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急诊科收治的90例重症抢救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组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抢救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行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急救团队抢救能力,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研究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222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1例。对照组患者配合传统的护理干预流程进行急救,观察组患者配合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急救,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为患者配合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同SOP护理在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制定一系列符合儿童危重症抢救的SOP,通过护士自身抢救能力评价、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 多部门协同SOP护理应用后,92%的护士认为抢救能力得到提高(P<0.05);医护配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P<0.05);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 制定并应用多部门协同的护理SOP,提高了儿科急诊护理团队的救护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儿童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钟丽霞 《吉林医学》2015,(3):525-526
目的:探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急危重症抢救的31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研究组实施分工定位救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对比分析抢救成功率和护患、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分工定位抢救配合使急诊急救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儿科急救,提高急诊护士儿科急救抢救能力。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以来急诊科收治儿科抢救病人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结果: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救护后,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急救仪器的使用情况、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同事间的配合、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结论:通过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儿科急救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儿科急救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月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2014年7—12月抽取120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抽取的1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结果优化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质量、护患沟通情况、治疗过程流畅性、急送及转接情况、患者安全与舒适以及患者其他需求满足度等方面较传统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传统急救护理流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层级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急诊科护士现状,制订分层级规范化培训计划,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常见急诊分诊急救程序、护患沟通技巧等,采用多种形式结合进行培训。比较实施分层级规范化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应急能力、抢救配合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分层级规范化培训,急诊科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应急能力、抢救配合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明显提升( P <0.01或 P <0.05)。结论分层级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1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实施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的处置速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处置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赢得了抢救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提高儿科护士综合能力中的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 建立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分别对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护士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比较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情况.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后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后医、护、患满意度高于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能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医、护、患之间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960例,分别从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各100例进行研究。结果针对危重患者急诊救治护理流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急救时间、急救费用都优于对照组,区别明显(P0.05),数据符合临床意义。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能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抢救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罗月荷 《中外医疗》2012,31(34):8-8,10
目的培养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ICU护士进行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学会采用预见性思维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结论在ICU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谈优化ICU基础护理在改善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良美 《中外医疗》2011,30(29):11-12
目的探讨和总结“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全程优质服务”的理念,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及实现人文精神的整体回归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完善和修订ICU的基础护理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关心.呵护病人,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基础护理意识及服务理念,对比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及理念前后ICU中危重病人的院感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病人满意率。结果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及理念后,可降低危重病人院感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家属、病人的满意率。结论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而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体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改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照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抢救过程中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各个治疗环节所需时间以及转归进行统计,请转科成功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自入院前开始的全程护理有利于为抢救减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合理的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护士层级培训中,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离职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层级把护士分为不同护理组,每个护理组包括不同层级护士,由1名三级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统一进行评判性思维知识的培养、PBL教学模式培训,以组为单位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案例学习、教学查房、书写个案管理报告等实例训练。采用我院自己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以科室为单位,按照10%的比例电脑随机抽取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取应用PBL教学模式前(2011年)出院患者满意度为基线对照。护士工作满意度采取MMSS(Mccloskey /Mueller Satisfaction Scale)量表,选择我院住院病区在岗护士,排除产假等休假人员,共纳入临床护士180人调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取应用PBL教学模式前(2011年11月)住院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180份)为基线对照。结果:2013年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平均分3.3&#177;0.27,高于2011年的2.9&#177;0.50,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值7.65,P<0.05);护士离职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8.2%,2012年为2.9%,2013年为1.8%,改变有统计学意义(x2值13.04,P<0.05);2013年出院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为90.5分,明显高于2011年77.5分,各条目除了护士收红包现象得分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护士的层级培训中,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出院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士离职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入院、治疗、出院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给予评分,对所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细节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除用药指导外的其他项目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重患者MRI流程中的时间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应用闭环式管理进行流程改造,将MRI预约、检查前等待、检查、报告共享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的全程时长(包括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及报告共享时长)、医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MRI检查的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报告共享时长以及全程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程改造前比,流程改造后医护患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01)。结论:在危重患者MRI流程中应用闭环式管理,使检查各环节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危重患者MRI全程时长,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76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分为A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B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结果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护士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挑选帮扶老师,制定帮扶计划,对新进护士进行一对一的6个月培训,并定期进行科内考核和院内考核。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培训之后,16名参加培训的新护士均顺利通过了培训后院内考核,通过率100%。培训后职业道德、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有较大提升。培训期间均未遭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投诉,每月护理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帮扶制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并提高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方法在全院各个科室挑选表现突出,技术全面的护理骨干34人,组成危重患者抢救小组,对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根据个人专长分为器官移植组、重症监护组和紧急抢救组。结果危重患者抢救小组能较好地配合医院完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配合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满足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需求。结论成立危重患者抢救小组,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了护理骨干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成为某一种疾病的护理专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