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克拉玛依地区人群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不同年龄、不同族别和性别中阳性率差别.方法 使用沙眼衣原体(CT)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UU MH)鉴定测试卡,对连续三年进行衣原体和支原体分离、鉴定检测的635例疑似泌尿系感染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UU和MH的阳性率在汉族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维吾尔族中没有性别差异(P>0.05).而CT、UU和MH的阳性率在民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CT和UU阳性率在男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标本1235份。结果UU阳性率是27.5%,其中男性UU阳性率是12.4%,女性UU阳性率是42.0%。CT阳性率是12.1%,其中男性CT率是11.2%,女性CT率是13.2%。UU感染率在男性、女性患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T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检测346例自然流产者(观察纽)和138例无自然流产史者(对照组),免疫层析法和分离培养分别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CT和UU、Mh。结果:①两组比较,CT、UU、Mh单独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h与CT或(和)UU复合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自然流产数≥2次者Mh、CT、UU检出率与只有1次自然流产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Mh、CT、UU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h、CT、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有关,尤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密切。3种病原体感染引起自然流产的风险相似,应同样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对50例自然流产(流产组)和50例住院分娩正常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CT和UU的检测率分别为40%和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T和UU复合感染率为24%,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生殖道消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可作为确定自然流产病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培养法(UU),生物酶快速法(CT)对78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和9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宫颈分泌物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6%葙3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胎膜早破组UU和CT复合感染率为16.7%,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妇UU和CT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388例宫颈糜烂(分轻、中、重度3组)患者及60例无宫颈糜烂的正常组,检测其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结果:宫颈糜烂中、重度组CT及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80%(75/157)、68.18%(60/88)和40.13%(63/157)、55.68%(49/88);CT、UU双重阳性率分别为34.39%(54/157)和46.59(41/8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糜烂组(分别P〈0.05和P〈0.01)。提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80例性病门诊患者尿道(宫颈)拭子标本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方法对患者同时检测3种支原体感染。结果 100例性病患者支原体阳性者共45例(56.3%),性病患者3种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MH和MG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UU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支原体阳性性病患者中26例(57.7%)有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结论 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并常伴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男女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构成比及药物敏感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必要的治疗参考。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590例支原体培养〉10^4CCU/nd的阳性标本进行男女对比统计分析。结果317例女性与273例男性支原体感染在构成比上无统计学意义,均以单一UU感染最多,其次为UU及MH感染,单一MH感染最少;药敏方面,两性支原体感染对强力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帕司沙星、罗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7种常用抗生素,女性敏感率显著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性感染的支原体在构成比上一致,以单一UU感染为主,但在药物敏感率上,女性敏感率显著低于男性,更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9.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病原学及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中的病原学作用以及感染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英国“立明”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卡沙眼衣原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yocoplasma IST试剂盒对支原体进行分型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896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中,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3.7%(829/1896);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35.8%(669/1896),其中UU、MH和UU+MH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4.9%(434/669)、3.9%(26/669)和31.2%(209/669);CT+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8.6%(161/1896);其它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7%(237/1896)。UU及MH两型支原体的敏感药物分别是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两型支原体的耐工药物分别是红霉素、泰利必妥。结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为CT及支原体,支原体中以UU为主;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合并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对428例CA患进行NG、CT和UU实验检测并作结果分析。结果:CA合并NG、CT和UU感染率为49.8%,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中CT合并NG感染率(包括三重感染)为37.6%),明显高于合并CT、UU感染率(包括三重感染分别为7.0%、6.6%),分别对比均有极显性差异(P<0.01)。且女性主于男性(P<0.05)。合并CT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合并UU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CA与NG、CT和UU感染密切相关,合并感染率高,在治疗CA时,应同时进行NG、CT、UU实验检测和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1.
谢东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63-2163,2157
目的探讨妇科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与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50例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CT和UU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此类妇科病人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为45.3%,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30.7%,总阳性率为69.3%。结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有相关性。对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通过常规对症治疗或激素治疗无效时,应做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尤其是年龄〈30岁、有非婚性行为、Ⅱ度以上宫颈炎、无采用安全套或置宫内节育器者更应检测。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衣原体、支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免疫胶体金法、培养法对男、女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别作衣原体(Ct)、支原体及支原体耐药性检测。衣原体在男性标本的阳性率为7.1%,女性标本阳性率为15.2%;支原体在男性标本的阳性率为18.15%,女性标本的阳性率为34.4%。女性标本在衣原体、衣原体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性标本。解脲支原体(UU)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UU与MH在耐药性方面也有显著性的不同。衣原体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也高达10.1%,所以泌尿生殖道标本有必要同时进行Ct,UU,MH的检测,对泌尿生殖道炎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相关性和致病机理。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VQ-PCR)技术对820例妇科炎症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并分析。结果 458例阴道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0.26%和65.94%.270例官颈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1.85%和60.00%,92例盆腔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45.65%,CT和UU同时阳性阴道炎患者有24例、宫颈炎患者有13例、盆腔炎患者有1例。在各组中CT与UU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各组之间CT、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CT、UU的感染与妇科炎症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免疫性条件致病,对妇科炎症患者应重视CT和UU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郑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144-145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7月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320例进行尿道或宫颈分泌物体外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320例患者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194例,占60.6%;单纯人型支原体(MH)42例,占13.1%;UU+MH84例,占26.3%。单纯UU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H及UU+MH(P〈0.01)。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64.0%,男性为29.6%,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均〉85%;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71.9%,对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为40%-5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率均〉60%。结论UU是泌尿生殖道主要的致病性支原体,女性感染率较男性高。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支原体治疗的首选抗菌药物,其他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不宜提倡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玉杰 《中外医疗》2014,(5):166-167
目的探讨和研究妇科患者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具体感染状况。方法选取自2011年11月-2013年5月在该院门诊被确诊为宫颈炎、阴道炎以及盆腔炎的患者共412例,参照CT与uu检测的标本要求进行采集,采专用无菌带棉拭子的标本采集管。针对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全部标本处理按照试剂盒和PCR检测的标准要求来进行检测。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检测显示,UU感染在每组患者的阳性率均比较高,和CT感染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1),每组患者之间CT与UU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9,P〉0.05)。全部患者中CT合并UU阳性的共21例,占5.09%,CT与UU之间的总阳性率分别是9.71%与60.19%。结论CT和UU的感染与妇科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该类患者,应当高度重视CT与UU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培养法和免疫学方法检测148对不孕症夫妇(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53对健康生育夫妇(对照组)uu、CT感染率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孕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39.19%,CT阳性率为20.95%,UU、CT混合感染(UU+CT)阳性率为10.81%;对照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13.21%,CT阳性率为7.55%,UU+CT阳性率为1.8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35.14%,CT阳性率为18.24%,UU+CT阳性率为8.11%;对照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9.43%,CT阳性率为5.66%,UU+CT阳性率为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夫妇间uu和CT感染与不孕症均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uu、CT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uu、CT检测应成为不孕症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7.
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培养法对60例稽留流产病人(观察组)进行CT、UU的检测,并以6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7.5%、48.3%、11.7%;对照组分别为10.0%、13.3%、1.7%,两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是造成稽留流产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丽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88-1588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对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检查的29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45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宫颈分泌物UU及CT阳性率分别为38.93%和13.88%及15.77%和6.9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应常规进行UU、CT检测,对阳性者应给予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原发性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102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41。18%(42/102),CT阳性率为31.37%(32/102),UU+CT阳性率为16.67%(17/102),对照组UU阳性率为11.76%(12/102),CT阳性率为8.82%(9/102),UU+CT阳性率为0.98%(1/102)。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AS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分别对215例不孕妇女(观察组)和141例不育男性患者(观察组)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同时分别选择61例正常妇女和45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不孕症及不育症观察组UU、CT、ASA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及不育组中ASA阳性患者UU、CT感染率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UU、CT感染及ASA有关,ASA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