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湖南省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养老服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赫山区2个街道(村)共46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sic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群失能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ADL和IADL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赫山区65岁以上BADL总体失能率为13.76%,IADL总体失能率47.82%。B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洗澡、穿衣、上厕所;IADL损失中搭乘公共交通受损率最高(34.06%),其次是使用电话、食物烹调。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BADL、IADL损失的可能性越高;近1年未跌倒(OR=0.429,95%CI:0.182~1.010)、无慢性病(OR=0.136,95%CI:0.056~0.332)是BADL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0.418,95%CI:0.217~0.806)、近1年未跌倒(OR=0.313,95%CI:0.137~0.717)、无慢性病(OR=0.250,95%CI:0.141~0.443)是IADL失能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率较高。高龄、跌倒、患有慢性病是BADL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较低的文化程度、跌倒、患慢性病是IADL损失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能力状况与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5 570例老年人,其中496例老年人发生了跌倒,发生率为8.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全人群中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 = 3.060,95%CI = 2.418~3.872)、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449,95%CI = 1.128~1.861)、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38,95%CI = 1.100~1.880)是河南省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后无论对于男性(OR = 3.542,95%CI = 2.445~5.130)还是女性(OR = 2.826,95%CI = 2.075~3.848),跌倒都受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除此之外,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543,95%CI = 1.118~2.130)和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80,95%CI = 1.045~2.096)也是女性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能力状况受损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跌倒主要受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女性跌倒受日常生活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群跌倒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老年人跌倒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龙岗区抽取3个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将社区中全部656名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询问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跌倒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跌倒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274名(41.77%)、女性382名(58.23%),最近1年内发生跌倒62名,跌倒发生率为9.45%,共发生跌倒80人次,女性跌倒率(11.52%)高于男性(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主要发生在2~5月份(58.75%),早饭后至晚饭(70.50%),以家中室内(47.50%)和小区公共场所(20.00%)居多,跌倒类型以滑倒为主(52.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以前跌倒过(OR=34.864,95%CI:16.599~73.227),因担心跌倒而减少活动(OR=2.347,95%CI:1.105~4.986),静、动态平衡能力下降(OR=2.614,95%CI:1.097~6.229)和姿势控制能力下降(OR=3.005,95%CI:1.041~8.674)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环境改造,普及和提高老年人群平衡能力的相关身体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老年跌倒发生的水平,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两个社区4个居委共计2 849名老年人的跌倒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一年内跌倒发生率10.28%(293/2 849),按人次计算为14.15%(403/2 849),大部分的跌倒发生在家中(45.55%),女性(OR=1.446,95%CI:1.099~1.901)、室内地面存在危险因素(OR=1.435,95%CI:1.039~1.981)、患有慢性病(OR=1.726,95%CI:1.130~2.637)、有跌倒史(OR=4.325,95%CI:3.265~5.729)、日常生活需要拐杖者(OR=1.906,95%CI:1.346~2.697)、楼道内照明差(OR=1.668,95%CI:1.042~2.669)是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经常室外活动是保护性因素(OR=0.855,95%CI:0.755~0.967)。【结论】老年跌倒是内在因素(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疾病等)和环境因素的多重作用的结果,老年跌倒的预防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可逆认知衰弱与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住院、跌倒的关联,为预防老年人发生功能残疾、住院等不良结局及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2个县(区)内12个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分析可逆认知衰弱与ADL受损、住院、跌倒之间关联。结果 此次纳入老年人1 279人,可逆认知衰弱的检出率为37.8%,ADL受损率为4.3%,住院率为19.0%,半年内跌倒率为10.7%。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与无可逆认知衰弱的老年人相比,有可逆认知衰弱的老年人ADL受损风险较高(OR=4.492,95%CI:2.405~8.389),与住院风险存在关联(OR=1.371,95%CI:1.020~1.841),但与跌倒风险没有关联(OR=0.897,95%CI:0.612~1.313)。进一步对慢性病分层分析发现,可逆认知衰弱与ADL受损的关联依然存在(P<0.05),可逆认知衰弱与住院风险的关联仅存在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60岁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探索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天津市内6区≥60岁社区老年人并按照男女比例1∶1进行随机抽样,于2021年9—12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610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在1年内发生过跌倒的人数为95人,跌倒发生率为15.6%,男性(16.7%)略高于女性(1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到访频率低于1次/月(OR=1.94,95%CI:1.11~3.38)、健康状况自评较差(OR=5.70,95%CI:1.94~16.74)和患有高血压(OR=1.77,95%CI:1.04~3.01)的老年人跌倒风险更高,而年龄在70~75岁之间的老年人(OR=0.29,95%CI:0.15~0.56)其跌倒风险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天津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特定年龄段、具有高血压、子女来访频率较低及健康状况自评较差是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痴呆患病,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及抑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受损的交互作用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8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对7 588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状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抑郁及不同类型ADL对老年痴呆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 高慢病共病水平(OR=1.634,95%CI:1.133~2.355)、抑郁(OR=2.141,95%CI:1.505~3.044)、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DL)受损(OR=5.576,95%CI:4.249~7.317)、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ADL)受损(OR=2.663,95%CI:1.738~4.082)等均为老年人患痴呆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状与BADL受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有抑郁症状且BADL能力受损的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3.917倍(OR=13...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老年人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和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南京市14家养老机构抽取的47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479名养老机构老年人检出衰弱者147例,衰弱检出率为30.7%;其中,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自感疲乏、握力下降、行走速度减慢和身体活动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7.1%、15.7%、79.7%、72.9%和2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1.918,95%CI=1.152~3.193)和差(OR=3.021,95%CI=1.561~5.84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轻度受损(OR=2.433,95%CI=1.301~4.550)和中重度受损(OR=6.051,95%CI=1.401~30.171)、社会参与能力中重度受损(OR=2.596,95%CI=1.525~4.419)是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状况较重,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社会参与能力受损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衰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视力损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治视力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以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评估研究对象的视力功能。采用SAS 9.4进行χ2检验和加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5176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85.1±11.3)岁。我国老年人视力损害的加权患病率为7.69%。加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年龄(与65~79岁老年人相比,80~89岁OR=2.27,95%CI:1.92~2.69;90~99岁OR=4.80,95%CI:4.00~5.76;100岁及以上OR=10.28,95%CI:8.46~12.49),职业为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OR=1.29,95%CI:1.03~1.62)和无业人员(OR=2.26,95%CI:1.12~4.56),患白内障(OR=2.04,95%CI:1.61~2.59)和青光眼(OR=1.62,95%CI:1.01~2.60)的老年人群患视力损害的风险较高;在婚状态(OR=0.74,95%CI:0.61~0.88)、自评经济状况较好(自评经济状况一般OR=0.73,95%CI:0.57~0.93;自评经济富裕OR=0.51,95%CI:0.37~0.70)、高教育程度(OR=0.59,95%CI:0.38~0.92)的老年人患视力损害风险较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视力损害在我国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并受到年龄、婚姻状态、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特征、白内障和青光眼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老年人视力损害的影响因素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2369名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完全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比例分别为44.4%、52.7%、2.9%,失能程度(OR=1.76,95%CI:0.241~0.889)、自评健康状况(OR=1.61,95%CI:0.133~0.822)、生活富裕程度(OR=2.98,95%CI:0.531~1.653)、生活来源是否够用(OR=2.27,95%CI:0.404~1.237)、生病能否及时就医(OR=2.04,95%CI:0.074~1.352)、主要照料者(OR=9.14,95%CI:0.280~4.147)、主要照料者态度(OR=10.88,95%CI:1.334~3.440)、平时主要聊天者 (OR=2.46,95%CI:0.227~1.576)是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亟需构建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过去1年多次跌倒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在4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多次跌倒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次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607人,平均年龄(72.36±6.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国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分别代表中国东、中、西部的山东省、山西省和云南省3个省一共6个县的3 83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780份,其中山东省1 251人(33.1%),山西省1 256人(33.2%),云南省1 273人(33.7%)。男性1 867人(49.4%),女性1 913人(50.6%)。农村居民高、中、低水平体力活动人数分别为1 691人(44.7%)、1 248人(33%)、841人(2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以及地区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 = 0.832,95%CI: 0.704~0.985)、年龄36~59岁的人群(OR = 0.760,95%CI: 0.625~0.92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OR = 1.469,95%CI: 1.017~2.124)、在校学生(OR = 1.925,95%CI: 1.127~3.286)、失业、无业人员(OR = 3.062,95%CI: 2.470~3.796)、患慢性病的人群(OR = 1.366,95%CI:1.133~1.64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老年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失业、无业人员、患慢性病的人群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干预,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布依族地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流行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和贵阳市花溪区布依族聚居地区≥60岁的165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衰弱表型评估工具调查研究对象认知衰弱的患病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652名老年人中患认知衰弱为55人,患病率为3.3%。男性认知衰弱患病率(2.3%)低于女性(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衰弱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OR=0.229,95%CI:0.086~0.614)和有兴趣爱好(OR=0.385,95%CI:0.194~0.764)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低风险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OR=2.564,95%CI:1.161~5.660)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高风险相关。结论贵州省布依族老年人认知衰弱流行率不高,家庭经济状态差、无兴趣爱好和血脂异常的老年人为高危人群,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控制血脂异常以预防认知衰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省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为陕西省慢性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1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633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和超重或肥胖5种慢性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率均进行加权处理。计算5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和聚类模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结果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5种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率(55.88%)、超重或肥胖率(46.82%)、现在吸烟率(28.30%)、体力活动不足率(24.99%)和有害饮酒率(2.21%)。54.58%的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有2种及以上的行为危险因素,其中水果蔬菜摄入不足(15.53%)和超重或肥胖(12.70%)是陕西省成年人群中最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模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251,95%CI:0.250~0.251)、受教育程度高(小学OR=0.913,95%CI:0.910~0.915;初中OR=0.863,95%CI:0.861~0.865;高中OR=0.846,95%CI:0.844~0.849;大专及以上OR=0.699,95%CI:0.696~0.701)和家庭年收入较高(中等收入OR=0.672,95%CI:0.671~0.674;高收入OR=0.651,95%CI:0.649~0.653)者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少,高龄(45~59岁OR=1.262,95%CI:1.259~1.264;60岁及以上OR=1.314,95%CI:1.310~1.317)、农村(OR=1.488,95%CI:1.486~1.491)、已婚或同居(OR=1.203,95%CI:1.199~1.206)及离婚或丧偶或分居者(OR=1.747,95%CI:1.737~1.758)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多。结论陕西省居民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发生率较高,需针对男性、老年、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人群及农村地区人群采取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减少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蕙晨    黄鑫    周雨天  孙岩  田浩  葛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2,(24):4417-442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临城县、沧县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各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对其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计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2 772人。其中肥胖的患病率为19.0%;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6.5%;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6.2%;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0%;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6.9%。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数为2 183人(占78.8%),其中有1 163人(占42.0%)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454人(占16.4%)同时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OR = 0.545,95%CI:0.445~0.668)、低教育程度(OR = 0.556,95%CI:0.392~0.789)、相对低龄(OR = 0.598,95%CI:0.428~0.837;OR = 0.439,95%CI:0.252~0.763)的老年女性(OR = 1.860,95%CI:1.473~2.349)肥胖的风险更高;高年龄(OR = 1.449,95%CI:1.130~1.858;OR = 1.658,95%CI:1.156~2.377),低教育程度(OR = 0.740,95%CI:0.601~0.911;OR = 0.710,95%CI:0.552~0.914)和每天饮酒(OR = 0.571,95%CI:0.344~0.947;OR = 0.621,95%CI:0.452~0.854)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居住在城市(OR = 0.727,95%CI:0.588~0.899)的老年人患糖尿病风险更高;受教育程度高(OR = 1.301,95%CI:1.046~1.618;OR = 1.367,95%CI:1.052~1.777)的女性(OR = 1.407,95%CI:1.172~1.689)血脂症异常的风险更高;城市居民(OR = 0.609,95%CI:0.494~0.752)和几乎每天饮酒(OR = 0.320,95%CI:0.149~0.689;OR = 0.476,95%CI:0.327~0.692)的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更高(P<0.05)。结论 河北省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不同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老年人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河南省18个地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844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441名老年人,其中2453人(29.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6499人(76.9%)未参与社会活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 OR =1.234,95% CI :1.123~1.356)、70~79岁( OR =1.540,95% CI :1.360~1.744)、80岁及以上( OR =3.101,95% CI :2.556~3.762)、无配偶( OR =1.205,95% CI :1.043~1.392)、肥胖( OR =1.553,95% CI :1.289~1.871)、自评不健康( OR =12.454,95% CI :9.785~15.853)、1种慢性病( OR =2.009,95% CI :1.763~2.290)、2种慢性病( OR =2.995,95% CI :2.560~3.502)、3种及以上慢性病( OR =4.453,95% CI :3.320~5.971)是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 P 值均<0.05),70~79岁( OR =1.368,95% CI :1.211~1.547)、80岁及以上( OR =2.187,95% CI :1.726~2.770)、肥胖( OR =1.362,95% CI :1.109~1.546)、自评不健康( OR =1.833,95% CI :1.514~2.219)、2种慢性病( OR =1.125,95% CI :1.035~1.270)、3种及以上慢性病( OR =1.316,95% CI :1.214~1.476)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危险因素( P 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参与水平较低。可基于影响因素特点,从健康体重、慢性病防治和积极养老入手,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辽宁省朝阳县和凌源市≥40岁的1449名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定义采用Adult Treatment PanelⅢ标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23.4%,男性(37.1%)显著高于女性(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趋势χ2=62.06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与40~49岁组比较,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的OR值分别为2.63、7.62、17.29和53.99)、男性(OR=1.87,95%CI:1.26~2.77)、高糖化血红蛋白(OR=1.90,95%CI:1.20~3.02)、高脉压差(OR=1.03,95%CI:1.01~1.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31,95%CI:1.75~3.04)与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相关。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高年龄、男性、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脉压差和升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男性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轻微增高的人群中,即使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该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河南省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河南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方法 采用的是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分析其家庭医生签约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的共纳入8 441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为6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70~79岁(OR = 1.124,95%CI:1.009~1.254)、小学初中文化(OR = 1.232,95%CI:1.095~1.386)、无业(OR = 1.165,95%CI:1.019~1.333)、贫困户(OR = 3.305,95%CI:2.584~4.227)、身体与功能有问题(OR = 1.315,95%CI:1.189~1.454)、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 = 1.364,95%CI:1.202~1.549)和良好(OR = 1.248,95%CI:1.052~1.481)、需要人照顾(OR = 1.220,95%CI:1.049~1.417)、高血压(OR = 1.194,95%CI:1.078~1.323)和糖尿病(OR = 1.264,95%CI:1.090~1.474)是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因素;离退休(OR = 0.596,95%CI:0.501~0.711)和距离最近医疗单位≥1公里(OR = 0.610,95%CI:0.547~0.679)是签约家庭医生的阻碍因素。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需要提高老年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更加个性化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苏州市某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危险因素,为社区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4—7月选取苏州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37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65名居家老年人在一年内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7.33%,午饭后到晚饭间是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