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疼痛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PD患者疼痛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18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伴疼痛组与不伴疼痛组,调查他们的一般特征,使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UPDRSⅡ、UPDRSⅢ、H-Y分期、HAMD-17、HAMA量表、PDQ-8分别评价患者的运动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神经精神症状、生活质量.使用PDSS-2、ESS和PSG评价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对两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伴疼痛组病程长,UPDRS得分、H-Y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AMD、HAMD、PDSS-2、PDQ-8得分均高于不伴疼痛组(P<0.05).HAMD和PDSS-2评分与是PD患者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VAS评分与PDSS-2评分有相关性,伴疼痛的PD患者与不伴疼痛患者相比,PSG主要表现为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N1百分比增多、觉醒次数增多.结论 PD患者中,抑郁、睡眠障碍是疼痛的影响因素;PD疼痛与睡眠障碍有相关性;伴疼痛的PD患者夜间睡眠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不同亚型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01—2013-03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83例,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强直少动组47例,震颤组36例,分析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与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Ⅲ评分、MMSE评分、HAMDS评分、每日左旋多巴的使用剂量、睡眠量表评分及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UPDRSⅢ总分、HAMDS评分及每日使用左旋多巴剂量均显著高于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而MMSE评分低于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P0.05);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与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的PDSS-1、PDSS-2、PDSS-3、PDSS-8以及PDSS-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功能障碍与抑郁评分、UPDRSⅢ以及每日使用左旋多巴剂量相关,而与H-Y分期、MMSE评分无关;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功能障碍只与H-Y分期和MMSE评分相关。结论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临床亚型相关,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较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睡眠质量评价,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UPDRS-Ⅲ分量表、Hoehn-Yahr(H-Y)分级、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及自制的睡眠情况及用药调查表分别对170例PD患者的睡眠状况、疾病严重程度、认知状况、抑郁程度、病程、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结果在170例PD患者中有141例睡眠质量差,发生率为82.9%。其中入睡困难102例(60.0%),睡眠破碎96例(56.5%),白天过度嗜睡59例(34.7%),睡眠运动障碍81例(47.7%)。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UPDRS-Ⅲ评分、H-Y分级、HAD评分、MMSE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及年龄相关,而与性别和病程长短无关;ESS仅与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相关。结论P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破碎、睡眠运动障碍、白天过度嗜睡等。PD患者睡眠障碍状况受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年龄、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因素影响,而与性别、PD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92例PD患者,其中男41例,女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及PD不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运用UPDRS-Ⅱ、UPDRS-Ⅲ、UPDRS-V(H-Y分期)、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蒙特利尔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Stroop色词测验(SCWT)、连线测验(TMT)、改良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统计所有受试者的帕金森病病情、日间嗜睡、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探讨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92例PD患者中伴睡眠障碍者64例,占比69.6%。睡眠障碍组年龄(71.88±8.77)、病程[3(1,7)]、UPDRS-Ⅱ评分[14(9,19.5)]、UPDRS-Ⅲ评分[30.5(19,44)]、H-Y分期[2.5(2,3)]均显著大于非睡眠障碍组{(64.96±10.47)、[1(0.5,3.5)]、[5(2,8)]、[9.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105例PD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亚型分为A组(震颤为主)51例和B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54例,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和临床特征,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素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A组PDSS-1(夜间睡眠情况)、PDSS-2(入睡情况)、PDSS-3(睡眠维持)、PDSS-8(夜尿情况)、PDSS-12评分(肢体疼痛)和总分(整体睡眠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H-Y评分和MMSE评分,与B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左旋多巴日剂量、UPDRSⅢ总分和抑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的PD患者整体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夜尿多且夜间肢体痉挛疼痛,不同亚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患病率以及伴发RBD的PD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连续入组124例PD患者,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调查PD患者中RBD患病率;将入选患者分为RBD组(78例)和非RBD组(13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2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和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选用NMSquest量表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比较2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程度.结果 (1)RBD的患病率为62.9%(78/124);(2)RBD组患者的病程[(3.8±2.8)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0±2.5)年,t=-1.972,P=0.048],但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和用药种类上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运动症状中RBD与非RBD组在H-Y分级、UPDRS-Ⅱ、Ⅲ、Ⅳ评分以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在RBD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但是认知、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的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伴发RBD的PD患者病程较短且非运动系统受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帕金病(P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EDS)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PD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定E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状况,比较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EDS情况,同时对PD患者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Hoehn-Yahr(H-Y)分期、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调查,并询问是否具有夜间易醒、疲倦、不宁腿综合征、日间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困难、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及多巴胺药物的用量。根据ESS评分情况将PD患者分为EDS组(ESS≥10)和非EDS组(ESS<10分),并对两组间的上述调查项目进行比较。同时以ESS总分为因变量,以计量资料年龄、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用量、Webster评分、病程、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及睡眠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ESS评分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0例PD患者中23例(28.8%)ESS≥10分,健康对照组5名(10.0%)ESS≥10分,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1)。EDS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72.26±5.94)岁,日间疲倦18例(78.26%),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3.57±3.3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9.13±5.38)分,病程(7.65±4.12)年,非EDS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68.58±5.27)岁,日间疲倦18例(31.58%),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7.32±2.7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3.25±5.12)分,病程(5.55±3.40)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Hoe-hn-Yahr分级、改良Webster评分、应用左旋多巴剂量、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夜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不宁腿综合征、夜间易醒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年龄和抑郁程度与ESS评分相关(分别回归系数=0.10,标准偏回归系数=0.16,P=0.04;回归系数=0.59,标准偏回归系数=0.66,P=0.00),抑郁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老年PD患者EDS较为常见,可能受年龄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访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PD非运动症状(NMS)筛查问卷(NMSQ)、PD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37例应用药物和r TMS治疗的PD患者(r TMS+药物组)及45例单纯药物治疗的PD患者(药物组)在基线和2年随访末的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进展。结果 r TMS+药物组2年随访末H-Y分级较基线显著升高(P 0.05);药物组2年随访末UPDRSⅢ、H-Y分级、HAMD、HAMA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较基线均显著升高(P 0.05);对两组2年随访末的症状进行比较,药物组的UPDRSⅢ、H-Y分级、HAMD评分及LED较r TMS+药物组升高显著(P 0.05)。结论规律的r TMS辅助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可减缓PD进展,优于单纯抗PD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209例PD患者的20项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认知水平、运动功能、抑郁、焦虑、睡眠、生活质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的相关性。结果 PD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动作迟缓(84.21%)、关心身体健康(66.51%)和焦虑(54.55%),发生率较低的症状为不合作、定向障碍和自知力障碍(均为5.26%)。BPRS的5个分量表即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思维障碍与敌对猜疑(r=0.477)、缺乏活力与思维障碍(r=0.441)、缺乏活力与敌对猜疑(r=0.429)之间呈中度相关。BPRS总分与受教育时间、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3部分评分、修订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相关性(均P0.05)。BPRS高分组(35分)PD与BPRS低分组(≤35分)PD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UPDRSⅢ、PDQ-39、HAMA、HAMD和MMSE评分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HAMA和MMSE评分对BPRS总分影响最大(r2分别为0.196和0.270)。结论 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且具多样性。MMSE评分越低,PD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