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99mTc MDP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2 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常规行99mTc MDP骨显像检查。 91例患者同时行骨显像、CT检查 :74例病变部位相符者同时行骨显像、X rays检查。分别对比观察99mTc MDP骨显像与CT、X rays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阳性检出率 ,并分析相互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机制。结果 全部病例中 ,99mTc MDP骨显像阳性检出率为 91.4% (117/12 8) ,假阳性率为 12 .0 % (16/13 3 ) ,假阴性率 8.5 9% (11/12 8) ;对比观察99mTc MDP骨显像与CT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5 .7% (78/91)、2 9.7% (2 2 /74) ,(P <0 .0 1,已剔除部位不相符因素 ,但未剔除X线检查部位包括不全因素 )。结论 99mTc MDP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辅以CT、X rays检查可提高阳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价值。方法43例肿瘤患者,其中28例经其他检查或随访证实为骨转移,15例证实无骨转移。2周对患者内行^18F—FDGPET和^99Tc^m-MDP显像,比较分析两种显像结果。结果28例肿瘤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PET阳性26例,^99Tc^m-MDP阳性27例,灵敏度分别为92.9%(26/28)、96.4%(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无骨转移患者中,PET阴性14例,MDP阴性8例,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5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检测骨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93.0%(40/43)、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Tc^m-MDP显像相近,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对^99Tc^m-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骨转移患者,进一步行^18F—FDG PET显像,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DTC骨转移患者资料。结果 多发骨转移率为82.86 %(29/35),高于单发骨转移率17.14 %(6/35);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多数患者有骨痛症状。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DTC骨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磁共振成像(MRI)、CT及X线平片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核素^99Tc^mMIBI肿瘤显像出现假阴性和可疑阳性结果时联合应用^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42例,均同时行^99Tc^m-MIBI肺肿瘤显像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将两种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肺癌患者中,^99Tc^m-MIBI肺肿瘤显像阳性18例,阴性10例,可疑阳性14例,阳性率76.2%。骨显像示,肺癌骨转移者24例,骨转移发生率57.14%。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90.48%。结论:肺肿瘤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并有助于肺癌的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效能。对25例拟诊断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HL91肿瘤乏氧细胞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99mTc-HL91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原发性肺癌19例,转移性肺癌1例,良性病变5例(肺结核球3例,炎性假瘤和错构瘤各1例)。19例原发性肺癌中有17例显像阳性,5例良性病灶中2例显像阳性。1例转移性肺癌呈阳性显像^99mTc-HL91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9.5%(17/19),特异性为60%(3/5),准确性83.3%(20/2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99mTc-HL91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99mTc-HL91显像能直观地显示肺癌的乏氧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与 X 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同机装置(SPECT/CT)全身骨显像在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诊断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82例肺原发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行99 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 全身骨显像,术前1周内对部分骨显像阳性病灶行 MRI 检查。采用χ2检验分析骨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82例肺癌患者中腺癌38例,鳞状细胞癌44例,发现骨转移38例,发生率为46.3%。其中肺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较鳞状细胞癌略高,分别为57.9%(22/38)和36.4%(1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0.027)。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的骨转移部位以双侧肋骨较为多见,其次为脊柱骨、骨盆骨、四肢骨、颅骨等。结论肺腺癌较鳞状细胞癌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以双侧肋骨多见。肺癌患者术前行 SPECT/CT 全身骨显像筛查骨转移,对肿瘤分期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祝安惠  王荣福 《肿瘤学杂志》2014,20(11):881-888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临床证实的5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全身骨显像、MR成像、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McNemar检验分析全身骨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50例患者中,MR检查阳性50例,诊断灵敏度为100%(50/50);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48例,诊断灵敏度为96%(48/50),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检查阳性50例,诊断灵敏度为100%(50/50)。MR、全身骨显像对相同的受检部位共检出病变194处,其中经临床确诊的转移灶共182处,良性病灶12处。MR共检出转移性病变182处;全身骨显像共检出转移性病变122处.假阴性病变60处,假阳性病变12处。MR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82/182)、100%(194/1941、93.81%(182/194);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03%(122/182)、62.89%(122/194)、91.04%(122/134);MR联合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MR检查结果相同。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与全身骨显像相比,两者的诊断效能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R对各型骨转移瘤均有异常表现,且对早期骨髓浸润转移具有明显优势.而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16例未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Tc^m二甲基磷酸盐(^99Tc^m-MDP),3~4h后进行:结果116例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中有26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SPECT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1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仪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肺癌患者56例,分别行18F-FDGSPECT/CT胸腹部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56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共发现92个转移灶;18F-FDGSPECT/CT检查发现68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73.9%,特异性94.1%,准确率为81.1%;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2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89.1%(P<0.01),特异性为72.5%(P<0.05),准确率为83.2%(P>0.05)。当把骨骼转移性病变以成骨性与溶骨性方式分类时,99mTc-MDP骨显像可判定94.3%的成骨性转移灶和82.1%的溶骨性转移灶,而18F-FDGSPECT/CT可判定58.5%的成骨性转移灶和94.9%的溶骨性转移灶。结论探测肺癌骨转移,18F-FDG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9mTc-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99mTc-MDP骨显像联合18F—FDGSPECT/CT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探头带符合线路SPECT仪^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的探测效果。方法各种恶性肿瘤患者37例,分别行^18F—FDG胸腹部显像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比较脊柱、肋骨和骨盆等部位骨骼的病变情况。结果^18F-FDG显像和^99mTc—MDP显像共发现骨骼病灶130处,其中^18F—FDG显像共发现121处(93.1%),^99mTc—MDP显像共发现120处(92.3%),两者共同发现114处(87.7%);仅^18F—FDG显像发现而^99mTc—MDP显像未发现有11处,仅^99mTc—MDP显像发现而^18F—FDG显像未发现有10处。37例患者中,两种方法共检出有骨转移者24例,其中^18F—FDG显像发现23例,^99mTc—MDP显像发现2z例,^18F-FDG显像和^99mTc—MDP显像完全相符有15例,不符有9例。^18F—FDG显像发现有远处转移者32例。结论^18F—FDG双探头符合显像与^99mTc-MDP显像在探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但两者在某些病灶的探查上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125、NSE和CYFRA21—1四项指标。结果:病人CEA、CA125、NSE和CYFRA21—1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随着期别进展,肿瘤标记物水平逐步升高。^99mTc—MDP骨扫描明确骨转移的占25.64%(40/156),Ⅳ期81例患者48.12%(39/81)发生骨转移。结论:^99mTc—MDP核素骨扫描可作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随着肺癌病程的进展,肿瘤标记物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水平逐渐上升,^99mTc—MDP骨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51例恶性肿瘤病人均进行了全身者显像检查,其阳性检出率为86.3%(44/51),而X线阳性检出率为39.2%(20/51)。51例病人临床诊断为骨转移者47例,核素骨显像阳性44例,阳性符合率达93.6%,CT、MRI及X线检查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7%、83.3%和42.6%。认为99mTC-MDP骨显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灵敏度高的方法,对骨转移的早期病变可较X线片提前1~8月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身骨扫描在肺癌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56例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的部位、数量、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9.45%,其中腺癌发生率50.66%,鳞癌发生率26.19%,小细胞癌发生率12.50%.101例肺癌骨转移中,多发病灶89例(88...  相似文献   

14.
30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拟探讨骨扫描、MRI、CT、X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骨转移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6年我组连续诊治的561例晚期NSCLC的骨扫描检查,并与MRI、CT、X线检查骨转移方法对比。结果561例骨扫描中阳性455例,155例经临床排除骨转移,300例经临床、MRI/CT/X线证实或病理等证实为骨转移,假阴性5例,共305例骨转移。骨扫描总敏感性为98.36%,特异性为39.45%,准确度为71.48%。305例骨转移患者中有症状者138例,无症状者144例(47.21o.4),未记载者2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在周围扁骨,骨磷治疗,无症状为有益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骨扫描对于肺癌骨转移筛查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核素骨扫描可成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骨扫描的不典型阳性病灶。可辅以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张雪辉  肖国有  孔飚 《肿瘤学杂志》2017,23(10):890-894
摘 要:[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常规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阳性病灶同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 颈椎占6.4%(7/109),胸椎占36.7%(43/109),腰椎占56.9%(59/109);良性病变占52.3%(57/109),骨转移病灶占47.7%(52/109)。全身骨显像确诊率为24.8%(27/109),SPECT/CT显像确诊率为88.99%(97/1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4,P<0.001)。[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125、NSE和CYFRA21—1四项指标。结果:病人CEA、CA125、NSE和CYFRA21—1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随着期别进展,肿瘤标记物水平逐步升高。^99mTc—MDP骨扫描明确骨转移的占25.64%(40/156),Ⅳ期81例患者48.12%(39/81)发生骨转移。结论:^99mTc—MDP核素骨扫描可作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随着肺癌病程的进展,肿瘤标记物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水平逐渐上升,^99mTc—MDP骨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所致放射性浓聚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99m 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提示放射性浓聚的患者46例,72个脊柱病灶,对其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与平面显像进行比较。所有病灶的最终诊断结果均以磁共振、病理或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标准。结果最终诊断中46例患者共有病灶72个,其中骨转移灶59个,良性病灶13个。 SPECT/CT骨显像诊断脊柱病灶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P<0.05),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可有效提高脊柱病灶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在脊柱良恶性病变所致放射性浓聚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8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骨显像的结果,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本组肺癌骨转移性率66.3%(122/184),骨转移部位以胸部最多,为35%,其他依次为脊柱25.2%,骨盆22.4%,肢体15.6%,颅骨1.8%。多发性转移灶占81.15%(99/122),孤立性转移灶18.85%。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骨显像评价^153钐-EDTMP治疗骨转移癌的效果,进而证实其抑制、消除转移灶作用。方法:对182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病人共进行560次^153钐-EDTMP治疗,治疗前后常规行骨显像检查。结果:^153钐-EDTMP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为88.46%(161/182),12.64%(23/182)病例发生严重白细胞减低。44.51%(81/182)病例骨转移灶缩小、消失。结论:^153钐-EDTMP是通过抑制、消除骨转移灶达到止痛的。骨显像能显示治疗后骨转移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多排螺旋CT、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0例临床怀疑为肺癌患者的^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多排螺旋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种方法及三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度。350例患者分别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手术治疗及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最后证实200例为肺癌患者。结果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度分别为74.5%(149/200)、68.7%(103/150)、72.0%(252/350),97.5%(195/200)、42.7%(64/150)、74.0%(259/350)及62.5%(125/200)、28.7%(43/150)、48.0%(168/350)。三法联合应用为99.5%(199/200)、82.0%(123/150)、92.0%(322/350)。结论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诊断各有其独特的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