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国产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与对照药特美汀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0(46/63)和96.8%(61/63),细菌清除率为91.7%(55/60),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7%(37/63)和90.5%(57/63),细菌清除率为87.9%(51/58),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开放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7%(32/44)和97.7%(43/44),细菌清除率为88.4%(38/43)。试验中未发现应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7~15 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7~15 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细菌总清除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细菌总清除率68.9%,2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琪  牛灵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107-10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静滴剂量为每次4.5g,q8h-q12h,疗程5~10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4g环丙沙星注射液+0.5g甲硝唑注射液,1~2次/d,疗程5~14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细菌耐药情况以及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术中留取标本耐药率为6.67%(5,75),观察组术中留取标本耐药率为22.67%(17/75)。除去耐药病例数,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64/70)]显著高于对照组[55.17%(32/58)]。观察组清除89株,清除率为84.8%,而对照组清除53株,清除率为4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腹腔内感染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经验性药物和确定性药物,单用的效果均明显优于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应作为腹腔内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P CT、CRP的影响。方法:将166例COP 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前、后对两组免疫球蛋白、PCT、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Ig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IgM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Ig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 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PCT、CRP 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消除率为93.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可有效改善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具有细菌消除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单联斌  王超  孙玉 《中原医刊》2011,(21):123-124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细菌性感染患者分为两组,A组(34例)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B组(34例)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泵入,每6小时1次,静脉泵入时间为60min。两组均以7~14d为1个疗程,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使用方便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94.4%,产酶(+)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9%和10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和9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1%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泵入给药及给药时间延长至60min的抗菌疗效明显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给药及静脉滴注时间为30rain,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使用方便,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昭  李玉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2):124-126,133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67例和特美汀组64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每日8-12g,疗程7-14d;特美汀组每日9.6-12.8g,疗程7-14d。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特美汀治疗组细菌感染痊愈率为62.7%和60.9%,有效率为89.6%和84.4%,细菌清除率为91.5%和8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6.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7.
陈科   《中国医学工程》2014,(8):88-8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头孢噻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APACHEII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经验性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我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6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疗效更好。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重度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次。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g/次,1次/6h,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d,观察其有关记录项目,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与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与8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与6%。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潘彩霞 《广西医学》2009,31(2):236-237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静脉滴注,2次/d,时间7~14d;对照组48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2次/d。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7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高,能有效清除细菌,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18μg,1次/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8 wk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wk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显著提高,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中重度COPD病人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有更加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轻中度COPD患者30例及重度COPD患者32例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抗感染、祛痰、雾化、扩张支气管、控制性氧疗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甲基强的松龙,组间分别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轻中度COPD静脉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OPD静脉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感染、祛痰、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基础上,短期、适量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加重期的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而对急性加重期的轻中度COPD患者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肺功能、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胸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然后将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RS评估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RS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总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较好,且对肺功能、肺部感染的影响也更为积极,故临床综合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特点、易感因素、诊断防治、治疗和转归。方法:将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COPD无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抗生素联用品种多、使用时间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多且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好转率66.7%(22/33),病死率21.2%(7/33),对照组分别为84.4%(28/33)及6.1%(2/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占45.5%(15/3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占18.2%(6/33)及12.1%(4/33)。结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率高,抗生素、激素的长期大量应用是常见易感因素,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应及时、反复做痰涂片或真菌培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监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观察组)与非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入院后1、2、7、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IRI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1、2d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d血清CRP均高于轻度患者,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与IRI均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血清IRI可作为长期的监测指标,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老年病人开腹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胃肠道疾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共例70例,年龄>65岁的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限制输液组和常规输液组。分别给与常规液体治疗(常规组,n=35)和限制性液体治疗(限制组n=35)观察生命体征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有无死亡及出院时间等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病人输入液体总量、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标准输液组(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实施限制性液体治疗,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75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科于2011年4~9月确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患儿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100~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结果:热毒宁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及热皮疹消退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其退热、消退皮疹以及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其治疗预后。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风湿科收治的SLE患者64例,其中18例合并PAH患者为观察组,46例未合并PAH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心悸气促、浆膜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SLE-PAH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心悸气促、浆膜炎以及雷诺现象均是SLE患者并发PAH的高危因素,对于并发PAH患者的治疗应在积极的SLE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AH的对症治疗,并尽可能的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