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对于多发伤患者救护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分为2组,采用护士定位抢救(干预组)和非定位抢救(对照组)方式进行抢救,观察2组抢救处理情况。结果非定位救护的30例患者,30min内初步处理完毕送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占50%;护士定位救护的30例患者30min内初步处理完毕送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占75%。结论护士定位抢救对于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的快速救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同SOP护理在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制定一系列符合儿童危重症抢救的SOP,通过护士自身抢救能力评价、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 多部门协同SOP护理应用后,92%的护士认为抢救能力得到提高(P<0.05);医护配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P<0.05);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 制定并应用多部门协同的护理SOP,提高了儿科急诊护理团队的救护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儿童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钟丽霞 《吉林医学》2015,(3):525-526
目的:探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急危重症抢救的31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研究组实施分工定位救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对比分析抢救成功率和护患、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分工定位抢救配合使急诊急救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急诊患儿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为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网络成员单位,接触急诊患儿较多,特点是: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家属心情紧张急躁。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具较强的应急能力、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等综合素质。如果护士在患儿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儿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为了能使急诊患儿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保证护理安全,现总结10多年的儿科急诊工作实践,浅谈儿科急诊患儿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髓内输液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急诊和创伤患者迅速增多 ,急诊医学迅速发展 ,对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急危重症患者 ,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为此 ,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1] ,如小儿急诊输液通道的建立等 ,以便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儿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 ,提高救治的成功率[2 ] 。本文简述骨髓内输液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1 急诊输液通道建立的程序在急救医疗、急救护理及重症监护中 ,迅速建立输液道路以确保救治的药物和液体能及时给予 ,这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小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化培训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的具体方法 ,研究其对提高儿科护士综合急救能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护理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化培训,利用角色扮演法、实景模拟法等训练方法显著提升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抢救配合能力,培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经培训后,儿科护士对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对儿科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开展有效、安全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显著降低患儿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急诊儿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方法:应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实际操作演示、抢救后讨论等培训方法,提高急诊儿科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急救动手能力。结果:培训12个月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模拟应急能力、实际应急能力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系统、规范的应急能力培训课程及效果评价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增强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工作信心,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秦寒枝  牛娟 《安徽医学》2012,33(6):753-754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设计急诊抢救常见的6种典型病例的抢救流程,运用团队式急救模式,对医院急救中心137名急诊系统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察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急救技能的训练效果。结果经过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的急诊护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同时,在综合应用急救技能完成规定抢救流程的模拟考核中,完成时间较培训前显著缩短,抢救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能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值得在急诊系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是一所社会综合医院,儿科床位50张,每年急诊患儿800—1000例,这就需要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精湛的急救技术,较强的应急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儿科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特点,才能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但由于多种原因,护士急救能力普遍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影响了急救质量,因此,我科结合儿科实际制定出儿科常见危重急症急救程序,进行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中毒患儿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舞钢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儿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通道建立、抢救、中毒评估及催吐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好转率和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患儿抢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我科室2014年2月1日—2016年3月1日期间收治的儿科急诊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最后对比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急诊科收治的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组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抢救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急救团队抢救能力,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的团队急救模式在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常见的24种急危重症病例,采取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分别制定抢救流程。把急诊抢救室护士按照能级分层次,针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情景模拟培训并应用于临床,考核、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师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患者家属对抢救终末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技术及非技术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医二护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实施可以使医护配合更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急救团队的整体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32例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32例急性昏迷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急救路径快速有效实施的作用。方法选取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按常规护理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保证了抢救快速有效进行,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在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运用效果,旨在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在急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方法:选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如心脏猝死、过敏性休克、颅脑外伤及创伤性休克病例,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急救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使参加的急诊科专科护士身临其中,寓教于乐,在有经历感的工作环境中,更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结论: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专科护士中的培训效果显著,特别是使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护水平,分析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中尚存在组织管理无序、紧张忙乱的现象,因此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组织、成立了以急诊急救系统为主,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有应急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急救小组,对急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统一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有效对策,快速反应、宏观指挥、合理安排,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1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实施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的处置速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处置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赢得了抢救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急诊护士的急诊能力。方法急诊科急救小组有针对、有计划地对全科护士进行急救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并设立几个模拟病例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急救技术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实践,认为该模式很有必要每年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对全科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