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灌注氟脲苷(FUDR)同时联合草酸铂(OXA)静脉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8例结直肠癌或胃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灌注FUDR,静脉输入OXA治疗2~6个周期.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术后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个月,评价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2.8%,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5个月,出现肝转移后的MST为15.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8%和25.0%.结论采用新的化疗方案FUDR加OXA局部联合全身同时化疗安全有效,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 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 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65(9~119)个月, 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 P=0.109), 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 P=0.256)。2组5年DFS(38.1%vs.42.9%, P=0.671)及OS(47.9%vs.45.0%, 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   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 与静脉化疗相比, 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 化疗副反应较轻, 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65例Ⅲ期大肠癌辅助化疗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65例Ⅲ期大肠癌术后并辅助化疗后的复发及转移情况,并对比分析应用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及含羟基喜树碱(HCPT)方案化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65例术后辅助化疗后Ⅲ期大肠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时序检验Log-rank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位观察期34个月,辅助化疗后中位无病生存期21个月,累积3年生存率57.2%,累积3年无病生存率45.9%。首先发现的转移器官中,肺转移发生率10.8%(7/65),中位发病时间为9个月,肝转移发生率20.0%(13/65),中位发病时间为11个月,局部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发生率15.4%(10/65),中位发生时间为9个月,同时发现多器官转移发生率10.8%(7/65),中位发生时间为11个月。29例患者接受L-OHP CF/5-FU方案辅助化疗,累积3年生存率为57.4%,3年无病生存率为40.0%。36例患者接受HCPT CF/5-FU DDP辅助化疗,累积3年生存率为58.3%,3年无病生存率为46.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期大肠癌术后较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可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随诊方案。以CF/5-FU为基础联合L-OHP或HCPT的辅助化疗方案,两组之间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9年收治的65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均为DukesD期或肝转移病例,行Hartmann术式16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13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11例,横结肠造口4例,回肠横结肠吻合2例,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1例,升结肠癌姑息性切除1例.肝转移癌切除7例.其中包括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20例.肝动脉置管化疗12例.Hartmann术式3年生存率为31%(5/16),肝动脉置管化疗组和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未切除或未行肝动脉置管化疗的肝转移癌及非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姑息性手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大肠癌,不能切除的原发灶或肝转移灶可选择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手术、乙状结肠造口术及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可解除梗阻、缓解疼痛症状,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Zhu MQ  Zhang DS  Su ZY  Shi YX  Peng RJ  Zhou NN  Liu DG  Jiang WQ 《癌症》2007,26(4):423-426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不良,对化疗敏感性差,化疗缓解期短,生存期短.如何提高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临床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化疗及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98例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Cox模型)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9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9%(45/98),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率为48.6%(36/74),单纯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为23.1%(3/13),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为54.6%(6/11).全组中位随访期17个月(3~56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0~5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3~56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36.0%、19.0%、13.0%和3.0%.结论:采用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在仅有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作进一步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至发生肝转移时间少于24个月、姑息化疗疗程数少于6个是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药盒灌注(HAI)氟脲苷(FUDR)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一种改进的介入方法植入肝动脉药盒,术后第2天开始接受HAI FUDR联合全身化疗.对治疗疗效、毒副反应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其中完全缓解1例(5.6%),部分缓解16例(88.9%),疾病进展1例(5.6%).8例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转化率为44.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0.2个月.结论 HAI FUDR联合全身化疗是治疗不可切除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并发症。[方法]泵内化疗组24例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 ,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化疗。[结果]泵内化疗组近期疗效 (CR +PR)为79.1% ,静脉化疗组为15%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泵内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3.7%、63.5%、41.9% ,而静脉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4.5%、29.7 %、14.6%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较静脉化疗能提高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大肠癌病人,术后3wk行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28例则仅予以静脉化疗6个周期,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化疗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mo,评价肝转移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转移率为:7.1%(2/28),对照组为:25.0%(7/28),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发生因化疗引起的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人。结论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时可有效减少大肠痛术后的肝转移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近端结扎远端化疗 ,结果 2 3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2 0 5个月 ,17例大肠癌肝转移者中位生存期为 2 0 5个月 ,均较未治疗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肝动脉近端结扎远端插管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及肝转移癌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大肠癌病人,术后3wk行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输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28例则仅予以静脉化疗6个周期,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化疗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mo,评价肝转移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转移率为:7.1%(2/28),对照组为:26%(7/28),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发生因化疗引起的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人。结论采用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时可有效减少大肠痛术后的肝转移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近端结扎远端化疗,结果23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位生存期为20.5个月,17例大肠癌肝转移者中位生存期为20.5个月,均较未治疗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肝动脉近端结扎远端插管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及肝转移癌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动脉灌注加栓塞化疗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9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腹腔动脉灌注加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与静脉化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52例,第一次灌注后4周重复一次,以后每间隔2~3个月进行一次灌注;对照组47例,采用静脉给药,三周重复1次.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原有上腹疼痛减轻或消失者占70.6%,肝内肿块缩小占55.8%,对照组肝区疼痛减轻或消失者占20%,肝内肿块缩小占10.6%,两组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46.2%、25.0%和61.7%、19.1%、4.3%.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动脉灌注加肝动脉栓塞化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延长生存期上较静脉化疗更有效,是一个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并栓塞方法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期.方法治疗组38例采用介入法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对照组24例,采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介入栓塞化疗(TAE)组CR+PR为84.2%(32/38),介入灌注化疗(TAI)组CR+PR为37.5%(9/24)两组比较P<0.01.介入栓塞化疗组38例中6,12,24个月生存期分别为94.7%、64.5%和41.7%而介入化疗灌注化疗组24例中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3%、31.8%和15.0%.结论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无论在疗效及生存期上栓塞肿瘤(TAE)明显优于灌注化疗(TAI).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黑色素瘤肝转移全身治疗效果不佳,国外研究发现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改善疗效,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肝动脉泵为基础的生物化疗治疗肝转移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21例,予肝动脉泵置入,行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福莫司汀 达卡巴嗪),化疗后立刻进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并同时应用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28d为一周期。疗效评定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21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可评价疗效患者共17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6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47.06%(8/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Ⅲ~Ⅳ级的不良反应占38.1%(8/21)。结论:对于进展期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以肝动脉泵为基础的生物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有延长趋势,毒副作用可耐受,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48例结直肠癌分别行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或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置泵,经药泵给药栓塞化疗及腹腔灌注化疗.结果 本组48例,完全缓解(CR)5例(10.42%),部分缓解(PR)23例(47.92%),总有效率(CR+PR)58.34%.生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3年以上.结论 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毒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结肠癌术后经肠系膜动脉置管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肠系膜动脉内置管化疗方法及此法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腹膜复发或肝转移。方法 对术后 41例 ,插管组 2 1例 ,经肠系膜动脉内置管 ,永久性皮下药壶化疗 ;静脉组 2 0例 ,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 插管组 :根治术后 1 6例 ,3年无瘤生存率为 68.7% ,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 1 2 .5 %和 6 .3 % ,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 1 3个月。静脉组 :根治术后 1 7例 ,3年无瘤生存率为 52 .9% ,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 1 7.6 %和 2 9.4% ,3例如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 9个月。结论 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 ,术后给药方便 ,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 .C期根治术者 ,有提高术后 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 ;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 ,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UDR与ADM、MMC联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将导管插至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 ,注入FUDR、ADM、MMC ,然后用超液态碘化油与ADM或MMC充分混合后进行栓塞。结果 总有效率为 80 5 %。中位生存期为 18个月 ,肿瘤缩小率为 88 9%。结论 FUDR不愧是一种疗效高、毒性低的化疗药物 ,应做为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双泵化疗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He J  Pu Y  Zhu Z  Cao Z  Yang B  Do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67-169
目的 探讨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双泵化疗)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2周开始接受灌注化疗。其中采用双泵化疗(I组)12例,肝动脉灌注化疗(Ⅱ组)10例,门静脉灌注化疗(Ⅲ组)8例。3组化疗方案的剂量频次均相同。结果 肝转移灶治疗有效率(CR+PR)Ⅰ组为66.7%,Ⅱ组为60.0%,Ⅲ组为37.5%。0.5,1,2年生存率I组分别为100.0%、75.0%、41.7%;Ⅱ组为90.0%、60.0%、30.0%;Ⅲ组为87.5%、50.0%、25.0%。结论 双泵灌注化疗是大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或门静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9.
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经药盒植入系统(PCS)肝动脉灌注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PCS至肝脏供血动脉,16例患者经PCS灌注或栓塞治疗,同时联合鸦胆子油乳肝脏供血动脉内灌注治疗(A组);14例患者单纯化疗灌注或栓塞(B组).每4周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结果]A组16例患者生存期9~24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有效率68.8%,1年生存率为81.3%,2年生存率为43.8%;B组14例患者生存期4~18个月,中位生存期14月,有效率57.1%,1年生存率42.9%,2年生存率28.6%.且A组较B组骨髓毒性轻,体力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内灌注治疗能提高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及降低骨髓毒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结肠癌术中氟尿嘧啶(5-FU)肝动脉灌注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肝总动脉注入5-FU 500 mg/m2,观察疗效.结果144例肝灌注后肝转移发生率13.89%(20/144), 92例未行肝灌注肝转移发生率41.30%(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癌术中5-FU肝灌注可降低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