—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是治疗DLBCL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移植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R-CHOP-21方案对40例DLBCL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结果治疗2周期后近期疗效评价,CR 15例(37.5%),PR 14例(35%),有效率(RR)为72.5%。在不良反应中,Ⅳ度皮疹和心律失常各1例。结论利妥昔单抗近期疗效好;在不良反应中,Ⅳ度皮疹和心律失常必须及时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共20例患者,初治18例,复治2例.利妥昔单抗单用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19例,其中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体内净化治疗8例,维持治疗4例.结果 初治者单药治疗完全缓解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82.4%(14/17),2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94.1%;复治组中1例CR,1例PR;移植组中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对采集的干细胞质量和数量以及移植后造血恢复有不良影响;维持治疗组4例全部生存,最长随访57个月.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安全、有效,不论单用还是联合化疗对B细胞NHL均有良好疗效,可作为APBSCT的体内净化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方案在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复发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结果:2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2例用利妥昔单抗单药,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者18例,总有效率(RR)70%(14/20),完全缓解率(CR)20%(4/20).中位总生存期是17.5个月,1年、2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68%、45%和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1.5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55%、32%和23%.疗效与临床分期、IPI评分、结外侵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榆注利妥昔单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乏力等输注相关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于复发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利妥昔单抗在DLBCL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的应用。方法 DLBCL 患者21例,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4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4~8个疗程,其中有5例接受APBSCT,动员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加依托泊苷,预处理方案为CBV (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结果 21例患者中CR 13例(61.9 %),总有效率90.5 %(19/2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69.74±10.43)%,2年总生存率为(84.44±8.35)%。IPI评分0~2分患者CR率92.9 %,总有效率100 %,3~5分患者CR率0,总有效率71.4 %,IPI 0~2分患者CR率高于3~5分患者(P<0.01);5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为7.34×108/kg,中位CD+34细胞为8.82×106/kg,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9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2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14.3 %)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疗效满意,IPI 0~2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造血重建;利妥昔单抗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46例(46%).达部分缓解者37例(3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83/100).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患者、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功能状态评分对疗效无影响(P>0.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2.8%、60.8%和60.8%.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和治疗后的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因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而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酎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虽获得了明显疗效,但目前仅有10%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有治愈机会,且治疗方法有限.文章从复发难治性DLBCL的发病与耐药机制、二线治疗中的个体化选择、新药及新药联合的疗效、针对不同亚型与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及复发难治性DLBCL复发监测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汉姣  曹爱玲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76-2378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R-GEMOX)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利妥昔单抗375mg/m2化疗前1天静脉滴入,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入d1,d8,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入d2,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3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1例稳定(SD),3例进展(PD)。总缓解率为63.6%。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R-GEMOX)对复发或难治性进展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其毒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特点及其特殊性.方法 对1例初诊时病理漏检CD5的原发性CD5+ DLBCL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初诊和复发均按照NCCN指南推荐进行,分别选用含有利妥昔单抗的标准剂量一线、二线化疗方案.并在二次复发时行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无法阻止病情进展,最终在移植后1 a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CD5+ DLBCL预后差,加入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治疗不能改善其生存,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亦无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和单用 CHOP 方案治疗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6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 mg/m2,每个疗程的第1天使用;另一组单用 CHOP 方案.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CR)46.2%,总有效率(OR)76.9%;CHOP 组 CR 率38.5%,OR 率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 CHOP方案联用能明显提高 B 细胞 NHL 患者的 CR 率和 OR 率,未增加毒副反应,有望成为 B 细胞 NHL 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ABVD方案治疗1例经典型HL(cHL)并复习文献。结果 HL组织中有CD+20 表达,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表达率98 %~100 %,经典型表达率18 %~32 %。RS干细胞中亦有CD+20 表达。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 细胞,清除RS细胞,抑制RS干细胞及反应性背景B细胞,阻断肿瘤细胞存活信号。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临床反应率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83 %~100 %,经典型22 %;与化疗联合应用,明显延长病情缓解期,提高治疗反应率。临床Ⅱ期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ABVD方案治疗cHL患者,完全缓解率达81 %~93 %,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 %和96 %。该例患者治疗获得缓解,随访1年,健康生存。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老年原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3月收治的1例伴有多个预后不良因素且对免疫化疗耐药的老年DLBCL患者的治疗经过,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 女性, 70岁, 因右颈部肿物, 活组织检查确诊为DLBCL, 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后疾病快速获得缓解, 且缓解时间持久, 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老年不适合自体移植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安全有效, 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伴复杂核型及TP53基因突变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 DLBCL)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伴复杂核型及TP53基因突变CD5+ DLBCL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使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结合病史、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为双表达、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DLBCL ⅣB期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接受4个周期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 复查骨髓及彩色超声、CT提示完全缓解, 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流式分析结果均转阴, 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8个周期后复查PET-CT仍提示完全缓解。后续给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 至2022年4月无进展生存10个月。结论在二代测序技术指导下, 应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改善CD5+ DLBCL患者预后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其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尽管许多患者应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但仍有部分患者之后发展为复发和难治性的DLBCL,而一旦发展为复发难治性的DLBCL,常规的放疗和化疗则收效甚微。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单克隆抗体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抗体-药物偶连物(ADC)治疗和嵌合体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治疗等。本文现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杨绍灵  苏鹏  施玲玲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69-2071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49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6疗程CHOP方案或CHOP加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每3周1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R-CHOP组的CR率高于CHO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VS 65.4%,P=0.173)。中位随访时间为35月(4-66月),R-CHOP组及CHOP组的3年OS分别为75.0%±19.6%,54.9%±20.4%,P=0.043;而3年EFS分别为69.7%±20.9%,45.8%±20.6%,P=0.029。R-CHOP组的3年OS及EFS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与单用CHOP方案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EFS及OS,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21例CD20阳性的NHL患者,经过前期治疗,5例达完全缓解(CR),难治性病例为16例,包括11例部分缓解(PR)和5例疾病进展(PD)。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第1、8天及预处理的-1、+7天每天应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结果 移植前疾病达到CR的5例患者,无一例复发;移植前处于PR的11例患者,仅1例在移植后6个月疾病复发,其余均无病生存;移植前处于PD的5例患者,2例无病生存。21例患者中位随访24(1~68)个月,复发、死亡4例(19 %),其余17例均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EFS)和总生存(OS)率均为81.0 %。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对采集所得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移植后造血恢复有不良影响。结论 APBSCT联合利妥昔单抗做体内净化治疗B细胞NHL疗效与移植前状态有关,作为巩固治疗,能使移植前达CR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高治愈率;作为强化治疗,可提高缓解率,延长PR患者的EFS及OS。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不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I.)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用同期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B细胞性NHL患者分为研究组(利妥昔单抗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用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CHOP方案.CHOP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注射,d1;吡喃阿霉素或阿霉素50mg/m~2,静脉注射,d1;长春新碱1.4m/m~2,静脉注射,d1;强的松100mg,口服,d1~d5,每2l天为1个周期.RCHOP方案:美罗华375mg/m~2,静脉滴注,每1个周期第1天(d1);第3天开始CHOP方案,每21天为1个周期.全部60例患者完成3~6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利妥昔单抗组完全缓解率(CR)达66.7%(20/30),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CR为40.0%(12/30),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B细胞性NHL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一.自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直是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诱导治疗可使70%左右的患者得到治愈,但仍有30%的患者不能经诱导缓解,特别是对于老年或高危患者,有望获得长期缓解的治疗方案有限,常表现为难治或早期复发.在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告中,对于复发难治、高危及特殊部位DLBCL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了详细的报道,现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