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实验以舒血宁注射液为对照,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中风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之痰淤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试验组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25mg/d(10ml),对照组用舒血宁注射液(5ml/d),连续用药2周。并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学观察等疗效性指标的评价以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查。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中医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总效率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而且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病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脑梗死的各种症状,对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3%。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机理可能与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β-Ap、ApoB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VD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作用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清β-Ap的含量,从而减轻β-Ap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降低血清ApoB的含量,纠正脂蛋白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Parkinsonis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P-MCI)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分析脑络通浸膏治疗该病的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的108例VP-MCI病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纳入符合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75例VP-MCI的病例按脑络通浸膏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和多奈哌齐单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评分情况;双侧头颈部血管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08例VP-MCI患者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者占69.44%。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化淤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化淤汤方药,对照组常规治疗. 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活血化淤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天。治疗2组在治疗1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天。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天。3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促进神经恢复,与丹参合用有协同作用,是脑梗死理想治疗药。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带有基础治疗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曲克芦丁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8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7、14d两组中风病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随时间的推移更显著,两组内总评分的改善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评分对疗效评价有影响,扣除了基线评分影响后,治疗7、14d两组间总评分改善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85,依达拉奉注射液组)和观察组(n=85,依达拉奉注射液+补阳还五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相仿,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相仿,P 0.05;观察组患者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7.65%vs 77.65%),P 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中风瘀血阻络证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而成.具有通脉活血、化瘀通络及促进瘀血吸收之功效.为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对中风病中经络(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了以舒血宁注射液为对照药物的多中心、随机、仿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治疗急性脑梗死脑络瘀阻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469例脑梗死脑络瘀阻证患者分为试验组(351例)和对照组(116例),试验组给予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每次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60~90min滴完;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每次40ml(含总黄酮1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60~90min滴完。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3、7、14天改善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ADL量表评分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及治疗前后的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半身不遂评分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差值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治疗脑梗死脑络瘀阻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观察组(A组)和血栓通对照组(B组).A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d,B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10 ml/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A组总有效率(96.5%)高于B组(86.4%),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B组,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变化。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8~72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0~74岁。对照组给予血栓通0.45 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0.1 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 d,2组在治疗前后均分别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且能提高疗效、减少致残率和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B、C、D 4组,每组各50例。均静脉滴注舒血宁、胞二磷胆碱等注射液及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在以上治疗基础上,B组同时增加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混合液150 mL;C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配合康复治疗;D组则按以上方法联合治疗。结果4组均观察180 d,按欧洲卒中量表(ES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均逐步提高。D组治疗后,各时点ESS及APL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90 d及180 d后,显著>B、C组。结论采用药物与早期康复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应用耳尖放血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尖放血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语言蹇涩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放血联合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发病3 d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基础治疗,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治疗组48例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针灸对老年风痰阻络型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均P 0. 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水平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水平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均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 05)。结论对老年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认知功能,其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大幅度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栾晶 《大家健康》2016,(4):44-45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证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中医辩证分型状况将患者分为瘀血阻络组(n=30)和肝郁气滞组(n=30),给予瘀血阻络组患者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给予肝郁气滞组患者解郁行气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肝郁气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瘀血阻络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肝郁气滞组患者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瘀血阻络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时,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瘀血阻络组,说明中医治疗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方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对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变化。方法将1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治疗。7 d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两个指标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更加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