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金杨  王燕 《中国药房》2011,(7):614-615
目的:确立复方岩白菜素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和外观评分为指标,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的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剂种类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成型工艺;以滴丸重量变异系数为指标,以滴头口径、滴速、冷却剂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滴制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70±0.5)℃,冷却剂为液体石蜡,滴头内外径为2.0mm/3.0mm,滴速为60d·min-1,滴距为6cm,冷却剂温度为(10±0.5)℃。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所得制剂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优选断血流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雪梅  薛继雄 《中国药房》2009,(18):1397-1399
目的:优选断血流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基质种类、浸膏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滴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差异RSD值、溶散时限和滴丸成型率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优选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和滴头内外口径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优选滴制条件。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以PEG6000为基质,浸膏与基质的比例为1∶3,药液滴制温度为75℃;优选的滴制条件为滴距10cm,滴速50~60滴.min-1,滴头内外口径5.0mm、3.0mm。结论:该工艺为断血流滴丸的制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与冷却剂、不同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不同药液的温度、不同滴头的内外径大小、不同的滴速和滴距以及冷却剂的温度对滴丸滴制的难易程度、丸形、沉降状况以及成丸的溶散时间和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的影响.方法以滴制的难易程度、丸形、沉降状况以及成丸的溶散时间和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作为评价标准,对基质和冷却剂的种类、药物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温度的选择用正交试验法,对滴头的内外径大小、滴速、滴距以及冷却剂温度的选择用筛选法,优选出最佳试验方案和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1:4)混合液作为基质,冷却剂选择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2),原料灯盏花素与基质以1:5配比,药液温度为80℃的试验方案为最佳试验方案;以冷却温度为0~5℃,滴口内外径为4.5/7.0mm的滴头,滴口距冷却液面为5cm,滴速30滴/min的滴制条件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本试验优选出的试验方案和滴制条件滴制成的滴丸,成品率高,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与冷却剂、不同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不同药液的温度、不同滴头的内外径大小、不同的滴速和漓距以及冷却剂的温度对滴丸漓制的难易程度、丸形、沉降状况以及成丸的溶散时间和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的影响。方法以漓制的难易程度、丸形、沉降状况以及成丸的溶散时间和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作为评价标准,对基质和冷却剂的种类、药物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温度的选择用正交试验法,对滴头的内外径大小、滴速、滴距以及冷却剂温度的选择用筛选法,优选出最佳试验方案和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1:4)混合液作为基质,冷却剂选择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2),原料灯盏花素与基质以l:5配比,药液温度为80℃的试验方案为最佳试验方案;以冷却温度为0~5℃,滴口内外径为4.5/7.0mm的滴头。滴口距冷却液面为5cm,滴速30滴/min的滴制条件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本试验优选出的试验方案和滴制奈件滴制成的滴丸。成品率高,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抗病毒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效实验为考察指标,对处方中药味粗提物进行精制,制得抗病毒有效部位。以圆整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合理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结果:采用90%乙醇温浸对粗提物进行精制,制得的有效部位药效明显优于原胶囊。以 PEG4000:PEG6000(1:1)混合作为基质,二甲硅油为冷却剂,药物与基质以1:3配比,料温为80℃,冷却温度为5℃,滴口内外径为2.0 mm/2.4 mm,滴口距冷却液面为4 cm,滴速30滴/min 为最佳滴丸成型工艺。结论:由本工艺制得的抗病毒滴丸,外观性状好、崩解度较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杜仲叶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丸重差异变异系数、溶散时限为指标,以提取物与基质比例、冷凝液温度、滴速和滴头口径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2,冷凝液温度为14℃,滴速为30d.min-1,滴头口径为2.50mm/3.62mm。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得的滴丸形状圆滑,大小均匀,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五苓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滴丸的成型情况,确定冷却剂、冷却温度、滴速及冷却柱长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考察指标,对基质比例、载药量、药液熔融温度和滴距4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混合基质中PEG 6000与PEG 4000的比例为3∶1,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二甲基硅油做冷却剂,冷却剂温度-5~0℃,药液熔融温度为60℃,滴距为6 cm,滴速40滴/m in。结论由本工艺制备的五苓滴丸外观性状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黄杨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黄杨宁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丸形、溶散时间以及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滴速以及滴头的口径,确定最佳滴制条件.结果:原料环维黄杨星D与基质以0.5:30配比,药液温度为90℃,滴速为50滴·min-1,滴口内外径为1.68/2.74 mm的滴头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本试验优选出的滴制条件切实可行,成品率高,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照友  聂静  王伟  马才敬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33-1634
目的:确立白金降脂减肥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丸形、溶散时间以及滴丸的质量差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滴速以及滴头的口径,确定最佳滴制条件.结果:原料药与基质以1:6:1.5-1:8:2配比,药液温度为(80±1)℃,滴速为50滴/min,滴口内外径为1.32/2.28 mm的滴头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白金降脂减肥滴丸滴制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切实可行,成品率高,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复方川芎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的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滴制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中间体与基质配比12,滴制温度80℃,冷却剂温度15~20℃,滴距5cm,滴速40gtt/min。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简便,易于控制,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复方灵芝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学励 《中国药房》2010,(43):4081-4083
目的:研究复方灵芝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复方灵芝滴丸,以聚乙二醇(PEG)6000与PEG4000比例、中间品与基质比例、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外观质量及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采用单因素方法,以滴制、成型情况优劣考察滴丸的滴制工艺。结果:最佳滴丸处方为PEG6000与PEG4000比例1∶1,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1∶3,中间品与基质的比例1∶2.5;滴制温度为80℃,滴距为6cm,滴速为26滴·min-1,冷却距离为60cm,冷却温度为2~3℃。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蒺藜皂苷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作为评价指标对蒺藜皂苷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滴速进行考察,并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上述因素进行优选。结果:在基质与蒺藜皂苷的配比为5∶1,滴制温度为85℃,滴速为8d.min-1,滴距为12cm时,滴丸成型性最好。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盐酸小檗碱的精制得到的纯品制备成滴丸,研究制备的工艺因素,而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距、滴速、药液温度和冷却液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溶变时限、外观质量和丸重差异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以提取和精制所得的盐酸小檗碱为原料药,以PEG6000为基质,以液体石蜡为冷却液,当基质熔融时,制备盐酸小檗碱滴丸时以药物:基质为1∶4,滴管口径为2mm,药液温度为70℃,滴速为40滴.min-1,滴距为7cm,冷却液的温度是2℃为最佳条件。结论制备所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小、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4.
吴人杰  俞忠明  胡英  寿旦  章建民 《中国药房》2011,(19):1767-1768
目的:优选松针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基质为PEG4000与PEG6000(1∶1),滴制温度为80℃,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综合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共聚雏酮(PVP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6000、PVP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和冷凝柱长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和外观质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3,基质为聚乙二醇(PEG)4000与PEG6000(1:0),滴制温度为70℃,冷凝柱长度为120cm。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制得的滴丸成型率高,形状圆滑,大小均匀,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复方车前子滴丸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滴丸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配比为1:2.5,药液温度为90℃,滴速为每分钟55滴,滴距为6cm;毛蕊花糖苷质量浓度在17.4~139.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8%,RSD为1.25%(n=9)。结论优选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三拗汤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滴距、滴速、基质与药物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三拗汤滴丸的制备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比为1:3,滴距为4cm,温度75℃。结论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综合质量好,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以用于三拗汤滴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