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75-7376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02- 2011-05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封闭式负压吸引组)75例和B组(普通换药组)75例,后将两组感染控制率、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骨科创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骨科创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统计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并发症、抢救成功率,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减少;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邱雪  吴荷玉  刘红  万凤  李莎 《当代护士》2016,(1):184-185
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个性化治疗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及其优劣势。认为3D技术在创伤骨科个性化治疗应用中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135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外固定架进行小腿骨折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结论对创伤骨科小腿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架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7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创伤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创伤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满意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在骨科创伤患者中,能够显著增加创伤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而减少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健康科普宣教需求,探讨系统的科普宣教对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7~1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住院第1天及出院日进行问卷调查.对12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科普宣教并进行PDCA循环管理.结果 创伤骨科患者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DVT的症状、诊断及并发症,DVT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的认知均优于宣教前;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对DVT相关知识的科普宣教需求没有显著性差异,32.5%的患者表示非常想接受健康宣教,53.3%的患者表示想接受健康宣教.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系统的健康科普宣教可以提高创伤骨科患者DVT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董胜利  裘秋娣 《护理研究》2012,26(6):541-542
随着广大伤者对专业化创伤急救和高水平医疗的迫切需求,如何提高多发骨折的诊治率,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要求创伤骨科医护人员,提高对骨科损伤控制手术、潜在并发症防治和功能锻炼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在护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的研究多侧重于对临床治疗方面,而在护理方面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采取DCO分期治疗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影响创伤骨科患者康复的心理因素,为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等心理量表和AIS85精简伤情表,对50例创伤骨科患者问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骨科患者心理问题与全国常模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己跌伤骨折类型的要比因工伤、肇事骨折类型严重;对创伤骨折康复有益的是面对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骨科创伤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和3周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创伤骨科疾病患者疼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便捷的特征,对于骨科创伤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满足一定的力学特性和抗磨损、耐腐蚀、抗老化等特性.目的:对骨科生物医学材料进行分类,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骨科;生物材料”.按骨科生物材料的性质、功能、来源、部位等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材料的特点和适应证.结果与结论: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文献共3834篇.中国在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地位,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学发表文献数量在国际排名较靠前,《生物材料》杂志是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经典期刊.骨科生物医学材料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在机械强度、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和生物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组织工程的出现对生物材料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研制复合材料、材料改性、表面修饰等方法来弥补不足,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趋势将向复合型、杂化型、功能型和智能型生物材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病人家庭功能的早期改变,探讨家庭护理的切入点与方法.[方法]应用定量研究法、家庭动力学量表评估骨科创伤病人所发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家庭相比,骨科创伤病人家庭的独立性、沟通效果以及角色互补能力下降,但相互依存性提升.[结论]家庭功能下降可影响骨科创伤病人的康复进程,应在增强病人独立性、提高病人与家属的沟通技巧、调整家庭成员的角色职责等方面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5):F0004-F0004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即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骨科,创立于1949年,目前已形成了四肢关节创伤、脊柱外科、创伤修复、小儿骨科四大专业学科。骨科总计床位230余张。是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吉林省创伤骨科治疗研究中心、吉林省人工关节治疗研究中心、吉林省骨科组委单位、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损伤程度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急救组和研究急救组,每组34例。常规急救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研究急救组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急救组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可缩短患者治疗相关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及身体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156例因创伤致疼痛性失眠的骨科患者疼痛时间、强度与失眠的关系,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镇痛的态度及其对失眠的影响.结果 疼痛所导致的失眠主要发生在创伤后1~5 d;随着疼痛的减轻,失眠人数亦渐减少;部分失眠患者(29.6%)和医护人员(39.0%)认为要忍受疼痛.结论 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控制疼痛,改善疼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地震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血栓栓塞是创伤后常见合并症.Mc Cartney在1604例因创伤死亡尸检的病例中发现,因肺栓塞死亡61例.40%~70%的肺栓塞发生在创伤后1周以内,但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病因无法去除而使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时间与其他创伤有所不同.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输血、手术、股骨和胫骨骨折以及脊髓损伤.我国目前尚未制定针对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南,但是在2006年已经发布了"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专家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之一,由于其胫骨解剖特点,创伤时合并软组织挫裂伤、撕脱伤甚至缺损,临床治疗上一直是骨科难题,感染率、不愈合率较高。过去常采用钢板、螺钉、双矩形钉、交锁髓内针固定,我院2001-2004年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体系,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奥马哈系统管理框架和内涵,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人口学信息、病情特征、临床治疗等明确谵妄发生的风险点,制订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及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谵妄防控交接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目前地震伤员多发伤的急救主要以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骨盆、四肢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创伤救治的发展现状,对骨科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作一介绍,为临床救治骨科严重多发伤伤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和常规治疗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优14例,良11例,可7例,差3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优8例,良10例,可5例,差13例,治疗有效率为63.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对患者进行创伤骨科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大幅度降低患者手术的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为科学评价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2—10月, 运用约翰霍普金森循证方法进行证据综合, 采用临床调研、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订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 最终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和0.93。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其中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22项二级指标和85项三级指标。结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可为临床提供规范指导, 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