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治疗高位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8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9例)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对照组(129例)采用传统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全开放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等。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创面愈合时间及美观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在保持肛门外形、功能及缩短治疗时间上优于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全开放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肛瘘切开加袋形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肛瘘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愈合瘢痕面积及肛门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愈合时间及愈合瘢痕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与单纯肛瘘切开术相比,能够缩小创面,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减小术后瘢痕,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低位肛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瘘管切除缝合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80例低位单纯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瘘管切除术后缝合组40例患者采用瘘管切除一期缝合,传统组40例患者使用肛瘘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时间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均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单纯肛瘘瘘管切除缝合术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口结扎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内口结扎瘘管切除缝合术和瘘管切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护以及术后创缘水肿、尿潴留、疼痛、出血、肛门瘢痕变形等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相同,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肛门瘢痕变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内口结扎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安全有效,较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加速了创口愈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78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6±5.1)min,对照组为(25.3±4.5)min,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5.1±2.4)d,对照组为(19.5±5.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临床疗效、肛门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疗效确切,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体会。方法选择2016-11-2018-06间收治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和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均有确切效果,但后者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提高肛门功能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LIFT术治疗,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功能、并发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4.7±4.06)min,长于对照组的(21.7±3.91)min;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3.49±2.7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67±2.81)d(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但在手术时间和治愈率稳定性方面,与肛瘘切开术比较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低位肛瘘病人20例,行改良LIFT术,随访3~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记录病人创面愈合情况和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结果创面愈合时间(15.3±4.8)天,一期手术治愈率75.0%,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病人术后单纯缝合创面感染裂开,3例(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1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例)缝合创面感染裂开且内口与肛管相通,经相应处理后创面均愈合;1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病人术后3个月复发,至随访终点时,总治愈率为95.0%,其中1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总治愈率为100%。术前Wexner评分均为0分;随访终点Wexner评分0分18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改良LIFT术更好地权衡了瘘管清除和保护肛门功能之间的关系,保留括约肌完整,瘘管清除彻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肛门缺损和畸形,对肛门控便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及乙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应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低,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高位肛瘘的微创治疗新方法。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AEM填塞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低位切开并高位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评分(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手术一期成功率、治愈率、复发率及其他结果。结果治疗组一期手术成功46例,3例手术失败后再次行肛瘘低位切开并高位挂线术后痊愈,1例延迟愈合,一期治愈率94%(47/50)。对照组一期手术成功37例,13例术后合并不同程度术口感染,予术口换药、持续引流等治疗后,11例行二次高位瘘管切开并半缝合术后痊愈,2例延迟愈合,一期治愈率78%(39/50)。结论 AEM填塞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和不损害肛门功能及外观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半封闭式缝合治疗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半封闭式缝合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切高挂治疗。治疗组的切口采用半封闭式缝合,对照组的创面完全敞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切口感染未有明显增加。结论半封闭式缝合治疗肛瘘,痛苦小,疗程短,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72例确诊为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组(试验组,32例)和高位肛瘘低切高挂术组(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6个月时的括约肌生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初始感觉阈值低,肛管静息压高,肛管高压带长度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肛门生理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明显,术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与切开挂线术(incision-threaddrawing procedure)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经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LIFT组)和44例经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LIFT组治愈率87.2%,切开挂线组治愈率9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中出血、术后创面大小、术后换药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优于切开挂线组(P0.05)。结论 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治疗组采用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以及肛门功能保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未愈2例,对照组未愈1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33.4±4.8)d,较对照组(36.5±5.0)d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伤口痊愈时、随访6月时两组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组肛门自制功能损伤小。结论: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治疗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Salmon's law在一次性治愈肛周脓肿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6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若出现后遗肛瘘患者则于术后3个月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跟踪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后遗肛瘘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5.62±4.58)d,对照组患者为(24.35±5.12)d,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遗留肛瘘例数为1例,对照组为17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所有后遗肛瘘患者均经一次手术而愈。结论应用Salmon's law指导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治疗,患者治愈率高,后遗肛瘘少,住院时间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方面,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期多侧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侧分期挂线术。术后均随访0.5~4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无复发、肛门失禁、肛门移位等后遗症。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同期多侧挂线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理、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位盲瘘的微创治疗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高位盲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高位盲瘘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经括约肌或括约肌间肛瘘合并高位盲瘘Ⅰ期齿线下瘘管切开、内口挂线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括约肌上肛瘘切开内口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Ⅱ期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观察Ⅱ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临床及相关指标。结果 39例患者中有26例获得Ⅰ期治愈,13例患者治疗失败,改行肛瘘切开挂线术后痊愈。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填塞术手术治愈率66.7%。括约肌上并发高位盲瘘治愈2例,治愈率100%,经括约肌并发高位盲瘘治愈6例,治愈率50%,括约肌间并发高位盲瘘治愈18例,治愈率72%。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高位盲瘘具有损伤小、愈合时间短、肛门失禁率低、外形保留好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