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下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三七总皂苷拮抗铝神经毒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及靶点。方法采用细胞插入器培养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alb/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铝暴露24h后,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的变化,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够提高TEER值,降低HRP透过率。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改善铝对血脑屏障功能性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冰片联合灯盏花素对缺氧/复氧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保护BBB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在缺氧培养箱中缺氧2 h,再复氧24 h,建立单层BMEC体外BBB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冰片组、灯盏花素组、冰片+灯盏花素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检测各组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值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ELISA、Western blot检测BMEC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及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缺氧/复氧损伤导致TEER值降低,HRP通透率增加,ZO-1及Claudin-5蛋白表达降低;冰片联合灯盏花素可明显改善上述损伤。结论冰片联合灯盏花素对缺氧/复氧下BBB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ZO-1、Claudin-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 表达的影响及清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alb/c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清开灵小中大剂量组,采用氧糖剥夺24 h 模拟缺血损伤,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Claudin-5mRNA 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缺氧损伤后,Claudin 5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小、中、大各剂量组都有改善趋势,其中小、大剂量对基因转录水平提高明显,中剂量对蛋白表达的增强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开灵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 表达,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阻抑脑缺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以及清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形成BBB,采用缺氧缺糖24 h建立BBB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BBB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观察不同剂量清开灵对ZO-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糖24 h可使BBB表达ZO-1明显减少(P〈0.01)。清开灵能够显著增加缺血后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清开灵可通过改善脑缺血对BBB主要组成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调控体外缺血缺氧性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及缺血缺氧BBB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麝香黄芪复方滴丸高剂量组(500μg/mL)、中剂量组(100μg/mL)、低剂量组(10μg/mL)及依达拉奉对照组。通过跨内膜电阻(TEER)、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检测BB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闭合蛋白-5(Claudin-5)、连接黏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A)、跨膜蛋白的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ZO-1)表达水平。结果TEER及HRP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P<0.05);麝香黄芪复方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1 d、2 d、3 d各组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WB结果显示,模型组Claudin-5、JAM-A、Occludin、ZO-1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麝香黄芪复方滴丸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Claudin-5、JAM-A、Occludin、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能降低缺血缺氧性BBB模型的通透性,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紧密连接蛋白而达到修复BBB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肽Aβ42对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转运Aβ的影响以及清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脑屏障,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DMEM)、模型组(加入Aβ42)和清开灵组(加入Aβ42+清开灵),测定各组TEER值、HPR 2小时通透率,用ELISA法检测各孔Aβ40浓度值,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LRP-1、Claudin-5、Occludin、PKC和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EER值、claudin-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HRP、Aβ40的透过量、RAGE、PK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能够增加TEER值(P<0.05)、claudin-5的表达(P<0.01),抑制HPR和Aβ40的透过量(P<0.05,0.01),明显减少RAGE、PKC蛋白表达(P<0.01).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均有保护作用,通过明显减少RAGE表达,增加Claudine-5表达,分别从细胞内转运途径和细胞旁转运途径抑制Aβ的透过,阻断AD发病过程中的恶性循环,这主要与抑制PK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损伤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1)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正常培养的内皮细胞不作任何处理;(2)正常用药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T—CM):通络救脑注射液按1μl/ml浓度作用10h;(3)缺氧损伤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I-CM);(4)缺氧损伤用药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IT—CM):于损伤前4h,加入通络救脑注射液1μl/ml;分别作用于糖氧剥夺损伤的神经元模型,通过测定神经元线粒体活性、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色素C(CytC),分析各个条件培养液对损伤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N—CM组与NT—CM组(P〈0.05)均可阻抑损伤神经元线粒体活性的下降,尤其是NT—CM保护作用更为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MP明显下降;I-CM使受损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进一步下降;I-CM组可进一步降低受损神经元MMP,IT—CM可逆转神经元MMP下降,明显改善这种损伤状态。(3)N-CM组与NT—CM组均可降低损伤神经元的CytC释放,分别与模型组、I—C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旁分泌功能对损伤神经元的存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该作用的实现可能与维持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有关,通络救脑注射液可促进该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陈皮-半夏能否通过对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等自噬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空白干预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其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损伤模型组(模型组),陈皮-半夏小、中、大剂量组。MTT法,观察陈皮-半夏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陈皮-半夏对内皮细胞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方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Beclin-1、LC-3表达显著升高(P〈0.01)。陈皮-半夏中、大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1),Beclin-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陈皮-半夏3个剂量组的LC-3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陈皮-半夏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Beclin-1、LC-3的表达,发挥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乐  吴军勇  胡雄彬  向大雄 《中草药》2017,48(16):3408-3411
目的运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制备血脑屏障(BBB)模型,探讨冰片对葛根素透过BBB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冰片促进BBB开放的主要途径。方法 MTT实验考察不同浓度冰片和葛根素对b End.3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实验药物浓度。应用BBB体外模型,以跨内皮细胞间电阻作为紧密连接程度的主要反应指标,观察冰片对其紧密连接的开放有无直接影响以及冰片对葛根素跨BBB转运的影响。结果经MTT实验确定冰片和葛根素的实验药物浓度均为50μmol/L。各组给药前与给药24 h后跨膜电阻(TEER)未见明显改变,葛根素组、冰片+葛根素组透过率分别为(59.96±5.90)%和(106.80±2.73)%,差异显著(P0.05)。结论冰片联合葛根素用药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葛根素透过BBB,但其开窍机制还需通过细胞的相关紧密连接蛋白水平和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模型和体外血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rrier, BTB)模型,检测多柔比星两种剂型(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adriamycin, ts-lip-ADM和多柔比星溶液)在37 ℃/42 ℃条件下对两种模型的穿透性,为多柔比星热敏脂质体脑靶向药物递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As)接触共培养建立共培养BBB模型;ECV304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系C6非接触共培养建立共培养BTB模型。测定模型的跨内皮阻抗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EER)和多柔比星通透性确证模型建立。建模第7天,测定多柔比星两种剂型在37 ℃/42 ℃条件下对两种模型的透过性(Papp)。结果 BBB模型的TEER值显著高于BTB模型,对ADM的透过量低于BTB模型。42 ℃加热条件下热敏脂质体在BBB和BTB模型中的药物透过量显著高于多柔比星溶液。结论 热敏脂质体结合加热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多柔比星穿越体外血脑/血瘤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清开灵、生脉注射液(生脉)及其联合用药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油酸组,治疗组分别包括清开灵和生脉以及清开灵+生脉小、中、大剂量组。iv油酸(0.05mL·kg-1)复制家兔ALI模型后,立即iv上述药液,观察给予油酸前及以后30,60,120min时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于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含量;实验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LDH,CAT,MDA的含量及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油酸组比较,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的小、大剂量组的呼吸幅度均显著升高;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PaO2显著升高(P<0.05),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生脉各剂量组的MDA均显著降低,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MDA显著降低、CAT显著增加;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可以减轻油酸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清开灵+生脉小剂量对油酸型肺损伤家兔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的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清开灵、甲基强的松龙(MP)注射液及其联合用药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油酸组,治疗组分别包括清开灵和MP注射液以及清开灵+MP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iv油酸(0.05mL·kg-1)复制家兔ALI模型后,立即iv上述药液,观察给予油酸前及以后30,60,120min时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于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含量;实验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LDH,CAT和MDA的含量,及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油酸组比较,清开灵和MP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的呼吸幅度显著升高、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30min时,清开灵+MP注射液小、大剂量组的PaO2显著升高(P<0.05),120min时,清开灵、MP及清开灵+MP注射液小、中和大剂量组的PaCO2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MP注射液中、大剂量组的LDH显著升高、CAT和MDA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MP小、中剂量组可以减轻由油酸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清开灵+MP小剂量对油酸型肺损伤家兔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 的单独用药;而清开灵或MP大剂量单独给药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CYP1A2和2D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清开灵注射液的大鼠体内、外实验,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CYP1A2亚型,CYP2D6亚型的影响。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全血中咖啡因的代谢率,观测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CYP1A2活性的影响;通过H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重组系统非那西丁的代谢比率,确定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亚型的作用;测定大鼠肝微粒体重组系统右美沙芬的代谢比率,确定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D6亚型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中给予大鼠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0.15,0.3,0.6 mL·kg-1),其咖啡因代谢率为(15.9±3.8)%,(14.5±1.8)%,(12.3±1.2)%,对照组为(16.8±5.9)%,各剂量组及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肝微粒体体外重组系统中,实验组各浓度清开灵注射液对CYP2D6没有影响;高剂量组清开灵注射液对CYP1A2有抑制作用。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CYP1A2和 CYP2D6的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TNF-α损伤机制以及清开灵的作用特征。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TNF-α抗体及该抗体与清开灵共用。选择再灌注24h和72h两个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以及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量。结果:清开灵具有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含量的趋势,而TNF-α抗体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清开灵和TNF-α抗体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sICAM-1水平、脑组织ICAM-1含量和血清P-selectin含量,阻断TNF-α后更明显,而且使清开灵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与微血管内外炎性细胞因子的毒性损害有密切关系,并与黏附分子导致血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予以清开灵注射液0.5~0.6mL/(kg.d)静滴,抗病毒口服液1~1.5 mL/(kg.d)口服,对照组42例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2组均以5~7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3%);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较好,经济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清开灵注射液组方药材、清开灵注射液和大鼠给药清开灵注射液后体内钙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明确清开灵注射液中钙元素的含量、主要来源和不同批次间的差异,推测钙元素是否是清开灵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清开灵注射液、相关药材和大鼠给药清开灵注射液后的血浆样品进行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其中的钙元素,并结合相关信息学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珍珠母和板蓝根是清开灵注射液组方药材钙元素的主要提供者,且进入到清开灵注射液中的钙元素不足组方药材钙元素质量分数的0.1%。不同批次清开灵注射液中钙元素差异相对差异40%。大鼠尾静脉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后,血浆中的钙元素未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导致钙元素大量损失,且清开灵注射液中的钙元素未能引起大鼠血浆中钙元素浓度增加,因此钙元素是否是清开灵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4种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方法与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芪多糖粉针剂皮下法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率123%,清开灵粉针剂30%,清开灵注射液76%,双黄连注射液63%。青霉素过敏反应率为07%~10%。不同剂型(粉针与液剂),不同浓度等均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皮试阳性不用药。皮试阴性用药,用药后仍有过敏反应发生。黄芪多糖粉针剂皮试阴性,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1%。清开灵为04%(1/224),双黄连注射液为09%~26%。双黄连注射液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31/360包括皮试阳性数加过敏反应数)。清开灵粉针剂组致敏率为45%(6/132),清开灵注射液组致敏率91%(12/132)。黄芪多糖粉针剂组致敏率154%(62/402)。合计致敏率108%(111/1026)。青霉素皮下法试验阳性主要表现以皮丘为主,伴有周围红晕,而中药注射液皮肤以红晕为主,皮丘多不明显。皮试对减少黄芪多糖粉针剂、清开灵粉针剂、双黄连注射液用药后过敏反应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哮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清开灵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价,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性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