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省和全国的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流行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为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网、云南"三网监测"和年报数据、围产保健监测系统与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出生缺陷总体趋势: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为1996年的87. 34/万、最高为2010年的149. 1/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 0. 01),1996-2004年,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2005年后农村开始低于城市;云南省1989-200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浪式下降,2003-2004年有所上升,2005-2007年逐年下降,2008-2010年又直线上升,总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趋势χ2=6. 054,P=0. 014);②出生缺陷病种及顺位:全国出生缺陷主要病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N管缺陷、脑积水等。全国2005-2014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上升为第一病种,2010-2014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2. 66/万;云南省在1992年及以前,出生缺陷以唇腭裂、多指趾、马蹄内翻等为主。1996年先天性心脏病首次进入出生缺陷前五位病种,2007年上升为第四位,2008年上升为第三位; 2009年之后已稳居第一位。③先心病发生率:全国来看,浙江、广东、陕西、湖南和云南等5省先心病发生率最高,除贵州、江苏和青海3个省外、其他27个省市区出生缺陷发生类型先心病均为第一位病种。以先心病的发生率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纬度进入方程,其复相关系数r=0. 392,决定系数R 2=0. 154,P=0. 032。[结论]全国和云南省出生缺陷总体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中处于上升趋势,云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纬度是影响先心病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的管理重点和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进行率及顺位等分析。应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7.44/万、82.86/万、141.29/万和124.64/万,年度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脑积水、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等。结论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先心的干预措施或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所监测的先心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广东省医院监测围产儿先心的发生率呈较快上升趋势,自2000年的11.87/万上升为2006年的59.37/万,以卵园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有6.69%的先心患儿合并有其他类型出生缺陷,以唇/腭裂、四肢缺陷、染色体异常为主;医院级别、新生儿科的设置、超声技术的应用、环境遗传因素等与先心监测发生率的上升有关。结论:广东省医院监测先心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诊断技术和水平的提高、环境遗传因素和监测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5年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济南市妇幼信息平台收集出生缺陷相关信息,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顺位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济南市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36.02/万,发生率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183.87/万),发生率最低的年份为2014年(99.63/万)总体呈上升趋势(Z=185.153,P<0.05)。男性围产儿缺陷发生率为152.79/万,女性围产儿缺陷发生率为117.34/万。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母亲发生年龄分布呈“U”型,20岁以下低年龄段和35岁以上高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其中2014年、2015年20岁以下年龄段发生率最高,2016、2017、2018年35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主要出生缺陷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尿道下裂,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Z=223.604,P<0.05)。结论 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特别关注低年龄段人群,重点关注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于2007--2012年对黔南州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黔南州6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由2007年的114.84/万下降至2012年的65.1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为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和外耳畸形。结论应积极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指导等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关注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先天性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特点 ,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 2 1个地级市 5 7家县级以上出生缺陷监测医院 (出生缺陷监测网 )的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东省 1 998~ 2 0 0 2年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平均为 5 8/ 1 0万 ,呈逐年升高趋势 ,由 1 998年的 4 0 / 1 0万上升为 2 0 0 2年的 6 7/ 1 0万 ;城镇发生率 (77/ 1 0万 )高于农村的发生率 (5 6 / 1 0万 ) (P <0 0 1 )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生率 (79/ 1 0万 )高于山区 (35 / 1 0万 )和东西两翼地区 (2 2 / 1 0万 )的发生率 (P <0 0 1 )。结论 广东省先天性尿道下裂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三级预防工作 ,加强孕前期和孕早期的保健工作和出生后的早期手术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十堰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006年监测3 877例围生儿,其中出生缺陷儿5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28/万.出生缺陷前三位依次为外耳畸形、多指(趾)、马蹄内翻足.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48.51/万、129.24/万.结论 出生缺陷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关键在于落实三级预防,加强婚姻保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丽水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丽水市3个监测县(市、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和28周的出生缺陷儿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92 543人。报告出生缺陷2 907例,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2 234例,28周出生缺陷儿6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25.57‰)高于女婴(22.52‰),城镇(27.04‰)高于乡村(22.62‰)(均P0.05);不同年龄组母亲分娩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概率不同(P0.05),20岁(37.21‰)和≥35岁(30.21‰)女性娩出出生缺陷围产儿的风险较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和小耳。围产儿和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9.09‰和15.49%,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14%。结论丽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围产儿性别及其母亲的年龄和居住地区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2007~2009年度人群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索影响出生缺陷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2006年8月),采取以医院和以人群两条途径进行动态监测。结果:2007、2008、2009年南海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24.63/万、280.48/万、373.79/万,三年出生缺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非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男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08年前3位出生缺陷是一致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指(趾),2009年较前两年相比,G-6-PD缺乏越居为第2位,色素痣增加速度也较为明显;2007~2009年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18.81%、16.31%、11.07%,产前诊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孕前开展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及孕早期保健;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产后对阳性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渭南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市级和辖区年分娩大于500人次的23所医疗保健单位出生的国产儿进行监测,并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7年监测医院共出生国产儿103 77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剂,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 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荆,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出生人口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调查地区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4.2/万,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包括腹股沟疝(182.2/万)、无脑儿(104.4/万)、先天性智力低下(79.4/万)、先天性心脏病(73.2/万)和脊柱裂(63.9/万),前五位出生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的60%。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分析一般不包括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先天性智力低下,如果不包括这四类出生缺陷,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2/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脑积水(40.5/万)和脑膨出(31.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6.2/万,明显高于女性(640.4/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和>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4岁和25~29岁年龄组。低龄孕妇发生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甚至显著高于高龄孕妇,孕产妇年龄<20岁组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408.8/万和188.7/万,而>30岁组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万和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孕产次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结论中国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神经管畸形异常高发。不仅是高龄孕妇,20岁以下的低龄孕妇同样是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出生缺陷监测是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制订妇幼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城关区2011—2017年"围产儿数季报表"、"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信息数据,整理描述出生缺陷的发生、诊断和转归情况。结果 2011—2017年兰州市城关区医院监测围产儿共100 848例,出生缺陷2 07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63.09/万增加至264.51/万,增加了62.19%,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76.35/万)、唇裂合并腭裂(7.17/万)、多指(趾)(6.68/万)、唇裂(4.38/万)和先天性脑积水(2.85/万),前五位缺陷占总出生缺陷的55.56%。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是最主要的出生缺陷。持续推进农村增补叶酸项目,提高高龄妇女的保健意识,避免危险因素暴露,推进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覆盖率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部分县(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县(市)出生儿为调查对象,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居住地和家庭收入情况,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孕产史、既往史、个人史及是否接受婚育指导、是否增补叶酸,孕期患病及服药情况、接触有害物质情况、出生儿情况等。结果:近3年现存出生缺陷率为134.27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趾)与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近亲结婚、曾生育缺陷儿、亲属曾生育缺陷儿家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处在较高水平。母亲孕期罹患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先兆流产、生殖道感染、妊娠剧吐,以及孕期使用感冒药、止吐药均可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宜昌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宜昌市城区及县市区13个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为监测点,对1999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孕28周和产后7d的围生儿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市总出生缺陷率为67.71/万(87/12848);男婴发生率(87.74/万)高于女婴(45.72/万),乡村(82.64/万)高于城镇(58.32/万),35岁母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31.57/万)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为多指(趾)、腭裂合并唇裂、外耳畸形、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宜昌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同时期湖北省的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母亲年龄和居住地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目前常见体表出生缺陷的患病水平以及主要畸形种类。方法选择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5个县市和出生缺陷低发的江苏省无锡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地区2003年所有孕满20周以上的出生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和比较高低发地区24种体表重大出生缺陷的患病情况。结果山西省4个县体表重大缺陷患病率为232.4/万,神经管畸形患病率138.7/万,显著高于太原市区相应的患病率(75.3/万和28.2/万)。无锡市区和锡山区(原无锡县)之间各种出生缺陷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市区神经管畸形(NTDs)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4.6/万)的6.1倍;山西省4个县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脑积水、腭裂和多指畸形的出生患病率显著高于无锡市区,NTDs的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的30.2倍。高发地区NTDs患病率与既往监测资料相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如果从孕满28周开始监测,则高发地区出生患病率较孕满20周监测率下降31.8%。结论NTDs仍然是山西省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山西省部分地区NTDs的患病率仍然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高的患病水平。NTDs出生患病率在部分出生缺陷高发地区未见明显的下降趋势。监测方法和产前诊断对于体表重大出生缺陷患病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围产儿13 898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45‰(312/13 898)。出生缺陷按不同组织器官及部位划分,位于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四肢畸形、肾脏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颌面部畸形。结论:大力实施围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积极开展围产保健、避免早孕期高危因素的暴露、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资料,对先天畸形儿的双亲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干预后,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发生变化,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及流产次数、孕期接触化学制剂、生产畸胎史、父亲吸烟史、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结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如皋市现阶段出生缺陷主要病因及死亡原因。方法对如皋市2007年至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阶段性比较。结果2007年至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4%。年平均下降0.21‰。出生缺陷前10位病因为唇裂和腭裂、多指及并指(趾)、心间隔先天畸形、马蹄内翻足、大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缺如闭锁和狭窄、小耳、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脊柱裂等,占出生缺陷总数的79.14%,其中以肌肉骨骼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体表缺陷为主。出生缺陷前10位死亡原因为心间隔先天畸形、唇裂和腭裂、心脏的其他先天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大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脑及其他短缺畸形、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肾盂积水、腹裂、脊柱裂等,占出生缺陷死亡数的76.58%,占出生缺陷总数的20.38%,其中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出生缺陷围产期死亡率为1.45‰,婴儿期死亡率为0.74‰。叶酸增补项目对如皋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下降作用并不明显(χ2=0.21,P〉0.05)。男孩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孩(χ2=6.12,P〈0.05),孕母年龄≥30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χ2=6.87,P〈0.05)。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长的现象得到纠正,综合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建议推广应用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生缺陷监测的方法,探索当地孕母叶酸水平等影响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并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