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TGF-β1与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2~28周人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精细胞TGF-β1、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性细胞胞浆呈桔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在12周胎儿睾丸组织未见表达,在16~28周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TGF-β1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P<0.01).结论:TGF-β1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TGF-β1与PCNA在睾丸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人胎儿睾丸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TUNEL法观察12-32周龄人胚胎睾丸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情况.结果:12周睾丸细胞即出现凋亡,20-32周达高峰,阳性产物定位于细胞核.12周睾丸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16-24周为表达高峰,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增殖与凋亡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细胞增殖与凋亡在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胎儿发生过程中PCNA在睾丸组织细胞的表达特征,探讨PCNA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人胎儿12-32周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殖细胞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PCNA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殖细胞有不同程度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人胎儿发育过程中PCNA在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殖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 :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 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 PCNA、TGF- β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 ;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 ;TGF- β1阳性细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斑块状 ;经相关分析 ,TGF-β1与 PCNA呈正相关。结论 :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胎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 ;TGF-β1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人胎儿晶关於 本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对48例人胎狼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PCNA,E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CNA,EGF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EGF阳性细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斑块状;经相关分析;EGF与PCNA呈正相关。结论:PCNA,EGF在人胎儿不同胎龄胎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且EGF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PCNA与TGF-β1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人胎儿不同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PCNA,TGF-β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TGF-β1阳性细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斑块状,经相关分析,TGF-β1与PCNA呈正相关。结论: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胎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TGF-β1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人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EGF表达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EGF(表皮生长因子)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0例12-32周龄胎儿睾丸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曲细胞精内精原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未见阳性表达,EGF在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16周时是表达的高峰,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形态学和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PCNA在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人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CNA在人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PCNA阳性细胞核有桔黄色或棕黄色,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结论:PCNA在人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且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人胚胎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 30例 12~ 32周龄胎儿睾丸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检测 EGFR,以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光镜观察。结果 :EGFR在人胚胎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呈阳性表达 ,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未见表达 ;EGFR在 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表达 ,16周时是表达的高峰 ,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 (P<0 .0 5 )。结论 :EGF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人睾丸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EGF阳性细胞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斑块状;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结论:EGF在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并且随着胎儿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EGF阳性细胞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斑块状;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结论:EGF在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并且随着胎儿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生精细胞PCNA和Ki-67表达的影响,比较二者作为细胞增殖指标的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20±10g)48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15mg/kgMnCl2)和高剂量(30mg/kgMnCl2)组,8只/组。MnCl2组分别染锰4周和6周,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NS,给药途径均为腹腔注射,5d/周,1次/d,分别于第4周末和第6周末处死,免疫组化(SABC法)法检测睾丸PCNA和Ki-67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4周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染锰6周反而升高(P〈0.01)。各染锰组Ki-67总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细胞核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1)。染锰剂量相同,6周与4周组比较,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Ki-67总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Ki-67细胞核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1)。染锰时间相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PCNA阳性细胞率和Ki-67总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1),Ki-67细胞核阳性细胞率在4周组和6周组分别显著升高和显著降低(P〈0.01)。结论15mg/kg氯化锰即可抑制大鼠生精细胞的增殖能力,PCNA和Ki-67互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茜草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诱导凋亡、抗增殖作用及凋亡后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法,通过电泳分析及多种细胞染色等方法.观察茜草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凋亡及抗增殖情况.[结果]茜草提取物质量浓度在0.2~1.0 g/L范围内对胃癌MGC-803细胞株均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各剂量实验组胃癌细胞均有凋亡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结果见,茜草提取物质量浓度在0.2~1.0 g/L范围内对胃癌MGC-803细胞株均具有诱导凋亡作用,肿瘤细胞凋亡率(AI)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升,当药物作用48 h时AI达到高峰;DNA电泳检测结果表明,用0.4 g/L茜草提取物作用24 h时可见梯形电泳条带出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结果显示,PCNA阳性表达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0.8 g/L茜草提取物作用于胃癌MGC-803细胞48 h后,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结论]茜草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细胞株具有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 in human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 inhuman testis, epididymis and vas deferens tissues was deter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using Digoxin labeled 5α-reductase type 2 cRNA probe.Results The brown granules of hybridizing signals distributed in the cytoplasm of Sertoli and Leydig cells of the testis, the principle cells of epididymis and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vas deferens, but there was no positive signal in the nuclei of above-mentioned cells. No positive signal was observed in germ cells, basement of the testis, interstium of epididymis and basement, as well as smooth muscle of vas deferens.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 expressed in Sertoli , Leydig cells of the testis, and the principle cells of epididymi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gene in these cells in huma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rat and monkey. The presence of 5α-reductase t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m23-H1、PCNA和CD1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nm23-H1,PCNA和CD15的表达。结果:在原发性宫颈癌组织中nm23-H1,PCNA和CD15阳性率分别为51.06%、65.96%和51.06%。其中nm23-H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43.33%(13/30),在腺癌中的阳性率64.70(11/17)。在鳞癌无宫旁及髂内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62.5%(10/16),有转移组阳性率21.42%(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H1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2.6%(19/23),无转移组54.16%(13/24)(P〈0.001),CD1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78.26%(18/23),无转移组25%(6/24),CD1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05)。同时低分化癌的阳性率8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01)。结论:nm23-H1,PCNA和CD15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探讨ET-l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大肠腺癌及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ET-1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LI)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T-1表达与PCNALI以及MVD的关系。结果ET-1主要分布于大肠腺癌细胞胞浆,ET-1阳性表达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增强表达,而癌旁组织及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仅有较弱表达。腺癌的ET-1表达率及强度显著高于腺瘤(P<0.001)。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T-1表达与PCNALI及MVD均密切相关(P<0.001),PCNALI与MvD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T-1可能通过促进大肠癌微血管形成来影响肿瘤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