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房下垂一般是以乳头的位置在乳房下皱襞水平或以下,以及乳房的最低缘在乳房下皱襞以下为诊断的依据.目前,乳房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对于轻、中度乳房松弛下垂或重度下垂而不希望改变乳房体积的求术者,临床较难处理,单纯去处松弛皮肤和腺体悬吊,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自2004年以来,我们首先创用轮辐状模板乳房塑形悬吊术矫正乳房下垂患者3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双环法加悬吊固定术在乳房下垂、乳房肥大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站立位与仰卧位相结合,注意双侧对称性,以乳房下皱襞与乳房子午线交点、正中线、乳腺外侧缘这几个位置恒定的点或线作为标志画出外环线,以乳头为中心画直径3.5~4.0cm圆圈为内环线,切除双环间表皮;仅剥离乳腺上象限,对乳房下垂进行悬吊、固定、塑形。结果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乳房肥大患者共13例2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血运正常,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在轻、中度乳房下垂及乳房肥大的整形术中,利用改良双环法加悬吊固定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尤适于门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直线切口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治疗重度乳房下垂方法及效果.方法 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该类患者新乳头位置较正常人群可适当下移1~2 cm,新乳房下皱襞上移5~10 cm,通过适当下移新乳头位置及上移新乳房下皱襞达到缩短垂直切口距离.剥离乳腺组织,将下垂乳腺组织从乳腺深层固定于胸大肌第2、3肋水平.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 36例中乳房肥大者30例、体积基本正常者6例,经术后3个月至2年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外形挺拔自然,患者满意.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重度乳房下垂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改良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环乳晕切口,切除双环间表皮,在皮肤与上半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剥离,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共行轻、中度下垂28例(4例为单侧下垂),其中悬吊加假体隆乳9例;腺体瓣交叉缝合悬吊塑形19例。术后乳房外形改善满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持久。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在矫正乳房下垂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矫正乳房下垂患者30例,"楔"型切除乳房下极部分腺体组织,腺体瓣相对旋转缝合固定于胸肌筋膜,保留部分腺体于内上方皮瓣,乳房上极悬吊至第2、3肋软骨膜.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3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可以有效地塑形悬吊乳房,术后切口隐蔽,乳房上极饱满,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Ⅲ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Ⅱ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环法多余皮肤切除、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Ⅳ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直线瘢痕法乳房悬吊结合假体隆乳.结果 综合修复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房116例,无血肿、无感染、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乳房丰满挺拔,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 针对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不同情况,应用规范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在矫正乳房下垂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矫正乳房下垂患者30例,“楔”型切除乳房下极部分腺体组织,腺体瓣相对旋转缝合固定于胸肌筋膜,保留部分腺体于内上方皮瓣,乳房上极悬吊至第2、3肋软骨膜。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3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可以有效地塑形悬吊乳房,术后切口隐蔽,乳房上极饱满,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双环复合组织筋膜瓣法行乳房悬吊术矫治乳房轻、中度下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传统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的基础上,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间行广泛剥离后,应用蒂在乳腺上半象限的筋膜瓣垂直下拉,缝合固定于下半象限的乳腺与胸大肌之间,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 应用双环复合组织筋膜瓣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矫治乳房下垂20例,患者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乳晕周围皮肤皱褶基本消失,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手术方法技术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及轻中度乳房肥大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传统的双环法手术切口,在内、外环切口之间去除表皮,形成真皮帽,并在外环切口周围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表面进行广泛分离直至乳房基底部,然后将乳腺组织在中部环形折叠塑形,再行真皮帽悬吊和乳腺上极边缘多点缝合悬吊,荷包缝合内外环皮肤,术后乳房塑形包扎.结果 16例(32侧)患者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随访6~12个月,乳晕周围皮肤皱褶基本消失,瘢痕细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乳房外形美观.结论 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可避免对乳房局部过度分离和牵拉,乳房外形美观,悬吊确切、持久,是矫正乳房下垂伴轻、中度乳房肥大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晕切口法解剖型假体隆乳术治疗轻度乳房下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假体(又称泪滴型假体)隆乳术矫正轻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术前依据原乳房三维形态,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以确定所需采用的假体类型、容量及下垂乳房下皱襞距离,选用乳晕切口对36例轻度乳房下垂者应用麦格410解剖型假体行隆乳术。结果全部隆乳者术后乳房挺拔,下垂基本得到矫正,受术者均表满意。结论应用解剖型假体的隆乳术是目前矫正有增大乳房容积愿望的轻度乳房下垂者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女性哺乳后常出现乳腺组织萎缩,且伴有乳房皮肤松弛,常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常见的乳房上提手术需要做梭形切除乳晕外真皮而且留有下皱襞的瘢痕,患者难以接受。对于其中部分单纯皮肤松弛引起乳房下垂,我院采用改良双环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真皮乳腺组织瓣悬吊纠正乳房下垂.方法 本组共6例乳房下垂病人,采用乳晕周围双环切口,在新乳标记点处斜向下方切开腺体组织使乳房下部形成包含双环之间真皮的乳腺组织瓣,将组织瓣向上牵拉覆盖乳腺上部并悬吊固定于胸肌筋膜.组织瓣切取根据乳房下垂程度及组织量多少而定,同时要确保组织瓣血液循环.结果 6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的乳房外形.结论 该方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纠正乳房下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行广泛剥离后,在乳腺的下半象限正中将腺体垂直切开,将形成的两部分乳腺复合组织瓣向内上及外上方向旋转后互相交叉重叠缝合固定成形,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者共8例1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房下垂矫正术中的乳房悬吊结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方法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乳晕边缘切口,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腺体浅面按真皮乳罩原理进行悬吊并适当切除乳晕周边多余皮肤,或采用聚丙烯单丝网片对腺体进行悬吊,术后腺体周围形成强大的纤维粘连,从而重建乳腺的悬吊支持结构。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共行轻、中度下垂32例手术(其中单纯悬吊10例,悬吊同时假体隆乳20例,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2例),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58ml。均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1.3月,术后外形改善满意率90.6%(29/32)。结论对于不伴腺体肥大的乳房轻、中度下垂,采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是一种创伤相对小,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直线法乳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直线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及其改进方法。方法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剩余腺体组织的乳腺基底层固定于第2、3肋水平。重新塑形乳腺组织,皮肤无张力缝合。对于部分乳房肥大明显患者可以首先抽吸脂肪,主要减少乳房腺体内、外侧及侧胸部皮下脂肪。结果采用此法矫治巨乳症、单纯乳房下垂共48例,其中辅助脂肪抽吸13例,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术后3个月随访,3例有修整乳晕瘢痕或乳房下皱襞瘢痕。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且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可作为乳房缩小悬吊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片在乳房悬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用生物膜片行乳房悬吊术治疗乳房下垂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优点.方法 首先设计悬吊后的乳头位置,然后对乳房轻度下垂者于乳晕上缘行"橘瓣"样切口,对中、重度下垂者采用"双环"样切口.沿设计切开皮肤后锐、钝性分离皮肤和乳腺组织,锐性分离皮下脂肪与腺体后将生物膜片置入.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18例乳房下垂患者行乳房悬吊.结果 术后随访其中的14例患者3~18个月,下垂乳房上提高度2~6 cm,有效率达100%;乳房上极饱满、外形佳.其中有2例乳房中度下垂患者的右侧乳晕上缘切口处瘢痕较明显,余者均正常.患者满意率约为93%.结论 将生物膜片应用于乳房悬吊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乳房外形佳、效果确实持久且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乳房下垂的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笔者科室共矫治乳房下垂患者27例,年龄27~45岁,平均32岁,按乳房下垂Regnault分级方法,其中轻度乳房下垂11例,中度乳房下垂9例,重度乳房下垂7例。针对不同下垂程度及乳房容量的不同,采用不同术式提升乳房,同时配合给予假体填充或腺体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早期乳房形态均欠圆滑,一般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自然形态,乳头位置及乳房整体形态良好,乳晕周围皱褶及垂直瘢痕逐渐淡化。结论:根据乳头与下皱襞位置关系及乳头上移距离初步确定下垂矫正术式,然后根据求美者对乳房容量的主观判断与要求划分为等容量性、低容量性及高容量性下垂,以上两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手术方案,临床应用简单实用,应用范围广泛,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乳房松弛下垂23例矫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乳房松驰下垂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月形或双环形切口,将乳腺上缘固定于肋骨骨膜上。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医患双方均满意,随访14例,外形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采用隐蔽的切口以及乳腺悬吊固定,可使乳房松垂矫治取得满意效果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改良双环法乳房悬吊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行广泛剥离后。在乳腺的下半象限正中将腺体垂直切开,将形成的两部分乳腺复合组织瓣向内上及外上方向旋转后互相交叉重叠缝合固定成形。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 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者共8例1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乳房缩小术的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4年2月,笔者对来院的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Lejour法改良术式,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新乳晕周径,并减少直线切口的长度,切开后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乳腺组织缝合悬吊于第2肋,重塑新乳房外观,下皱襞多余皮肤可适当辅助切口切除。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1.2个月,2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愈合延迟,均经换药,切口4周内完全愈合。术后乳房挺拔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对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后手术乳房外观满意,乳晕及下极处瘢痕不明显,无下皱襞皮肤堆积,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乳房缩小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