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7例SAA接受allo-HSCT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O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细胞因子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SAA患者包含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 78例(66.7%),非亲缘供者allo-HSCT 12例(10.2%),单倍体相合供者alloHSCT 27例(23.1%)。所有患者5年OS率为76.0%(95%CI:64.4%-87.5%)。a GVHD累积发生率为49.6%(95%CI:40.4%-58.8%);c GVHD累积发生率为31.6%(95%CI:23.1%-40.2%)。接受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优于替代供者(82.3%±6.6%vs 61.3%±11.7%)(P0.05)。HLA匹配程度、供者年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CMV/EBV)血症是影响a GVHD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增高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植入较快(14.6±1.8 vs 18.3±2.6 d)(P=0.05);血清TNF-α增高的患者,移植后CMV/EBV血症发生率较低(37.8%±11.1%vs 58.8%±16.8%)(P=0.029)。结论: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是SAA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供者选择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增高可能预示allo-HSCT后患者血小板植入加快,CM V/EBV血症发生率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激活情况及激活相关因素。方法:52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均为CMV携带者,即为CMV血清型阳性。所有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CM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100d内,52例患者中28例检测到CMVDNA复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类型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与CMV激活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18和0.039)。在44例可评估患者中,allo-HSCT100d后仅7例检测到CMVDNA复制,其发生率与移植后发生GVHD且接受激素治疗(P=0.000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或者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移植有关(P=0.037)。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CMV对更昔洛韦抢先治疗的应答存在2种动力学模式(快速型和缓慢型),其中表现为缓慢型的患者CMV最高负载量较快速型高10倍以上,其病毒衰减时间也要延长3~4周,多数发生在因出现GVHD而接受激素治疗以及接受HLA全相合无关供者和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结论:移植前CMV血清型阳性患者接受allo-HSCT后100d内出现CMV激活是常见并发症。移植100d之后,对于未发生GVHD而未使用激素治疗者或以HLA全相合同胞为供体的患者,CMV激活概率低,无需进行常规频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院11例SAA患儿中7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行脐血移植,2例行亲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10例患儿原发性植入成功,3例患儿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供体都稳定植入,造血恢复。1例单份脐血移植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但自体造血恢复。9例接受亲缘相关供体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0-19 d,中位时间14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42 d,中位时间17 d;双份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6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41 d。3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GVHD,2例患儿发生了可控的局限性慢性GVHD(c GVHD)。4例患儿发生了CMV病毒血症,2例发展为CMV肺炎而死亡。3例患儿发生了EB病毒血症,1例发展为EB病毒肺炎。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儿童SAA的首选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无HLA相合同胞供者,可考虑行选择性供体移植,如脐血移植或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促进移植物植入。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1例SAA-Ⅱ型患者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及免疫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有效重建.结论 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改良预处理方案后为SA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1例SAA-Ⅱ型患者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及免疫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有效重建.结论 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改良预处理方案后为SA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合单倍体相合供者14例,非血缘HLA相合供者6例。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经典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对单倍体相合供者采集经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非血缘供者单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4(11-20)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7(13-31)d,2例取得完全供者植入后2个月发生排斥,其中1例进行母亲单倍体相合供者二次移植,达到完全供者持久植入;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发生7例,其中1例为慢性广泛性GVHD;14例无病生存,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8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血象完全恢复,Kaplan-Meier计算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68.9%。结论:采用FLU、CTX和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用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植入率高,感染发生率降低,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病程4个月内用环孢素A(C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无效,有活动或重症感染,输血依赖,无HLA全合的同胞供者或非血缘供者。移植前预处理用福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和骨髓(BM)。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CsA+骁悉(MMF)+短程甲氨蝶呤(MTX)。结果2例患儿均达到100%供者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 d、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 d、26 d。2例均出现I度急性GVHD(aGVHD),1例发展为可控制的局限性慢性GVHD(cGVHD)。2年随访期间,2例患儿保持稳定的100%供者植入并有免疫功能的重建。结论:小数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同胞HLA全合供者或非血缘HLA全合供者时,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SAA是适宜的选择,总体生存率(OS)的提高还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T-LBL患者接受allo-HSCT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的观察,分析allo-HSCT治疗T-LBL的临床疗效。结果:10例T-LBL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5(18-41)岁,临床分期为Ⅲ期1例,Ⅳ期患者9例,合并骨髓侵犯者7例。10例移植患者中,非亲缘全相合移植3例,同胞相合移植3例,同胞单倍体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2例。10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1(10-19)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2(7-19)d。10例患者有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中位随访时间26(11-51)月,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移植后复发死亡,2例患者各因aGVHD和移植后感染死亡。T-LBL患者行allo-HSCT后,复发率10%,移植相关死亡率20%,总体生存率(OS)70%,无病生存率(DFS)70%,预期2年OS率66.7%。结论:T-LBL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allo-HSCT可以改善T-LBL患者的生存,是治疗T-LBL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属于造血免疫细胞移植,NK细胞是HSCT后最早开始恢复的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受体分子(KIR)在HSCT中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以及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引人注目[1].异基因供者移植物中的CD4+ CD25+细胞群(Tmg)细胞比例与GVHD发生有关[2-3].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供者未成熟DC细胞可以防止骨髓移植后GVHD发生而不减弱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4].这些与GVHD密切相关的细胞在单倍体相合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状况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我们以相关不相合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移植后DC亚群、CD16+ CD158b+细胞和CD4+ CD25+细胞等免疫细胞造血恢复与GVHD发生和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21例SAA患者(13例SAA-Ⅰ,8例SAA-Ⅱ)接受单倍体相全合allo-HSCT,供者为患者相关亲属(父母供子女12例,同胞供者9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给予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成功后定期监测供体细胞嵌合率,观察感染、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中位随访16(3-46)个月,21例患者中15例生存,生存率为71.4%;1例患者因植入失败而在移植后43 d死于真菌败血症,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6d及10 d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出现排斥,后接受了第二次移植(同一供者),于移植后17d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5 d及52天死于Ⅳ度肠道GVHD,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66.7%(14/21),其中Ⅲ度以上5例.结论:单倍体相合allo-HSCT治疗SAA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同胞全相合和无关供者中应用逐年增多,它特别适合老年人或年轻人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然而由于找到HLA配型相合供体的概率不高,使得同胞全相合和无关供者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受限,而HLA不相合/单倍体供体则可以迅速找到,但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的报道还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情况进行综述非常重要。目的:综述减低剂量预处理在亲缘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以"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和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HLA-haploidentical,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CNKI和PubM ed数据库、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关于减低剂量预处理在亲缘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25篇文献进行分析,全部为英文。结果与结论: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HLA同胞全相合及无关供者中开展的较多且效果愈来愈好。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的较晚且报道较少,其植入、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移植物抗宿主病、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等各个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早期结果稍差,而近期总体情况有明显改善。目前看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行的,尤其对于找不到同胞相合及无关全相合供者的患者来说,HLA单倍体相合的血缘关系亲属成为最有潜力的干细胞来源。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保留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且寻找供者容易,有足够的细胞后续治疗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同时通过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为处在疾病进展期或经历多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但由于开展的时间较短,今后在应用中该如何选择最佳方案、最佳时机以及减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接受Allo-HSCT治疗SAA患者4例,其中HLA位点全相合同胞供者3例,HLA 5个位点相合同胞供者1例.回顾性分析从诊断到移植时间、HSCT方式、预处理方案、植入时间、HSCT并发症和疗效等.结果 诊断到移植时间平均70(19-180)d.HLA位点全相舍HSCT采用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HLA 5个位点相合HSCT采用骨髓+外周血+脐血干细胞移植1例,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CY/ATG).4例患者均植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和血小板(BPC)≥20 × 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9~28)d、16(9~28)d,其中2例患者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至随访截止日无死亡病例,中位生存40.6(2~63)个月.结论 Allo-HSCT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并且对于HLA位点不全相合同胞供者的Allo-HSCT,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 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恶性血液病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倍体相合HSCT和HLA-全相合HSCT患者的造血重建、无病生存(D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倍体相合HSCT与HLA-全相合HSCT相比较,造血干细胞植入率、GVHD的发生率、移植后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无显著差别,但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复发相关死亡率高、总体生存(OS)率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高危、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移植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移植时超过40岁、非亲缘供者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HLA-全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4.4(95%CI,1.5-13.4),9.3(95%CI,2.3-37.0),11.0(95%CI,3.2-37.3)(P0.05);非亲缘供者、高危、Ⅳ度aGVHD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7.4(95%CI,2.3-23.1),2.4(95%CI,1.3-4.5),4.1(95%CI,1.6-10.5)(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整体疗效上HLA-全相合HSCT优于单倍体相合HSCT;单倍体相合HSCT选择亲缘供者优于非亲缘供者,单倍体相合HSCT须要更多的血小板输注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