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寻找诊断旋毛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 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结果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后显示29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12—12kDa之间,其中65、43、42、31、30、20、17、16kDa为主带。112、110、108、102、97、95、65、63、58、55、53、49、45、43、42kDa蛋白组分与并殖吸虫感染的大鼠及患者血清、华支睾吸虫病、血吸虫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均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带;24—20kDa蛋白组分只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反应,而不与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或患者血清、正常大鼠和小鼠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24—20kDa蛋白组分为旋毛虫肌幼虫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诊断早期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感染后6~11d的小鼠血清及19d的早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感染后35d的晚期旋毛虫病人和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肌幼虫ES蛋白中的2条蛋白带(41.5、55kDa)可被旋毛虫感染后7~11d的小鼠血清识别,6条蛋白带(41.5、44.1、45、55、61和65.2kDa)能被早期和晚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识别,阳性反应率均为100%(15/15);这6条蛋白带与裂头蚴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与其他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19.12%~38.23%)。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41.5kDa~65.2kDa蛋白带可与旋毛虫感染早期血清反应,但与其他蠕虫病患者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共同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鉴定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的共同抗原,避免血清学诊断这3种寄生虫病时的交叉反应。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对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结果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文睾吸虫成虫3者相同蛋白带的分子量为108、65、53、43、42、31、25、16 kDa。免疫印渍结果表明,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 65、58、53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肺吸虫感染的大鼠和患者血清发生反应;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108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3种可溶性抗原中的53kDa与本实验中所有寄生虫感染的动物和患者均有交叉反应。结论 65、58、53 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的共同抗原,108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共同抗原,而53 kDa蛋白为这3种寄生虫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旋毛虫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编码 31kDa抗原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spE1分别用肌肉注射和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 ,免疫血清用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抗原进行IFAT检测 ,并用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IFAT表明 pcDNA3-TspE1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的免疫血清与旋毛虫肌幼虫可产生阳性反应 ,在肌幼虫冰冻及石蜡切片上均显示黄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pcDNA3-TspE1接种小鼠后产生的免疫血清只能识别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的 31kDa抗原组分 ,而 pcDNA3质粒接种小鼠后的血清不能与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结论 旋毛虫DNA疫苗 pcDNA3-TspE1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与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肌幼虫的差异蛋白。方法应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T1、T4肌幼虫的可溶性抗原与培养24h的ES抗原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SDS-PAGE显示,T1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有22条蛋白带(221.62kDa~14.88kDa),其中6条为T1特异性蛋白带(59.72、44.37、23.66、22.36、18.26、16.34kDa);T4可溶性抗原蛋白有18条带(185.28kDa~14.27kDa),其中4条为T4特异性蛋白带(132.60、119.30、35.26、31.02kDa)。T1的ES抗原有10条蛋白带(113.21kDa~14.37kDa),T4的ES抗原有9条蛋白带(104.71kDa~14.51kDa),T1、T4肌幼虫ES抗原的蛋白带均不相同。2-DE显示,T1可溶性抗原有193±12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1kDa~22kDa、25kDa~64kDa及100kDa~144kDa,所对应的等电点(pI)分别为4.7~8.2、4.5~6.5及5~7;T4可溶性抗原有175±9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2kDa~21kDa及25kDa~90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9.5与4.5~9.6。T1的ES抗原具有82±6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3kDa~16kDa、18kDa~22kDa及40kDa~55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7、3.8~6.2及5~9;T4的ES抗原具有69±5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0kDa~15kDa、17kDa~25kDa及29kDa~55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7~6.5、4.6~6及5~7。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及ES抗原的蛋白组分与伪旋毛虫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曼氏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物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裂头蚴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及鉴定,并与可溶性抗原进行比较。结果 SDS-PAGE显示,裂头蚴可溶性抗原有19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134、129、124、108、100、80、70、56、47、45、43、40、38、36、35、32、27、241、6 ku;ES抗原有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66、53、42、36、29、24、20 ku。Western blot表明,可溶性抗原中的362、4 ku蛋白组分可被裂头蚴感染小鼠及裂头蚴病患者血清识别,其他蛋白组分则无抗原活性,或与其他寄生虫感染小鼠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ES抗原中的36 ku蛋白组分只可被裂头蚴感染小鼠及裂头蚴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旋毛虫、血吸虫、弓形虫感染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产生交叉反应,与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亦无交叉反应。结论裂头蚴ES抗原中的36 ku蛋白组分为裂头蚴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裂头蚴病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SAg)与ES抗原(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效果。方法应用SAg-ELISA和ESAg-ELISA对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血清及肉汁、其他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结果SAg-ELISA和ESAg-ELISA对10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对10份正常人血清检测时SAg-ELISA的背景较深,两种抗原的A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两种抗原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和正常小鼠血清及肉汁的检测结果与对人血清的检测结果相似。SAg与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均有交叉反应,而ESAg仅与1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SAg和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敏感性相同,但ESAg的特异性优于SAg;肉汁也可作为样本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旋毛虫Ts21基因在不同发育期虫体的表达及其特性。方法应用RT-PCR检测旋毛虫Ts21基因在成虫、新生幼虫、感染后15d的成囊前幼虫及感染后42d的成囊幼虫(肌幼虫)的转录情况;应用抗Ts21重组蛋白血清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成囊前幼虫及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进行检测。应用抗Ts21重组蛋白血清对旋毛虫肌幼虫粗(可溶性)抗原及排泄分泌(ES)抗原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RT-PCR发现旋毛虫成虫与感染后42d肌幼虫均扩增出一条分子量约540bp的特异性条带(Ts21基因目的条带),而新生幼虫与感染后15d成囊前幼虫则未扩增出目的条带;IFA结果表明抗Ts21重组蛋白血清只与感染后42d成囊幼虫抗原发生阳性反应,而不与感染后15d的成囊前幼虫抗原发生阳性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抗Ts21重组蛋白血清只与旋毛虫肌幼虫粗抗原和ES抗原中Mr 21 000的单一蛋白条带发生阳性反应。结论旋毛虫Ts21基因的表达具有期特异性,Ts21蛋白是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性。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45 d后人工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制备虫体抗原,幼虫体外培养获得排泄-分泌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组分,并用感染小鼠血清和旋毛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虫病、裂头蚴病、鞭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钩虫病患者血清与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反应,观察阳性反应抗原条带。结果经SDS-PAGE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均有8条主带,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别为100000、66000、49000、45000、43000、30000、18000、12000和M_r 66000、53000、49000、43000、36000、34000、30000、16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旋毛虫病患者和感染小鼠血清的反应条带以M_r 95000、72000、53 000、49 000、43 000为主,排泄-分泌抗原反应条带以M_r 53 000、49 000、43 000、40 000为主。结论各地理株不同抗原的组分和免疫学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虫体可溶性抗原的M_r 95 000、72 000成分和排泄-分泌抗原的M_r 40 000成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ELISA(Ts21-LISA)与肌幼虫ES抗原ELISA(ES-LISA)对旋毛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5种旋毛虫(T1、T2、T3、T4和T7)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将Ts21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0 μg/只,免疫3次,每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10 d,每只小鼠用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攻击感染,3.5 d和42 d 后剖杀,观察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 结果 Ts21-LISA检测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18/19)、15.8%(3/19)、9.1%(1/11)和7.7%(1/13),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χ2=0.358,P>0.05)。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检测T1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与T2、T3、T4、T7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明显低于ES抗原(χ2=17.069,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 周,应用Ts21-LISA检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小鼠感染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Ts2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旋毛虫攻击感染后3.5 d和42 d,肠道成虫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2.71%和49.8%。 结论 Ts21重组蛋白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但不能忽视与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将自行分离制备的旋毛虫肌肉期幼虫24小时排泄分泌抗原,用间接ELISA共检测34份旋毛虫病人血清,32份为阳性,阳性率94%.而82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且不与蛔虫病人、囊虫病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但与肺吸虫及血吸虫病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经用SDS-PAGE及铵银染色后显示,该抗原含有11种蛋白组份,分子量介于96kD-17.6kD之间。有3条主带,分子量分别为40、48、53kD。酶联免疫印迹试验表明旋毛虫病人血清能特异识别分子量为48kD蛋白。而肺吸虫及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能识别的区带均小于40kD。该结果表明48kD蛋白抗原组分在人旋毛虫病上具有潜在诊断价值,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人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测定其效价及用于检测抗原的敏感性。方法 4只24w龄罗曼母鸡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经大腿外侧与胸部肌肉免疫4次(首次剂量为500μg/只,加强剂量为250μg/只),每次间隔10d。取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42d的鸡蛋卵黄,用水稀释法提取IgY,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IgY进行分析,ELISA检测纯化后IgY的效价及检测抗原的敏感性。结果罗曼鸡经ES抗原免疫后,每枚鸡蛋经提纯后均可得到约70mg抗体,SDS-PAGE表明纯化的IgY有2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为67kDa、23kDa,Western blot与IFAT发现提纯的IgY可识别肌幼虫虫体与ES抗原。IgY的抗体效价为1∶107,IgY-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抗原的敏感性为1.17ng/mL。结论制备的抗旋毛虫ES抗原的IgY具有较高的效价与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3种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对成虫3种抗原进行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显示29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12kDa~10kDa之间,其中主带13条;表面抗原显示4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17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20~14kDa之间,其中主带6条,分子量分别为120、64、43、40、35、33kDa。蛋白印迹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出现13条反应条带,其中分子量为81、40、37、33、30kDa的条带着色明显;表面抗原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7条反应带,其中43、40、27、18kDa着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排泄分泌抗原较表面抗原蛋白组分复杂,3者主带部分属低分子量区;免疫反应性的强度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高于虫体可溶性抗原,说明前两种抗原是旋毛虫成虫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Human cases of trichinellosi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identify because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f the infection produces any at all, are non-specific, being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several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n investigation of Mexican patients with fever of unknown aetiology, attempts were made to develop a serodiagnostic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richinella spiralis. The excretory and secretory products of T. spiralis larvae (from the muscle tissue of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ts) were used as the antigens in an enzyme-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lot assay. The sera tested came from patients with fever of unknown cause (N=250), patients confirmed to have infectious or parasitic diseases other than trichinellosis (N=134) and 168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Overall, 4%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febrile group, 1.8% of those from the healthy subjects but none of the sera from those with 'other diseases' reacted with the antigens of interest (of 45, 49 and 55 kDa). The results not only confirm that human infection with T. spiralis may be asymptomatic but also indicate that such infection may be mis-diagnosed.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DNA疫苗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Mr)31000抗原的DNA疫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TspE1)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体外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方法 通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pcDNA3 TspE1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在876bp处有一条带,而用空质粒pcDNA3转染的CHO细胞未出现条带,表明pcDNA3 TspE1转染细胞中有TspE1基因转录。IFAT结果显示,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与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反应呈现亮绿色荧光 ,而pcDNA3转染的CHO细胞及未转染细胞呈现橘黄色。Westernblotting显示在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培养液中存在有一Mr约31000的蛋白带 ,且该条带能被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兔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TspE1可转染CHO细胞,旋毛虫TspE1基因可在转染的CHO细胞中表达,表达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且具有旋毛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