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结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对糖尿病性慢性创面患者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慢性创面患者172例,分为纳米银组(60例),常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纳米银组在常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常规组则采用常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14 d后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纳米银组、常规组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2和0.040),纳米银组、常规组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纳米银组、常规组和对照组中任意两组间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纳米银组、常规组和对照组中任意两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0.018和0.001);纳米银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P分别=0.006和0.040),常规组和对照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性慢性创面愈合效果,结合纳米银敷料可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的效果。方法将45例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优拓SSD为负压介质敷料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进行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菌纱布换药。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换药疼痛程度、创面床准备时间及换药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可有效清除细菌,减轻换药疼痛,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滕家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06-107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顽固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及关节感染等骨科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68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为观察组,68例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更换引流管次数、创面愈合、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时,无1例发生变态反应,更换引流管次数(2.3±0.8)次,住院时间(18.4±5.1)天,医疗费用(5685.6±313.1)元,对照组分别为(3.1±0.5)次、(24.2±6.1)天、(7125.3±362.5)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引流效果好,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医疗费用,而且创面愈合快,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的治疗,更利于患者局部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面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笔者医院收治的284例断肢再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2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2例)和对照组(142例)。两组均行断肢再植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面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简单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面护理。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敷料维持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护理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敷料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方式和健康教育方面满意度以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2%低于对照组的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面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创面愈合,并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不同负压对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引流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规范创面引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67例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并行负压引流,观察组采用-0.06~-0.08MPa的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0.02~-0.04Mpa的负压引流。两组引流初期(引流48~72h)均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以后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停止冲洗或改为间断冲洗。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周平均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创面清洁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于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行VSD引流,建议采用-0.06~-0.08MPa的负压,能降低堵管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敷药方式治疗,待伤口愈合后进行缝合或植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先用负压封闭引流药物将创面湿敖,然后使用吸引机进行治疗一周,结束后进行2期植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创面愈合所耗费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创面愈合分别为28例(70%)和8例(20%),治疗14 d后分别愈合8例(20%)和16例(40%),治疗21 d后分别愈合3例(7.5%)和6例(1 5%),治疗21 d以上分别愈合1例(2.5%)和10例(2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创面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修复面部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入笔者医院的120例面部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依据创面情况采用缝合或继续负压治疗,至创面愈合;研究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红期进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4d创面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红期进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7d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皮肤过敏、湿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修复面部难愈性创面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皮肤外观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2周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完全愈合后,观察组皮肤均一性、松弛度以及瘢痕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湿疹、瘙痒以及灼痛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缩短慢性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预后良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效果。方法将68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对比2组平均创面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创面面积(28.12 cm2)小于对照组(48.35 cm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减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愈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感染创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治疗;实验组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感染创面进行治疗。术后通过对负压封闭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复发情况、组织愈合情况等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创面均得到良好愈合,随访6~36个月,无感染复发。其中,对照组平均负压封闭引流更换次数为(3.68±0.56)次,显著多于实验组平均更换次数(2.52±0.28)次,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2.35±2.76)d,长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27.58±3.57)d,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填充创面可以很好地治疗感染性创面,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下肢严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下肢严重感染并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制的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由无菌高分子泡沫海绵、手术用无菌贴膜、医用硅胶管、墙壁式负压引流装置组成)治疗,压力-75~-100 mmHg,每48~72 h更换负压装置,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清洁度及新鲜肉芽生长情况择期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35例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10~63 d(平均18 d)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均一次性获得成功;且耗材费用(20~50元/次)较进口成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1000~3000元/次)低廉.结论: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结合间断清创能够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坏死物脱落,加速愈合,为组织移植、创面修复创造条件;且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阴囊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于2005年6月-2010年10月诊治的阴囊坏疽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局限于阴囊5例,并发双侧腹股沟区,阴茎皮下坏疽2例;并发肛周,左侧腹股沟区坏疽1例。8例均进行手术清创,并应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同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拆除敷料创面干净后行二期手术。结果 6例使用VSD1次,行II期直接缝合后愈合;2例使用VSD2次,行腹股沟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在清创后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阴囊坏疽的一种有效方法,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而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的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共28处开放创面,分别采用清创、封闭式负压吸引处理伤口,根据不同伤口情况分别采用直接缝合6例9处、游离植皮12例13处、带蒂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4例4处以及游离皮瓣加游离植皮术覆盖创面2例2处。同时选用敏感抗菌素、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结果 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28处开放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多合并感染,需积极治疗,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手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皮肤缺损伴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VSD治疗组(A组)20例,常规换药治疗组(B组)20例。A组给予手术清创,负压引流材料覆盖创面,并给予庆大霉素持续冲洗。B组给予手术清创后,每日换药。两组肉芽组织新鲜后给予植皮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结果A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均少于B组,A组疼痛评分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SD治疗手部感染性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糖尿病足创面按Wagner分级为3~5级;共46足。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创面湿性换药等方法,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或截肢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并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放置负压引流材料或截肢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截肢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5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6.5)d和(28.7±12.8)d。对照组中9例患者共截趾11趾,大腿截肢7例,小腿截肢1例。联合治疗组中5例患者共截趾8趾,小腿截肢2例。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截肢率明显降低(z=-2.617,P<0.05),且踝关节以上截肢率明显下降(33%∶9%,P<0.05)。结论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显著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促进腹部感染性伤口的恢复,降低伤口耐药的发生率,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基础上持续滴注芒硝溶液,与传统生理盐水滴注对比并评估其疗效,为治疗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提供更加有效经济的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腹会阴部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且较难愈合,伤口清创后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持续滴注芒硝溶液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照组40例,持续滴注生理盐水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清创后创面新鲜肉芽覆盖情况、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伤口达二期缝合时间、伤口缝合后愈合时间、换药总费用等。结果在相同时间内试验组患者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为(3.97±0.42),明显好于对照组(2.25±0.44),伤口达二期愈合时间为(11.75±1.69 d),明显短于对照组(16.4±2.74 d);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为(2.87±0.36),明显低于对照组(4.05±0.85);试验组患者伤口缝合后愈合时间为(7.15±1.63)天较对照组(10.27±2.89)天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滴注芒硝溶液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腹部感染性伤口的快速恢复,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为临床治疗腹部感染性伤口提供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Between 1994 and 2001 we used the vacuum-sealing technique in 478 skin grafts. Indications included large soft-tissue defects resulting from trauma, skin loss due to degloving injuries, burns, and infected/contaminated wound surfaces. The technique involves direct placement of the white polyvinyl alcohol pad directly onto the transplanted skin. The necessary negative pressure is generated by redon flasks yielding a negative pressure of 60–80 kPa (high-pressure system). In extensive wounds a vacuum pump is used. The high pressure used does not result in necrosis. In 11 patients poor wound conditions resulted in only partial healing. Three patients with pseudomonas infections experienced complete loss of the graft. The vacuum-sealing technique permits a moderate moist and warm wound treatment with stable fixation of the transplant even in cases of large wounds or those with irregular contours. The method is not suitable in cases of infection or contamination with pseudomonas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Parietal wound drainage in abdominal surg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wound drainage in 250 surgical abdominal wounds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a) what effect wound drains had on clean surgical wounds; (b) whether wound drains reduced infection in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wounds; (c) whether wound drainage was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topical antibiotics in frankly contaminated wounds. Ten per cent of clean wounds which had been drained became infected, compared with 2 per cent of control wounds in the same group (P less than 0.002). Infection was also more common in potentially and frankly contaminated w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a drain. Skin organisms were grown from 8 drained and 2 nondrained wounds in this group (P less than 0.005), suggesting contamination by the drains. Drains were, however,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fection rate in 23 obese patients with frankly contaminated wounds.  相似文献   

19.
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四肢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在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例有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的患者采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4d后,在创面上行二期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45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修复。3例发生创面感染,多次引流后行皮瓣转移成功。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患者痛苦少,且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新鲜后经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结果 52例创面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引流通路堵塞6例,膜下积液4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显微皮瓣技术的辅助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