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腰椎管狭窄症(LSS )成为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脊柱微创理念逐渐深入,多种微创技术可以用于LSS 的治疗.双通道脊柱内镜(UBE/BESS)技术近年来成为LSS治疗的有力技术手段.我们就该技术在LSS 中的相关问题回顾文献、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脊柱常见退行性疾病之一,若保守治疗后患者疼痛、跛行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仍呈进行性加重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则需行手术治疗。后路脊柱内镜技术是当下治疗LSS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不同后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LSS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实用骨科杂志》2024,(3):193-198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y, OSE)、同轴内镜技术(即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OSE治疗LSS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创伤较UBE更小,对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的减压较PTED更彻底。虽然OSE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4年余,但普及程度尚不够,目前缺乏OSE治疗LSS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OSE技术的认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的主办下,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协办下,于2022年8月20日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通道(直径10 mm)内镜的合理安置空间及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30例大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随访至少6个月。为评估大通道内镜的合理安置空间,以术前腰椎薄层CT数据重建腰椎三维图像,分别测量L_(4/5)和L_(5)/S_(1)棘突基底部与椎板峡部距离(a),与关节突内缘距离(b),与关节突1/2距离(c),与关节突外缘距离(d)。以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①CT测量L_(4/5)、L_(5)/S_(1)的a值分别为(7.48±1.59)mm、(7.75±1.10)mm,b值分别为(7.83±1.33)mm、(7.91±1.23)mm,c值分别为(12.91±1.68)mm、(13.08±1.53)mm,d值分别为(17.39±1.64)mm、(17.85±1.55)mm。②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4±10.2)min,透视次数(4.1±1.1)次。均未变更手术方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18个月,(11.4±3.4)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明显小于术前,且术后持续改善(P<0.05),改良MacNab标准,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3%(28/30)。结论应用大通道内镜开骨窗时向外磨除的骨质达到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中份时(c值),即为大通道的合理安置空间。在此范围内,大通道内镜下行腰椎椎板减压术通过有效的开窗达到了微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的32例L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4例,年龄65~84(70.6±8.4)岁,病程1~12年。32例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或疼痛,其中28例伴间歇性跛行,以下肢症状为著。狭窄节段:L3,42例,L4,519例,L5S113例,其中2例双节段狭窄。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中央管狭窄型3例,双侧侧隐窝狭窄型21例,混合狭窄型8例。记录手术用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复查X线、CT和MRI;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单次连续步行距离(single continuous walking distance,SCWD),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70~160(85.64±11.94)min,随访时间12~24(17.68±2.43)个月。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减压通道对侧下肢短期内感觉障碍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术后影像学显示较术前责任节段的椎管明显扩大,神经根松解充分。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4.62±1.41,2.73±1.35,1.21±1.17,1.11±0.34;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83±1.71,3.10±1.50,1.08±0.19,0.89±0.24。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ODI评分分别为38.40±6.48,18.42±2.40,5.48±0.77,3.05±0.28;SCWD分别为(47.48±5.32)m,(52.89±11.23)m,(245.43±18.94)m,(468.97±55.87)m。ODI评分及SCW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1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采用大通道后路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LSS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减压充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运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34例LSS患者,均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采用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进行术中椎间孔成形,根据后纵韧带后缘线分为上下部分,进行上-下-上分区减压.记录患者术中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手术综合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62.98±6.82)min,透视次数(8.87±2.08)次,住院天数(4.84±0.7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反复根性症状,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复发.术后3个月、12个月的腰、腿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1.18%.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LSS时采用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进行术中椎间孔成形,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在改善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型、脊髓神经根减压术治疗LSS患者20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 min,平均118.9 min;住院天数3-24 d,平均12.5 d。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估:优1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LSS具有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并发症低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7~78岁,平均45.2岁。全部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32例,LSS12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腰痛及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25 m L,平均15 m 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按照Mac Nab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近期效果优良,是非高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法,是否能减少复发尚需要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3例LSS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期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和显微内窥镜手术(ME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PELD(36例)和MED(36例)治疗的LSS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PELD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各18例,年龄(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3月至 2010年 8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 7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疾病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型病变采取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 分别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前、术后 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根据 JOA评价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3例微创手术均顺利完成。 25例患者采用双侧减压方法, 48例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 23例患者在减压的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经皮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减压方式及是否行椎间融合内固定相关。术中硬膜囊撕裂 1例;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 取出融合器, 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3例, 考虑与术中微创可扩张通道撑开过紧有关, 予抗炎及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 10~35个月, 平均 13个月。患者术前及术后 6个月的 JOA评分和 ODI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例行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患者, 22例患者获得满意融合, 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 但应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合并疾患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具体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贺辉  夏冬冬  吴小川  胡佰文 《中国骨伤》2023,36(11):1070-1074
目的:探讨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 12月至 2021年1月采用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减压术治疗的29例LSS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63~83(71.52±10.82)岁;患者均伴有明确的间歇性跛行,以双下肢神经源性症状为主;均为单节段椎管狭窄,L3,4 5例,L4,5 21例,L5S1 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分别对疼痛,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时间(73.45±5.89) min,术中出血量(9.93±0.83) ml,住院时间(4.03±0.41) d。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12个月时腰痛VAS分别为(2.31±0.88)、(1.45±0.62)、(1.21±0.61)、(1.10±0.55)、(1.03±0.49)分:腿痛VAS分别为(6.48±0.56)、(1.97±0.61)、(1.31±0.59)、(1.17±0.59)、(1.10±0.55)分;ODI评分分别为(38.41±2.74),(18.14±1.17),(5.17±0.53),(5.07±0.45),(4.90±0.48)分;腰腿痛VAS、ODI评分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2例,良5例,可2例。结论: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镜下操作空间大、减压充分、术后恢复理想等优点,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分析手术技术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男性24例,女性43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7)岁。责任节段:L3~4间盘突出11例,L4~5间盘突出42例,L5~S1间盘突出14例。病程0.5~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18)min。随访6~12个月,平均(7.5±1.6)个月。除1例症状未改善外,其余66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为(3.5±1.2)分,腿痛VAS评分为(8.0±1.1)分,ODI指数为(70±18),术后6~12个月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7±0.9)分,腿痛VAS评分为(1.0±1.6)分,ODI指数为(1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18,t=30.973,t=23.059,均P=0.000)。按照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55%。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感染,术中出现颈痛3例,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麻木疼痛5例,下肢疼痛持续残留2例,出现对侧下肢疼痛1例,腰痛明显加重2例,复发1例。 结论具备熟练的椎间孔镜技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明确责任阶段,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损伤撕裂硬膜囊,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住院时间(6.4±2.1)d。腰痛术前VAS评分(7.5±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3.4±0.6)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腿痛VAS评分术前(7.3±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4.0±0.7)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术前ODI(77.8±4.6)%,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45.4±4.6)%和术后12个月(8.8±2.9)%(P均=0.000)。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手术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皮内镜经椎间盘摘除术(PEID)治疗L5~S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收治的72例L5~S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椎板间入路PEID组(PEID组,31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组(传统开放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及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和拆线时间均短(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EID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PEID与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腋下型LDH,在改善患者的VAS、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椎板间入路PEID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等优势,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以多裂肌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行直视下微创腰椎翻修手术的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4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2例;术前已进行一次手术的9例,二次手术的2例,三次手术的1例。本组共融合17节段,L4~54例,L5S13例,L4~5和L5S1双节段2例,L3~4和L4~5双节段3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的临床表现进行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3.9)个月;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2例中,优9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12/12)。结论多裂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PLIF技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66岁,平均57.5岁。病程1~8年,平均36.5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1°退变性滑脱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例。术前患者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6.5±1.1)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340±9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5)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获优18例,良2例。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者,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后路单侧肌间隙入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CT检查评估是否椎体间融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随访6~25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7.31±1.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3.15±0.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38.54±3.2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5.96±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