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丁家华 《深圳医学》1995,8(5):19-20
我科近年来收治并确诊的地中海贫血14例,其中血红蛋白H病4例,A2型地中海贫血1例,F型地中海贫血9例。我国以β地中海贫血为主。血红蛋白的分析检查对诊断最为重要,HbA2的轻度增高对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几种细胞因子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例HSK患者(其中活动期33例,非活动期18例)作了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α干扰素(TNF-α)水平观察,并用同样方法以50名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结果:HSK活动期患者的IL-6、IL-8、TNF-α测定值与HSK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IFN-α与HSK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基质型HSK患者与上皮型HSK患者IL-6、IL-8、TNF-α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SK患者正常免疫功能受抑制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能导致HSK的发生与发展,IL-6、IL-8、TNF-α、IFN-α的测定,可作为HSK患者治疗观察及愈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IL-1β和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  惠延年 《眼科研究》2002,20(1):9-11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生长的影响,了解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炎前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实验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IL-1β和/或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IL-1β和/或TNF-α(0.02-20ng/ml0可促进培养的RPE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DNA合成也明显增加。结论:炎前因子IL-1β和/或TNF-α可能促进PVR中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家族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智伟  刘祖国 《眼科学报》2003,19(2):133-136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e-1 receβtor antagonist,IL-1RA)]及IL-lβ前体(interleukine-1β precursor)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IL-1α、IL-1β、IL-lβ前体及IL-lBA蛋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结膜上皮中,IL-1α及IL-lβ全层有弱阳性表达,上皮细胞表达较基底细胞明显,IL-lβ前体只在上皮细胞表层表达,IL-lBA则无明显的表达。1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7例上皮的IL-1α、IL-lβ、IL-lβ前体及IL-lRA表达与正常结膜明显不同,表现为IL-lα、IL-lβ、IL-lβ前体较正常明显增加,IL-lα及IL-lβ在全层呈强阳性,且基底细胞与上皮细胞的表达强度基本一致,IL-lRA表层细胞呈阳性表达,3例IL-lα、IL-lβ、IL-lβ前体及IL-lBA表达较正常结膜稍强。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上皮IL-lα、IL-lβ、IL-lβ前体及IL-lBA表达增加,提示翼状胬肉可能处于轻微的非感染炎症状态。眼科学报2003;19:133-13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为21只(42眼)SD大鼠。以升高眼压的方法造成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的模型。视网膜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定量。结果 正常的视网膜内含有少量的IL-1β和TNFα;视网膜缺血1min和5min组,视网膜内TNFα在缺血重新灌注的过程中与正常视网膜内的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视网膜内的IL-1β在缺血重新灌注后6h则比正常视网膜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可以影响大鼠视网膜IL-1β和TNFα含量的改变,这种改变与视网膜缺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50 mg/kg 甘糖酯治疗组和100 mg/kg甘糖酯治疗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甘糖酯治疗组的给药方法为甘糖酯溶液灌胃,持续12 wk。给药12 wk 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取房水、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给药12 wk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ELISA检测表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糖酯干预后血清及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甘糖酯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但是甘糖酯干预组房水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产生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几乎不表达TNF-α蛋白,糖尿病组TNF-α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50 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弱表达,100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几乎不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IL-1β在外核层微量表达,糖尿病组IL-1β在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高表达;50 mg/kg甘糖酯干预组及100 mg/kg甘糖酯干预组IL-1β呈低表达。结论:甘糖酯能抑制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产生,提示其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着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桂琴  宋鲁平  袁佳琴  顾汉卿 《眼科》2000,9(3):177-179
目的:判断眼组织是否具有合成TNF-α和IL-2的功能。方法:3只猕猴6只眼,实验使用原位杂效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正常猕猴眼组织存在TNF-α和IL-2mRNA的阳性表达,同时眼组织具有IL-2Rα蛋白表达。结论:正常眼组织具有自分泌TNF-α和IL-2细胞因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浩润  李广宙 《眼科研究》1993,11(4):270-272
对54例单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33例活动期,21例稳定期)和30例正常人泪液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活动期患者泪液中β2-mG含量(15.26±2.28mg/L)明显高于稳定(9.91±1.06mg/L)和正常对照组(10.13±1.12mg/L)讨论了β2-mG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并对β2-mG的变化与HSK复发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是一种由珠蛋白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需要长期输血和服用祛铁剂药物治疗,可引起眼部组织的各种继发性变化。与正常同龄人相比,β-TM患者的眼部表现为角膜曲率更为陡峭、前房更浅、晶状体厚度增加、眼轴更短和泪液分泌减少等改变; 同时,营养缺乏和使用铁螯合剂药物治疗会增加罹患并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变性的风险,从而影响β-TM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β-TM患者眼部相关变化进行探讨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表氧-前列腺素F2α在碱烧伤致盲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碱烧伤患者测定8-表氧-前列腺素F2α(放射免疫法)含量后进行追踪观察,并分碱烧伤致盲组(排除急诊摘除眼球)和碱烧伤致低视力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致盲组的8-表氧-前列腺素F2α含量高于致低视力组,并随病情加重而上升。结论:碱烧伤在致盲病理过程中8-表氧-前列腺素F2α含量处于高水平,说明自由基损伤参与致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植入狒猴眼内术后不同时期房水中sIL-2R和TNF-α的水平,探讨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12只狒猴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和氟-肝素修饰人工晶体。于术后15、30、60、90、180、360天抽取房水,使用ELISA检测sIL-2R的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测定TNF-α的含量。结果:房水中sIL-2R的水平于人工晶体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硒性白内障α-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特性。方法:制作SD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模型,分离纯化正常和白内障晶状体α-晶体蛋白。观察α-晶体蛋白对过氧化氢酶(CAT)热凝聚的抑制作用。结果:正常和硒性白内障幼鼠晶状体α-晶体蛋白与对照蛋白比较,具有特异性抑制CAT热凝聚的作用;αH较αL-晶体蛋白伴侣功能降低;硒性白内障α-晶体蛋白的掏作用下降,正常和白内障晶状体αH和αL-晶体蛋白伴侣功能两者之间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硒性白内障α-晶体蛋白抑制AT热凝聚的分子伴侣活性下降是导致白内障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Yang X  Wu R  Li H  Zeng L  Mu Q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78-281
目的:探讨年龄和离体翻译后翻译对兔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娘活性的影响。方法:(1)用凝胶过滤法分离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组兔水溶性晶状体蛋白,观察不同年龄兔α-晶状体蛋白蛋白抑制β-low晶状体蛋白凝集和变性作用的程度差异。(2)孵育α-晶状体蛋白使之氧化和糖基化,观察修饰和未修饰的α-晶状体蛋白抑制β-low晶状体蛋白凝集和变性作用的程度差异。结果:(1)3个年龄组α-晶状体蛋白抑制热诱导β-low晶状体蛋白抑制凝集和变性作用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F=29.100,P<0.01),成年组兔α-晶状体蛋白的抑制作用强于老年组,弱于幼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q=4.1924,4.339,P<0.05)。(2)离体氧化和糖基化修饰的α-晶状体蛋白抑制β-low晶状体蛋白凝集和变性的作用均弱于未修饰的α-晶状体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q=26.9171,11.6404;P<0.01)。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加,兔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娘活性呈下降趋势。(2)离体翻译后修饰可使兔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娘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兔视网膜中蛋白激酶C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兔视网膜中有α、β和γ三种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抗PKC同功酶I(α)、Ⅱ(β)、Ⅲ(γ)单克隆抗体对兔视网膜进行PKC同功酶定位研究。 结果:兔视网膜中有PKC-α、PKC-β和PKC-γ的阳性免疫反应。PKC-α免疫反应主要呈现在内核层的双极细胞;PKC-β免疫反应主要呈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神经节细胞;PKC-γ则在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以及光感受器的外节呈弥漫性弱阳性染色。 结论: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可以同时存在PKC-α、PKC-β和PKC-γ三种亚型。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42-24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正常兔眼球后注射榄香烯后药物在眼内的分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常兔眼单次及连续1周球后注射榄香烯后房水、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中β-榄香烯的浓度。结果单次球后注射榄香烯后1h,房水、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检测到β-榄香烯。连续1周注射后,仅视网膜和脉络膜中检测到β-榄香烯,浓度与单次注射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正常兔眼球后注射榄香烯可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进入眼内,连续用药后无明显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5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33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血浆丙二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发现RP患者血浆TXB2以及TXB2和6-K-PGF1α比值T/K均较正常人升高,6-K-PGF1α和SOD较正常人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对内毒素诱发的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uveitis,EIU)的预防作用。方法:用生物凝胶P-60层析的方法从人血小板提取纯化TGF-β,用其处理内毒素对大鼠点眼或腹腔注射,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用生物凝胶P-60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TGF-β,用其点眼或腹腔注射,使EIU的发生推迟约4小时,炎症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持续时间缩短3天。结论:TGF-β对EIU有明显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氧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受体αvβ3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玻璃粘连蛋白(Vn)包被培养皿,将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置入正常及缺氧条件下,孵育12、24、48、60、72 h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αvβ3的表达,并通过细胞粘附分析检测其功能。 结果 缺氧条件下,αvβ3的表达逐渐增加,在48h达到顶峰,在60、72h仍较正常环境高。缺氧24h后,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对细胞外基质Vn的粘附明显增加。 结论 缺氧可上调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αvβ3的表达,从而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61-36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查正常人角膜缘组织里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布。方法:用冰冻切片和链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染色系统,选择一组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对11例角膜移植供体材料的角膜缘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VEGF,bFGF,PDGF-A和TGF-β14种生长因子仅在1或2例标本中不表达外,在大部分标本中表达阳性。4种生长因子的受体在角膜缘上皮,基底膜,上皮下组织和角膜组织内阳性表达分别是:VEGF9例,7例,10例和8例;bFGF8例,9例,9例和8例,PDGF5例,4例,10例和7例;TGF-β13例,0例,11例和6例。结论:在正常角膜缘组织中,存在VEGF,bFGF ,PDGF-A和TGF-β1及其受体,可能在维持正常的角膜功能和调节角膜缘组织的生长和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炎性PVR模型中早期炎源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及其与PVR形成时相的关系。方法 采集由巨噬细胞诱发的兔眼PVR模型的玻璃体液和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试剂盒,检测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8和6(IL-1β)、IL-8和IL-6)的含量,并进行多元回归似合曲线分析。结果 玻璃体内TNF-α和IL-1β含量在巨噬细胞注入后7天上升,21天达峰值309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